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您统领的南路军,南方明军适应水战,且土司军队熟悉山地等复杂地形,可应对倭国多变地势。总体来说,你部乃是奇兵,策应北路军为主,切不可莽撞进攻而损兵折将。”
“张阁老特意交代过,最好是等倭国主力被北路军吸引之后,你部以强凛弱,打击倭国薄弱之处,从而给北路军制造出更合适的战机。”
俞大猷一听是张居正交代的,他顿时就更为重视了。哪怕他是在外的武将,却也知道,朝堂上,首辅高拱已老,下一任的首辅,必然是张居正无疑。
并且在他看来,张居正的叮嘱,也不无道理。
他统领的手下之军,不但在军械护甲上肯定没法和北路军比,而且还是各土司军队拼成,指挥上也会更吃力,确实没法打硬仗,苦战的。
他在想着时,传旨天使还在继续说道:“待南北两路军抵达倭国,形成合围之势,先封锁其沿海港口,断其海上补给,再逐步推进,将倭国贼寇一网打尽。”
俞大猷沉思片刻,心中对作战计划已有清晰脉络,说道:“陛下圣明,此战略布局环环相扣,定能让倭国贼寇无处遁形。末将定按此布局,谨慎行事,与戚将军紧密配合,听总督大人军令行事,不负陛下重托。”
谭伦以前就是他的上级,一起横扫了东南沿海的倭寇。因此,他对谭伦的能力也是很信任的。说这话的时候,还真是真心实意的。
传旨天使听了他的表态,很是满意,当即挥手一招,他身边的一名锦衣卫校尉当即解下身上的包裹,在边上桌子上打开,取出里面的盒子,双手捧了过去。
传旨天使没有接,而是向俞大猷示意道:“这是京师玻璃作坊精心打造高倍数的单筒望远镜,携带轻便,衍神公便让本官带过来送给你的。”
俞大猷已经听说,那玻璃作坊发明了很多好东西,比如能让老人看得清楚的眼镜,能看到男人特有虫子的显微镜,还有能看到很远的望远镜……
只是以前的时候,他一直在领军征战,也没机会去见识下。没想到,素不相识的衍神公,竟然还给他带了一份他最想要的礼物!
高兴之下,他也没有推辞,只是向北方京师方向拱手一礼道:“还请天使传达末将对衍神公的感激之情。他日若有机会,必然登门拜谢!”
天使听了,微笑着说道:“衍神公有和本官提及过,说他一直在练俞大帅的《剑经》,身体健康,等你到京师,他一定要款待你呢!”
明朝这时候,武将其实是没什么地位的。更不用说,俞大猷其实在朝堂上是没什么人脉的。也是如此,如果按照原本历史上发展,他在隆庆六年平定广西贼乱时,功劳不但被文官抢了去,甚至还污蔑他不作为,导致他丢官去职。
但是这个传旨天使和俞大猷却有说有笑,根源就在于,李文贵表达了对俞大猷的重视。
这么一来,天底下还有那个官员敢轻视俞大猷的?要惹得财神爷不开心了,不能发财事小,丢官问罪都是有可能的。
换句话说,以后,俞大猷在朝堂上的靠山,就是财神爷!
传旨天使和俞大猷客套了一番之后,便去休息,然后回京了。
俞大猷先是用了下财神爷送的单筒望远镜,发现果然能更清楚地看清远景时,立刻明白这单筒望远镜在兵事指挥上的好处。
他大喜之余,也暗自决定,回头一定要去拜谢财神爷!
随后,俞大猷深知时间紧迫,立刻行动了起来,即刻着手准备出征事宜。
对于攻打倭国,从而能根治倭寇之乱,可以说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如今他已经老了,要想让家乡从此不再遭受倭寇之乱,趁着还能领兵打仗的机会去灭了倭国,那就算是战死,也是心甘情愿的!
他迅速召集手下的各级将领,传达圣旨内容与作战计划,将领们听闻后,群情激昂,纷纷表示愿追随俞大猷奋勇杀敌。
随后,俞大猷即刻启程赶往长江口。一路上,他马不停蹄,心中不断思索着即将面临的作战任务。
他深知,此次跨海作战,困难重重,不仅要应对复杂的海上环境,还要面对狡猾的倭寇,以及散兵凑集而成的土司军队,还没时间训练整合。但他心中早已发誓,无论如何都不能拖征倭大事的后腿,一定要取得胜利才行。
当俞大猷抵达长江口时,只见这里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一艘艘战船整齐排列,帆樯林立。
南方明军已在此集结,而各土司的部队大都也已赶到。只是巡视一番,他便大概明白,为什么朝廷定下他这支军队,只能是奇兵的原因。
但即便如此,俞大猷登上高处,俯瞰着这支即将出征的大军,心中依旧豪情万丈。
他深知,此次出征,不仅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荡平倭患的夙愿,更是为了维护大明的尊严与百姓的安宁。
他遥望北方,想象着戚继光所率北路军的雄壮阵容,心中默默期许着南北两路军能顺利会师,共奏凯歌。
冬日进攻倭国,对于他这一路人马来说,其实还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对于北路军,是要走陆路,过辽东到朝鲜,再在朝鲜水师和朝廷水师的协助下进攻倭国,困难就大多了。
也不知道北方那边,天气如何,有没有下雪?
朝廷难得下了决心,要根治倭寇之乱,征讨倭国,希望老天爷保佑,不要为难朝廷大军吧!
想到这里,俞大猷的眼神又坚定了起来,老天爷要是不识相为难的,那也要逆天而行!
约定时间到了之后,俞大猷便没有任何犹豫,和朝廷派来协助他沟通琉球王国的文官一起,高声下令:“扬帆出海!”
长江口的百姓,甚至在内陆的百姓,也早就闻声赶来。他们给军队送行,每个人都期盼着,大军远征倭国能获得胜利。这么一来,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就再也不会遭受倭寇之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