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姐口中说的《十月》杂志上发表的那篇小说《爱情的位置》是刘新武写的。
刘新武去年那篇《班主任》因为自己的紧张和疑神疑鬼夭折之后,并没有停止写作的道路。
他在今年8月份创刊的十月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爱情的位置》,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是第1次写青年人恋爱爱情观的小说。
之前很少人写这种题材。很长时间这种题材都是禁区。
所以刘新武的这篇小说也算是开了一个生面,但是他这篇小说说实话写的不怎么样,那种说教式的写法和理念,让人都看不下去,所以季宇宁也不愿意抄。
《十月》杂志就是京城人民出版社搞的一个杂志,他们8月份创刊的时候,还没有刊号,只有书号,他们现在这几期杂志都是丛刊,并不是定期的期刊,嗯,所以影响力倒是也有限。
这个杂志真正的开始在全国比较火爆,是他们发表了那篇《高山下的花环》以后。
刘新武作为京城人民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在这个刊物上发表文章,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所以这一世刘新武凭借这次发表的文章《爱情的位置》,倒也开始崭露头角。但比起前世来,他的名气和地位还是差了很多。关键是他这一世没有搭上伤痕小说这一班车。
“嗯,许大姐,我在这篇小说里想表达的就是,农村经济上的极端贫困,必然造成深重的“精神的贫困”,正如小说中所展现的‘贫困的爱情’。
这一点,我在插队那6年感触特别深。
我们那儿全是草房子,已经穷的不能再穷了,那里的农民差不多小半年都是靠吃腌青菜度日,就我们那种地方穷的那样,居然还有北边的鲁省人,还有西边的皖省人来我们这要饭的。
没有饭吃,哪有爱情。”
“嗯,小季啊,那你连续的这两篇短篇倒是有一个连贯的意思,那篇《我爱每一片绿叶》,实际上是说的是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而这一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则是要有自己选择爱情的权利。”
许大姐看来很了解季宇宁,他总结的很到位。
两个人正说着,李季来了。
李主编自打下半年接任《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后,他一般也不怎么过来,通常编辑部这边,是由代班的副主编坐镇,但今天恰巧他来到了编辑部,正好看见了季宇宁。
李季看见季宇宁,非常的高兴。
他看了季宇宁拿过来的稿子。
也很是感慨。
“小季这篇小说不错,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农村以前太穷了,正因为穷,所以除了生存,其他的都提不到日程上来。
更可怕的是,这种穷,不仅仅是物质上,反而更多的是在精神上。
不过现在思想转变了,很快就会好的。”
李季这话说的也对,前世到了七八年的夏天,夏收以后,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村就开始好转了。
有些地方在农村搞了大包干的尝试,就变得更好了。当然这种尝试基本上都是私下里干的。
“小季,你今天来的也正是时候,通知你一件事情,嗯,下个月,也就是1月14号到20号,我们《诗刊》杂志要在西苑饭店组织召开一次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
这个会也就是前几天才确定的。
这次会啊,请来的领导规格很高。
甚至比我们3月份在西苑饭店开的那个全国文联三届三次全会到会领导的规格还要高。
嗯,这次诗会,除了中直机关还有部队之外,各省市都要限制人数,一般各省也就是一两个人有参会资格。
小季啊,我把你的名字也加上了。你算是文化部和作协的名额。
咱们这次会议,差不多全国有名的诗人都到场了,一共有100多位。
上一次咱们国内的诗歌界开会,开这样规模的会,那是13年前的事情了。
这次会,嗯,前几天,咱们《诗刊》的第一任主编臧老还说,说我们这次诗会算得上是“六代同堂共论诗”。
小季,你算是最新的一代诗人的代表了。
我跟老张商量了,这次你也要发言,是正式的发言。
你小子要做好准备。谈谈你写诗的经历,谈谈你对于现代诗歌的认识。”
“行,没问题。
我们学校1月15日开始放寒假。
这次诗会,是1月14日开会。那时间上正好。”
“你前几个月那首《一代人》很不错,写出了一代人的心声。
可惜呀,没发表在咱们《诗刊》上。我们后来只弄了一个转载。
不过你小子当时真要投到我们这儿,估计我们也不敢发表。”
“李老师,当时就是不愿意给你们找麻烦,所以才投到《中.国青年》去的。
他们那儿胆子更大一点儿,可就算这样,也还是弄得一波三折的。”
“你最近诗写的少了,小说也写的少了。
许以说,你今年写了7个剧本。
写诗不要放下,小说也是如此。要经常写。”
“李老师,我最近也在构思酝酿小说,嗯,最近酝酿的是长篇的。
前些天的那次会议结束后,所有人的思想开始解放,笔下也会开始放开。
以前写东西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写,顾忌太多,以后就好多了。”
季宇宁这段时间准备的文学“干粮”,包括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电影剧本,都有一些儿。
明年1月份以后发表作品,心里的顾忌就要少得多了。
原本前世就是从1979年1月份开始,国内的文坛才开始真正的繁荣起来。
和李季李老师又聊了一会儿,季宇宁告辞。
然后,他上楼,去了同在这栋楼里的《曲艺》杂志编辑部。
他是去投稿他的那两篇相声作品的。
《曲艺》杂志,将会在明年的1月份复刊。
这份杂志也是前世一家很有名的刊物,是全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一份杂志。
季宇宁找到杂志社的编辑部,发现这编辑部很小,好像只有两间办公室。
他的到来,让《曲艺》杂志编辑部的一众人都感觉到了意外之喜。
人家都知道他的大名。
只是没想到这位大诗人大作家还会写相声。而且更没想到的是,他的相声居然写的还特别好。
季宇宁说了,这两个相声已经给了马季和姜昆。
《曲艺》杂志社编辑部的主编当即就拍板决定,明年1月15号发行的复刊号上,将刊登这两个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