重庆,打铜街。
此时的打铜街及附近街区集中了众多的金融机构,是国民政府的金融中心,被称为“抗战时期的华尔街”。
街道两旁既有中式传统的木结构店铺,又有不少西式风格的银行大楼。
同时,街边的小吃摊上,油茶、豆花、锅盔等重庆特色小吃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吸引着过往的行人。
“老板,来六根油条,三碗豆浆。”
徐翰带着两名手下,在一个早点摊坐下,
待老板应答之后,指着餐桌上一个明显很新的标记随口问道,
“这桌子上刻的是什么?”
昨晚接到任务后,军统行动组长徐翰一大早,就带着手下来了打铜街,寻找那个特殊的标记。
还好,对方看来也怕他们找不到,标记做得很明显。
这是一个售卖早点的摊位,标记就大大方方刻在其中一张桌子上。
卖早点的摊主,比他们开张得更早,甚至已经有几名食客在吃饭了。
“昨天有个客人手痒,吃饭的时候用刀子在我桌子上刻的,不过,人还算讲理,给我赔了点钱。”
摊主似乎有些担心客人嫌弃,
“都是小本生意,这桌子刻花了点,照样能用。
三位稍等,油条豆浆马上就好。”
果然,这就是接头人昨天刻下的暗记了。
嗯?
这张桌子,似乎曾经有过抽屉,虽然现在抽屉已经不见踪影,但原本放抽屉的空洞还在。
徐翰用手试了试,有底的,而且还很深。
毛人凤长官交给他的,是一个密封严实的铁盒子,但体积不大,也不厚,完全可以塞进抽屉的空洞。
塞得深一点的话,就是一个视觉死角,不伸手进去去摸,即使从旁边经过也是看不到的。
对方所谓隐秘的角落,应该就是这里了。
。。。
“组长,应该就是刚才这个人!”
一个手下在徐翰身边小声道。
顺着手下所指的方向,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正抖抖嗦嗦往远处走去,由于背对着众人,徐翰只能看出,对方的双手拢在身前,好像抱着什么东西。
将铁盒子放到抽屉空洞深处后,徐翰和两名手下吃完就起身离开。
但是,他们并没有走远,分别在街对面的茶馆坐下,悄悄监视着每一个在那张餐桌前坐下的食客。
大部分人,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离开时手上也没有多出什么东西。
直到一个乞丐的出现。
这个乞丐并没有坐下点什么吃的,而是向摊主乞讨。
这年头做小本生意的,自己生活也很不容易,自然不会待见这些乞丐,尤其是这种看上去就好脚好手的。
两人很快起了争执,甚至开始互相推搡。
争执中,乞丐似乎一不小心,摔倒在那张刻有暗记的桌子前。
扶着桌子站起来之后,没有继续和摊主冲突,而是骂骂咧咧地走开了。
摊主好像也没有纠缠的意思,骂了两句之后,开始收拾刚刚被乞丐撞歪的桌椅。
这一切,都看在一直监视着摊位的军统特工眼里。
“悄悄跟上,别丢了,也别打草惊蛇。”
徐翰叮嘱两个手下,
“这乞丐多半不是我们要找的人,顶多是个小虾米。”
。。。
看着两个身影远远跟上了那个乞丐,李二牛提着的心总算稍微放下了一点。
将铁盒子放到抽屉里的,是三个人!
现在跟着乞丐去了两个,至少还有一个!
李二牛一边收拾桌椅,一边悄悄用余光打量没有起身的另一个人,在对方视线转向乞丐之时,用极快的速度将手伸入抽屉深处。
当对方的视线再次回到早点摊的时候,铁盒已经在他的腰包里了。
乞丐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对方识破!
不行,得赶快转移!
从上海被派到重庆之后,没等休整几天,李二牛的三人小组就接到了命令,要他们在指定时间之前,在打铜街上找一处能藏东西的地方,做一个明显的暗记。
到了时间,会有人将一个密封铁盒子藏到那里。
他们三人小组的任务,就是将铁盒子秘密取走,甩掉可能存在的尾巴,将它送到某个指定的地方。
收到命令的时候,距离行动已经只有两天了。
那个铁盒子里,显然是什么机密情报!
这可愁坏了李二牛和他的组员张铁柱、王大山,他们在76号,可是一直在警卫总队,实际上就是行动队队员。
打打杀杀还算是有经验,这种在敌后转移机密情报的事,可是从来没有做过的。
谁知道他们会遇到什么?!
这里可是重庆,国民政府的陪都!
对于他们南京汪政府的特工而言,这里可以说是遍地皆敌!
一旦被敌方特工盯上,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
如果是以前的李二牛,被派到遥远的重庆,被迫执行这种危险任务,心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可能会是当逃兵。
反正距离上海这么远,只要自己小组三个人一条心,要放弃任务逃走不难。
不过奇怪的是,从收到命令的那一刻起,李二牛的脑海里就没有出现过叛逃的想法,而是绞尽脑汁想要完成此次任务。
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个声音不断敦促他一样。
李二牛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还有对待任务如此用心的一天。
更奇怪的是,张铁柱和王大山二人,也同样对此次任务非常上心,完全不像自己印象中二人的样子。
要不是三人都是多年旧识,对彼此十分熟悉,李二牛甚至会以为他们不是真的张铁柱和王大山。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经过彻夜商量,总算拿出了一个方案!
在打铜街踩点的过程中,三人发现了一个卖早点的摊位,售卖的东西,并不是重庆当地特色小吃,而是上海人也常吃的豆浆油条。
老板的口音,也是苏沪一带的,和李二牛很像。
因为战争的原因,下游逃难到重庆的人非常多,同样也将饮食习惯带来了,长江中下游的各种风味小吃,此时都能在重庆吃到。
有很多甚至在重庆一些区县生根发芽,比如扬州人带来的小笼包,到后世仍然存在。
甚至经过多年发展,按照当地人的口味,去掉了扬州小笼包中特色的甜味,改为一种很鲜美的咸香味,成了当地的特色美食。
豆浆油条这些东西,家里早年开过早餐店的李二牛,也是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