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厂长笑了笑,他应该是明白季宇宁的意思了。
他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说,反正以后来日方长。
就像季宇宁这小子说的,他有剧本就拿过来。这样也挺好。本身想让这小子过来,不就是因为他写的电影剧本不错吗?
汪厂长仍然是笑眯眯的说:
“行,以后你有好的剧本,你就拿过来给我看。
咱们北影厂最缺的就是好剧本。
今天你来,还是我请你吃烤鸭。
以后啊,你每次拿过来一个好剧本,我就请你吃一顿烤鸭。”
中午吃饭的时候,汪厂长一边给他夹着烤鸭,一边又问起来他新写的剧本的情况。
“你小子就要开动第3个剧本。还是喜剧片啊?”
“保证是喜剧片,而且这部片子连音乐带主题歌,我都包办了。”
汪厂长没细问这第3个电影剧本的内容,这是规矩。没写出来,最好别问。
季宇宁也不准备说,因为一旦他说出计划生育那4个字,就等于给北影厂那几十个编剧提了个醒了。
那个剧本前世本身就是顺应时代而作。内容结构都不复杂。好写的很。
季宇宁说的主题歌,就是前世电影甜蜜的事业中的那两首很出名的歌曲。在整个80年代都是流行一时的。可以说是代表了那一个时代的歌曲。
那两首歌由他写出来,很符合他现在的人设。也就是既是诗人,又能填词谱曲。而且他还能演唱。
吃着烤鸭,汪厂长又忍不住问了一句。
“小季,真的不考虑来我们这儿,你来了马上可以给你分宿舍,这多好。”
季宇宁就是笑,不吭声。他嘴里全是鸭子肉,也说不出话来。
他心说,那种筒子楼,分给我住,我都不愿意住。
再说了,他要真的来北影厂,就别说吃鸭子了,估计连鸭架子汤都喝不上。
他记得前世这位汪厂长挖人可是很下本的,像好多演员,他给挖过来,都是要给人家对方单位培养费的,动辄就是几万块钱。
像季宇宁这样的,几天就能写一个好剧本的,给分一间宿舍,就能挖过来,那太合算了。
吃完饭,季宇宁兴高采烈的,油光满面的,骑着车回家了。
他就等着北影厂下周上会,过会以后,就能拿钱了,而且只是拿一部分,还有后面的钱呢。
汪厂长真是好人呐,这个世界上请他吃烤鸭的就是好人,他来到这个世界上,请他吃前两顿饭的,就是汪厂长这个大好人。
他这时候倒是忘了,他是用好剧本换来的鸭子。以后他但凡有好剧本,马上就会想到北影厂的烤鸭子。
汪厂长这个大好人,正用烤鸭子勾着他呢。
晚饭前,他又接到了广播电台马大姐的电话。一般这时候他总会在家。
马大姐说,明天录那首一直难忘的歌,电台领导都非常重视,可能有几个台长也要到录音棚现场来。
9月14日,周三。下午。
季宇宁到华夏广播电台地下录音棚的时候,已经有好多人在等着他了,比他前几次来录音的时候,人要明显多出不少。
最显眼的是三个副台长,马大姐介绍,一个是负责文艺部的副台长,一个负责台播部的,还有一个是负责国际台的,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对国外广播的京城电台,明年这个京城电台,就要改成华夏国际广播电台了。
三位领导对季宇宁同志先是夸奖,接着是鼓励,最后是期待。
季宇宁很诚恳的表了表决心。他心里说,到电台录节目,又有钱拿,又能出名,这么好的事儿,傻子才不干呢。
到正式开录的时候,季宇宁情绪非常的饱满,一遍就过了。
唱这首歌,他的体会是,技巧是次要的,关键是内在的情感要充分的表现出来,通过声音表现出来,而这一点,往往很多歌手都做不到。
这首歌表现了特定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和心路历程,并赋予“蹉跎岁月”以更深刻的情感内涵。
歌曲的曲调委婉流畅,深沉的情感中带有一种忧郁的感触和一种迷惘的追求。
歌曲以“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来领起,而以“一支歌,一支难以忘怀的歌”反复咏唱来结尾,表达了对“蹉跎岁月”刻骨铭心的体验和反思。
这首歌表达的正是季宇宁他自己的心中所想,心中所思。就是他那几年在乡下插队所经历的一切。
季宇宁他们这一代人的整个青春几乎都是被燃烧的,都是被当作燃料用的,火着起来以后,火太大了,又无法灭火,只能把这些燃料四处乱扔。
这样,这一代人都成了散布在乡下挨饿的废柴了。
未来这一代人根本就是最倒霉的那一批人,后来下岗的,也基本上是这些人。
在该学知识的年代,都去贫困艰苦地区体会饥饿,受再教育去了。回城以后什么都不会。
在那个向钱看的年代,他们绝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竞争力,可是所有的压力却是只能背在肩上。
这一代人,一辈子都是苦不堪言的。
这首歌唱完,录音棚里自然又是一片掌声,所有的人都很激动。这是因为感同身受的缘故。为自己,也为家人。
几位领导又说了一些应景的话。
临走的时候,这首歌的编曲,也是季宇宁的老熟人,那位中央音乐学院的王主编对他说:
“小季,我感觉这首歌是你最近这一个月写的这几首歌里,最好的一首,或者说是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歌曲。因为这首歌就是最能体现那一代知青面貌的歌曲。
你这首歌,唱出了那一代人的心声。所以,我估计这首歌是会成为现在这个时代传播最广的歌曲。
接下来,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家电台,都会转播这首歌的。
这首歌最好的,就是它的曲调。歌词反而是略略不如你之前写的那三首歌的歌词。
我准备在这个月下旬出的人民音乐杂志上写一篇评论文章,重点来评论你这首歌曲。”
季宇宁听了,也颇有感触。前世他记得有一位着名的音乐人说过,一首歌曲的流行,七八成取决于歌曲的曲子,剩下这两三成才是歌词和演唱者。而这两三成也是歌词和歌手来平分的。
他感觉,他写了四首歌,终于在第4首歌上,把握住了整个这个时代的脉搏,唱出了那整整一代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