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一年九月的一日。
太医令郭逵带着医师、医工、医学生们,在长安城外迎接随军远征归来的医官。
郭逵跟年轻的学生们感叹:“我也曾随着大军,一路打到西州、龟兹。医官是有品阶的朝廷命官,关键时候得上阵冲杀,我那个时候……”
忆往昔岁月,金戈铁马。
大唐重视军功,太医署的医官,往往需要到军中历练,才能立功升迁。
生死一线的场景,在郭逵的述说中,只剩下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
新考进太医署的医学生们,眼前也浮现出烽烟战火。
年纪大的医师,知道太医令过往,低下头掩饰表情……太医令郭逵!郭屠夫!西州至今流传你的传说!锯腿锯胳膊!
郭逵知道自己的名声。
锯腿锯胳膊,同样需要精湛的技术。
他是为了在危急时刻保住士兵的命。
骂他是屠夫的人,根本不懂行!
“我为什么带你们出城迎接?因为随军出征的医官,同样是英雄!”郭逵正色说。
医学生们与有荣焉,齐声应:“是!”
冲锋陷阵、阵斩敌将的是英雄,冒着箭矢抢救伤员的军医,同样是英雄!
此次归来的英雄之中,最让人羡慕的是张远志。
不是羡慕他当上了医监,也不是羡慕他有一个闻名长安的弟弟,而是羡慕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载入医学史的新药——大蒜素。
多少医者一辈子都在用前辈的药方,没有自己的创新,更别说发明新药。
张远志跨出这一步,有了一代名医的风范。
大蒜素,顾名思义,是从大蒜中提取。
他们也想过提取大蒜素。
可是没有张远志传授,任他们蒸煮榨汁,都达不到理想中的药效。
到底要怎么萃取?
若张大人肯传授,吾等愿拜其为师!拜其为父!
……
城门外的大道上,车马络绎不绝。
张川柏和李善、卢照邻、孟诜同样伸长脖子眺望。
“那边那群,是太医署的人。我听闻,太医令原想招远志为女婿,知道远志有婚约,放弃了。”孟诜说。
张川柏惊讶:“有这回事?”
“你不知道吗?在长安医士之间,远志很有名气。若是他没有定亲,想必能做哪家贵人的东床快婿,少奋斗二十年。”
孟诜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讲远志的桃花运。
张远志,年轻有为又相貌堂堂,给人看病的时候总是彬彬有礼,温润潇洒如世家贵公子。
别说女人,连男人都恍惚。
比如说……那谁谁,给张远志送过一幅无字的丝帕。
可张远志总把未婚妻挂在嘴边,时不时就托人往回送家书,总有一封信是给甄家的。
他这样表明态度,让人无可奈何。
李善凑过来说:“我也知道一点。还有人说远志兄迂腐,只是未婚妻而已,退亲就是了。”
卢照邻说:“一回生二回熟的赵贞固,也曾写信问过此事。”
“你们都知道?怎么没人跟我说?”张川柏惊讶。
“你天天去东宫,常跟太子在一起,谁跟你说这些?”李善笑道。
他们的社交圈子,是基层小官。
张川柏的社交圈子,是太子、宰相、国公。
……
医官们回长安的消息,是通过驿馆传回的。
说是这一日,就是这一日。
张川柏和朋友们说着话,忽然远远看到一群人,有骑马的,有乘马车的,还有随从。
近了,越来越近了。
“是大兄他们!”
“是张医监他们!”
当初,太医署招募征高句丽的医士、医学生,没有想象中的逃避推脱,大唐男儿们慨然应征。
在那遥远而寒冷的地方,有人永远闭上眼睛。
回不来的医士,和阵亡将士一样,有专门的祭祀,有皇帝亲自写祭文、痛哭致哀。
君恩深重。
家人都说,有天子为自家孩子哭泣,还有什么遗憾呢?死去的人想必也会感到欣慰。
然而,他们更希望孩子能活着回来。
现在活下来的人,带着荣耀回来了。
太医署的人、张川柏一行人纷纷迎上前。
瞬间又冲上来好几波人,都是出征医官的家人。
“回来了!回来就好!”
郭逵热泪盈眶。
他本来准备好三百字感言,要当众发表。
可是,在看到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只剩下最简单的一句话。
熟悉的相貌,陌生的气势。
经历过战场的血与泪,曾经只会跟医药打交道的年轻医学生迅速成长。
“阿兄!阿兄!”
“阿弟,阿弟!”
“我的儿!”
各种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
父母来接儿子的,兄弟姊妹来接手足的,一声声充满感情的呼喊,让路人为之侧目。
张川柏在人群里挤来挤去,终于凭借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体力,推开挡在前面的人。
“大兄!我在这里!是我啊!”张川柏冲上前。
但他又被人挡住了。
是张远志立功时,皇帝赐的十个高句丽奴。
张远志吩咐一声,奴仆顿时散开。
“三郎。”张远志大声喊着,“三郎。”
“阿兄,是我。”张川柏说,“大兄,你看起来,好像一个大将军!”
“你也长大了好多!长高了!我差点以为是二郎。”
“远志,远志!看看我!”孟诜在人群后面跳起来。
张远志看过去,只看到一撮头发。
他不禁笑道:“孟兄还是那么有意思。”
造假银子的孟兄,不是正经人啊!
其他各家的家属,也都饱含热泪,一时间语无伦次,不知该先说什么。
这群人要挡路了,守城的士兵过来维持秩序。
太医令郭逵解释几句,大声说:“既然你们家人都来了,各自回家休息七日。我再定一个时间,给你们接风洗尘!”
“多谢郭医令!”张远志等客气地说,“我们收拾一下,再向医令汇报工作。”
“不着急!”郭逵笑道,“你们都有写医案吧?届时召集全太医署的人,一起交流分析。”
“是!”众人答应。
郭逵招招手,带着人先离开。
他出来迎接,是表示太医署对远归壮士的敬重。
剩下的时间,就留给人家一家团聚吧!
都是过来人,他很懂。
有两个医官,出征的时候新婚未久……小别胜新婚,何况是久别。
张远志跟同僚客套几句,拉着张川柏、孟诜等人,兴高采烈地回家。
“回家啦!”
“我们回家啦!”
守城的士兵,来往的路人听到欢呼声,都发自内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