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深圳的街头,望着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二狗常常陷入沉思:这个40年前的海边渔村,弹丸之地,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能做到异军突起,“称霸全国”,完成沧海桑田的变迁?
要知道,广东在很久很久以前,那只是“南越之地”啊,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个地方远离政治中心,山高路远,当年的权力中心,大汉族的人,根本就瞧不上啊。
虽然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派大将赵佗来平定岭南,建立了南越国,但这儿的经济仍然远远落后于中原腹地,在秦朝和唐朝的时候,这里一直是流放之地。
唐朝有名的诗人如张九龄(就是《唐诗三百首》的开篇第一位,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大诗人)、韩愈、刘禹锡;宋朝的苏东坡及其弟苏辙、寇准寇青天,都曾被他们当朝的皇帝贬谪到了这里。
明朝的剧作家汤显祖,也被贬到了广东湛江的徐闻(去海南的必经之路上),甚至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就是在徐闻完成的,他在其中融入了岭南元素,对他今后戏曲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放眼整个封建时代,广东都像是个小透明,毫不起眼的所在呀。
广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引人注目,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呢?
二狗觉得,最早应是鸦片战争时期。
鸦片战争时期,广东成为抵御外敌的前沿阵地。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三元里抗英斗争,使广东成为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标志性地区。
其后的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冯云山等广东人传播的思想和发起的起义也引起全国震动。这一时期,广东成为中国近代变革和抵抗外侮的重要力量,在全国历史舞台上扮演着关键角色。
民国时期,在广东更是涌现出了一批名人,在全国都有巨大影响,像孙中山、廖仲恺,梁启超,梁思成、澎湃等,他们都是广东人,这些人的事迹几乎都进过中学课本,在中国家喻户晓。
而后就是改革开放时期。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备受瞩目。深圳、珠海、汕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的崛起最为典型。
同样是经济特区,深圳做得最好,她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短时间内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化大都市。
深圳是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给予深圳一系列特殊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进出口贸易便利等。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本涌入,为深圳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前沿,毗邻香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充分利用香港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国际市场渠道。深港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促进了深圳的产业升级和对外贸易发展。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这种多元的人才结构为深圳带来了丰富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融合,使深圳形成了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城市文化,有利于新观念、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
深圳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高端产业。在高新技术领域,深圳诞生了众多知名企业,如华为、腾讯等,这些企业不仅自身发展迅速,还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繁荣,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深圳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通信、能源供应等方面投入巨大。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方便了人员和物资的流通,高效的通信设施保障了信息的快速传递,稳定的能源供应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所以,放眼深圳的发展,虽然异常迅猛,但也是有迹可循的。他紧紧抓住了自己位于南海边、与香港是邻居的地理优势,依托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自己的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努力拼搏,不怕苦不怕累,“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有了今天辉煌的成果。
思考了一遍深圳的发展史,二狗不禁感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啊,缺一不可。
由此二狗想到,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要妄自菲薄呀,也许你觉得自己最差劲的一方面,某一天就可能会成为一个对你最有利的因素。
比如广东这个地方,远离内陆,在偏远的海边,被山势重重阻隔,似乎永没有见天日的那一天。
可是当海洋贸易、海上文明渐渐发展起来的时候,这片海边的陆地逐渐迎来了发展的曙光。
“靠水吃水”,深圳依托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国家搞改革开放、发展国际贸易的战略决策,以及深圳人广纳英才、埋头搞钱的“工作作风”,终于造就了这条经济的巨船,深圳的辉煌业绩得以成就。
广东的这么多沿海城市,就出了一个深圳。这不是没理由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