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宋时锦要来海市的电话,郑易强派了两辆小轿车到车站接人。
安排赵素兰带着孩子们坐在一辆车上,宋时锦和郑易强上了一辆车。
刚上车,关上车门,郑易强便开口:“时锦,我觉得政策可能要变,个人买卖可能会放开,你有没有什么内部消息?”
宋时锦说:“我这次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我们回去再详谈。”
……
到了郑家,薛素芳热情地迎上来。
郑易强说跟宋时锦有要事要谈,让夏小贝照顾好外甥们。
夏小贝领着孩子们来到郑家的儿童乐园。
这个儿童乐园,还是郑易强根据宋时锦画的图纸建造的。
郑易强现在有一子一女,夏小贝肚子里还揣着一个。
孩子们很快就玩在了一起,裴望北还不会走路,不过看着哥哥姐姐们玩得很开心,他也激动地向滑梯爬去。
薛素芬抱起裴望北,让他从滑梯上慢慢滑下来,小家伙可开心了,玩了一次,还想再来一次。
见女儿还没有过来,薛素芬说:“时锦一来就跟易强进了屋,也不知商量什么事。”
赵素兰说:“他大舅跟时锦谈的肯定是大事。”
薛素芬担心女儿光顾着学业和事业,疏忽了家庭,就说:“时锦要上学,辛苦亲家母照顾孩子们,受累了。”
赵素兰笑着说:“我开心得很,平时有机器人帮我照顾孩子们,我一点都不觉得累。”
薛素芬问:“时锦上学,孩子是吃奶粉吗?”
赵素兰说:“时锦说孩子吃母乳对身体好,每天上学前都会挤了奶水放在冰箱里存着,你瞧瞧,望北长得多结实。”
宋时锦不管到哪里,都要带着赵素兰,就可以看出婆媳关系好,见赵素兰对女儿没有不满,薛素芬就放了心。
……
郑家书房。
宋时锦把两个包放在桌子上。
郑易强打开后,看到里面的东西,无比震惊。
里面全是现金。
“时锦,你出来带这么多钱干什么?”
宋时锦说:“我要上学,不能随时过来,大哥猜得没错,年底会有政策下来,允许个人买卖,大哥可以大展拳脚了。这些钱用来买地皮,建工厂,算我入股。”
郑易强欣喜道:“太好了,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另外,到时候请大哥帮我在海市买一处宅子。”
“你买宅子干什么?到了海市,你不住在娘家,难道还要住在外面?”
宋时锦说:“距离产生美,我以后可能会经常带着家人到海市来玩,等以后玉琼结婚了,再有了孩子,我们三家有这么多孩子,避免孩子们住在一起闹矛盾,还是另外置办一处宅子为好。”
“孩子们在一起玩闹很正常,这样才能增进他们的感情。”
“大哥照我说的做就行。”
见妹妹坚持,郑易强点头:“好,我会为你寻一处好宅子。”
“大哥再帮我买一些设备,临时租一个仓库存放。”
宋时锦需要的是食品加工设备,郑易强问:“你要在京市开办工厂,你还要上学忙得过来吗?我给你派几名专业人员过去协助你。”
“这些都是提前为以后开厂做准备,到时候有需要,我一定不会跟大哥客气。”
“时锦,谢谢你。”
宋时锦见郑易强一脸郑重地道谢,说道:“大哥,你帮我做事,该我说谢谢才是。”
郑易强说:“当初要不是我运气那么好,找到你来冒充我妹妹,我就拿不到郑家的财产,我们全家就不可能来到海市,我更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当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你会是我的亲妹妹。
而这一切原本是属于你的。”
“大哥见外了,当初我一个弱女子,如果接受郑家的遗产,犹如小儿持金于闹市,不仅护不住这份财富,反而会招来灾祸,小命呜呼。”
“你不用谦虚,你完全有能力护住的,现在看来,是郑家的财产你压根就看不上。”
“大哥,别抬举我了,我当时只是一个孤女,哪里有能力,不说这些了,先去联系购买设备。”
……
购买设备的时候,郑易强原本是要从宋时锦给他的现金中拿钱,谁知宋时锦另外付了钱。
郑易强不禁好奇:“时锦,你到底有多少钱?”
宋时锦笑了笑说:“我也不知道。”
这是真话,因为她压根没数过空间里有多少钱。
资金充足,很快设备就购买齐全,本来还想在海市大采购一番,结果刚住了半个月,裴淮川就打电话来催他们回去。
因为康教授来军营找了她两次,让她尽快回来。
宋时锦猜测,康教授是为了水稻的事。
把设备全部收进空间里,一行人便回到京市。
……
水稻种子在空间里已经收获了一批粮食,宋时锦选了两天前种下的稻秧带着去了学校。
康教授一看到宋时锦就迎过来。
看着口袋里的稻秧已经有一尺高,康教授欣喜万分。
“难怪乔老师说你是种田的一把好手,这才半个月的时间,稻秧都长这么高了,快跟我走,稻田我都整理好了。”
宋时锦跟着康教授,去了水稻试验田,把稻秧栽下去。
栽完最后一棵稻秧的时候,康教授和宋时锦洗干净了腿上的泥水,穿上鞋子,各自回去。
宋时锦刚骑上自行车,就听到身后传来扑通一声。
回头一看,只见康教授躺在地上,手捂着胸口,表情痛苦。
宋时锦立刻下车跑过去:“康教授,你怎么了?”
康教授痛苦地说:“药……我的药……在家里。”
宋时锦立刻打开自己的水杯,把水灌进康教授的嘴里。
康教授喝了几口水后才缓过来。
……
宋时锦扶着康教授回家,康教授的老伴见状,立刻拿了药过来,焦急地问:“老康,你是不是心脏病又犯了?”
房间里有一位年轻的男子,走过来生气地责备道:“你这个学生是怎么回事?爸身体不好,有心脏病,你还拉着他去干活。”
康教授抬手让男子别生气:“不是时锦的错,是我自己要栽水稻。”
宋时锦抱歉道:“对不起康教授,早知道您身体不好,我就不该让您下地插秧。”
康教授摆摆手:“不是你的错,我这是老毛病。”
男子接过药递给康教授,说道:“爸,您身体不好,不如提前退休,让我顶了您的职位。”
康教授推开男子送来的药说:“我现在没事,不需要吃药,你不擅长农业,顶了我的职位也做不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