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木工坊,熊木等人正对刚刚做好的爬犁进行最后的检查。
“族长,爬犁已经准备好了,”熊木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地上几架崭新的爬犁说道,“每架爬犁都按照要求,在底部安装了铜条和铁皮,冰面上滑行会比纯木头的更加顺畅。另外我们还准备了备用轮子,上岸后可以随时安装。”
熊洪点点头,拍了拍熊木的肩膀:“辛苦了,这次探索对我们部落很重要。凌河两岸的很多资源我们都还不清楚,需要借此机会来探索探索,尤其是耕地,如果凌河两岸可开发的耕地多,那这条河就相当值得开发。”
熊洪设想中,如果凌河真的与骨部落那边的白河相连接,凭借着流速平缓的特点,凌河就能利用起来,在离部落不远的河边建造一座码头和船坞,专门研究和生产小船——以目前部落木筏都没有的情况来看,研制小船还是颇有难度。
除了在这里建造一座码头,沿岸的一些居住点、种植区甚至是白河那边,都需要建造码头,这样就能通过水运,把这些点状分布的资源点给连接起来,部落的食物、原材料集中起来就会更方便。
现在的熊部落,基本上活动的区域都在凌河的东北岸,往南的地方很少去探索,一方面是有着河流的阻隔,另外就是熊洪这两年的重心是放在寻找大型牲口、开发农田上面的,对南边难免会有些力有不逮。
南边有没有部落?有没有适合种植的大片土地?有没有其他没有发现的野兽、植物?
答案其实很明显,肯定是有的,只不过熊部落现在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对于探索的事情也是无暇顾及,等到明年种植、养殖的收获都上来了、部落这边的事务也都有人负责,那么熊洪手上充足的粮食和资源,以及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就足以支撑他向更远的地方去探索。
当然就算凌河与白河并不相连,对凌河的开发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熊部落的各个居住点离凌河都很近,最远的也差不多就两三里的路程,通过凌河运输,那些收获的粮食就能快速地在居住点之间调配,而部落需要的木材也能沿着水流汇聚到熊部落本部;
还有就是对凌河南岸的开发,也可以依靠船只来进行。虽然部落现在没有能力在凌河上建造一座横跨河流的桥梁,但在两岸用小船摆渡的方式,也能运送族人、物资和牲口过去,把南岸这边的地方给利用起来。比如这边的土地、树林以及矿产;
还有就是建立对南边探索的前进基地。南边的地形如何?有没有其他部落?都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一切都不知道,凌河利用起来之后,就可以在南岸设立一座前进基地,再以此为中心,一点点地往更南的方向去探索。
第二天一早,迎着初升的朝阳,熊洪在宗庙前召集了探索队的成员,穿戴好防寒的兽皮衣服之后,在族人期待和担心的眼神中,沿着新修建出来的道路走到河边。
“这次探索的任务很明确,”熊洪站在众人面前,声音洪亮,“我们要沿着凌河走,记录冰层的厚度,查探沿途的土地和资源,如果遇到危险,大家一定要听从指挥,迅速撤离。”
原本是想通过冰封的小溪去凌河冰面上的,不过小溪有些地方太过狭窄,还有不少突出冰面的石头。综合考虑之后,还是通过陆路的方式,将爬犁装上轮子,由驴子拖着,缓缓地向目的地走去。
探索队分为两支,每支20人,一支由熊洪亲自带领,前往凌河下游;另一支由熊大带领,前往上游。每支队伍都配备了足够的物资,包括食物、工具和武器,以应对可能遇到的危险。
每支队伍各自带上10架爬犁,每架由2头驴拖着,到达凌河冰面之后,先将物资都卸到冰面上,将爬犁的轮子给卸下来,组装好,再把物资给装到爬犁上。
爬犁在熊部落算是一件“低调”但非常重要的冬季交通运输工具,从前两年开始,爬犁一发明出来,就帮助部落运送铁矿石、煤炭等,后来有了这么多的牲口,虽然光芒被它们给遮住,但在冬季,这种爬犁却十分受欢迎。
部落新做出来的爬犁,长3米,宽1.2米,底板离冰面20厘米要比之前的大上一圈,而且还多加装了一套冰面刹车的装置,就是跟牛车、驴车一样,在车后面安装了一个与地面摩擦的木棍。刹车时,利用杠杆原理使劲往后拉手柄,手柄在传动下,把木棍顶下来,与地面产生摩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减速和刹车。
唯一与马车安装的刹车不同,刹车与地面摩擦的部分,改变成了一排钉子,并且在车两侧也有类似的减速装置。
“熊大,不管前面如何,你要记得,在冰面上行走,先派人出去探路,冰面稳定没有裂缝,才可以继续行动,”熊洪跟即将西行的熊大交代着注意事项,“时间就定在15天,15天后我们在部落里见。”
“好的族长,”熊大站在一旁,补充道:“上游的地形比较复杂,冰层可能不够厚,我们会小心行事。族长放心,我们一定会完成任务。”
熊洪点点头,目光扫过每一个探索队员的脸:“大家记住,安全第一。我们这次的目的就是探索,顺带着发现两岸的情况,但最重要的,还要让每个人都平安带回来。”
“平安归来!”熊大动了动嘴唇,呼出一口热气,“一路小心,族长。”
“一路小心!”
“族长,我们出发了!”熊大挥了挥手,带着上游探索队的成员们踏上了冰面。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远处的冰原上。
熊洪深吸一口气,转身对下游探索队的成员们说道:“我们也该出发了。记住,路上要小心,遇到任何情况都要及时汇报。”
族人们齐声应道:“是,族长!”
除了驴子,每支队伍还配备了五匹马,用来给探路的族人骑乘。不是熊洪怕死,现在虽然是十二月,气温也很冷,冰层也很厚,但能够谨慎一点让族人们更安全地行动,为什么要鲁莽呢?反正又不赶时间,在凌河附近最多探索个十天就要返回,按照冰面上的速度,一天行走个40里路不成问题。
每架爬犁前面并排坐着1-2个族人,前面被弯曲上来的挡板挡住了寒风,只在上面开了一道小窗,用来观察路况。这次的爬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运载物资的,除了驾驶的位置用兽皮和木板隔绝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外,后面都露天堆着物资,包括帐篷、食物、草料、武器等,这种运载的爬犁,熊洪共带了6架;而另外一种是专门载人的,通体都用兽皮和木质框架给包裹起来,在后部形成了一个长2米、宽1.2米、高1.5米的厢体,驾车的族人感觉冻得受不了,就可以到这个厢体里休息。
这种厢体的主体结构就是一个木制框架,通过卡榫固定在爬犁两侧的扶手上,不用时可以拆卸下来,立马就能变成拉物资的爬犁。
熊洪带领的下游探索队沿着凌河缓缓前行。冰面光滑如镜,爬犁在冰上滑行得十分顺畅。熊洪一边走,一边记录着冰层的厚度和周围的地形。他发现,凌河下游的地势较为平坦,冰层也相对厚实,非常适合运输物资。
临近中午,该记录的也记录下来了,熊洪此刻正躺在厢体里闭目养神,厚厚的粟杆和兽皮铺在木板上,四周和顶部也用厚实的兽皮钉在框架上,甚至在厢体的尾部还放着一个小碳炉,用来提升厢体里面的温度。
用驴子拉就是平稳,虽然他们的力量还比不上马和牛,不过冰面上原本摩擦系数就小,相对而言只要很小的力量,就能拉动很重的物体。在冰面上,爬犁底部跟冰块接触的地方又是金属条,只要起步了,拉起来就很轻松。
熊洪甚至考虑以后多抓些小狼狗回来,以后用狗来拉爬犁或者雪橇,这样更省事,成本也更低。
迷迷糊糊睡了一个中午,连爬犁什么时候停下来的都不知道,要不是有族人来喊他吃饭,熊洪估计还能再睡一会。
“族长,吃饭了,”墨手穿着厚厚的皮衣,戴着羊皮帽子,走到熊洪所在的爬犁这里,掀开厢尾的挡风布,“熊二哥和草苗哥说河岸旁边发现了不少的空地,他们正带着人去查探,让我来跟族长说一下。”
“好,我这就来,”熊洪躺在榻上缓了一会,慢慢坐起,穿上兽皮裤子,“给大家煮姜汤了吗?”
“正在煮着,马上就好!”
冰面上十架爬犁首尾相接地排成一条线,早有族人将拉车的驴子和马匹牵到岸边找到一处避风的地方,捆在树上从车上取下不少草料和温盐水,给它们补充食物。而在不远处,则从周围的树林里找到了不少枯死的树木,点起几个火堆,架上青铜锅,在这里煮饭和煮姜汤。
“好香啊!”熊二和草苗说说笑笑地走了过来,旁边的墨手给他们挪个空,一行人围着两个火堆,正一人端着一碗姜汤在驱寒,“我也要来一碗,路上风太大了,吹的都睁不开眼。”
“怎么样,两边发现了什么没有?”熊洪递过去一碗姜汤,熊二连忙接过,“吃过饭再走一会应该就能到石部落那边了吧?”
“是的族长,今晚看样子能在石部落居住点休息了,”熊二乐呵呵地说着,以往外出探索都没怎么带他出来,这次族长点名要他跟来,让他很是开心,“沿岸两边的情况我都去看过了,凌河两边好东西可真不少啊。”
作为这附近最大的一条河流,凌河有众多的小溪小河为它提供水流,沿途还有很多洼地、湖泊,周围大部分都是树林,但也有一些地方,因为以往的山火,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从而变成了杂草和灌木的天堂,一到冬季,就白茫茫的一片,看起来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