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是正月,天气正冷,三人目标很明确,直奔馄饨店。
馄饨店是一个几平米大小的铺子。
一对中年夫妻在经营,男人在外面招呼客人和结账,女人则在里面下馄饨来煮。
三人一走进馄饨店,男老板就迎了上来,“三位客人,里面坐......”
“小店有猪肉馅,白菜馅这两种馄饨,不知客人是要猪肉馅的,还是白菜馅的馄饨?”
陈大竹想都没想就说道:“就要三碗白菜馅的, 现在馄饨是多少钱一碗?”
店老板微笑着,“我们这白菜馅的五文一碗,猪肉馅的八文一碗,一碗有十五个。
陈大竹太久没有来过这家店,上一次来吃还是和媳妇一起来, 时间都过去了好多年。
前几年来,猪肉馅才是七文钱一碗,现在才过了几年的功夫就涨了一文,让陈大竹感慨不已。
而且外面的猪肉才是十二文一斤,这里一碗馄饨就要八文了,贵得很。
老陈头经过刚刚书店的一两多银子事情,对这个几文钱的馄饨倒是反应平淡。
于是对着店老板说:“给我们每个人都来一碗猪肉馅的馄饨,放多点料。”
店老板本以为三人只要便宜的白菜馅的馄饨,没想到来了一个转折。
于是高兴地对着老陈头说道:“好勒,客人请等一会,馄饨马上就好。云娘,下三碗猪肉馅的。”
过了一会儿,三个海碗装着馄饨就端了过来。
只见碗里的馄饨皮薄薄的,透亮的包裹着鲜嫩的猪肉馅,一口下去,馅儿鲜美,汤汁四溢, 在寒冷的冬天来一碗简直了。
三下两下,三人的碗就见了底,连汤都喝光了。老陈头招呼店老板,从怀里数出铜钱递给了他。
经过包子店,老陈头又从怀里数出铜钱,买了八个肉包子,一个包子两文,又花费了十六文。
一旁的三毛在心里感慨不已。
还是男人花钱快啊,要是奶奶在这里,不说肉包子,就是馄饨都得选最便宜的。
买过了包子,三人还去杂货店买了两条一斤左右的肉条,用来给夫子当做进学堂的束修之一,又花费了四十文。
付了钱后,爷孙三人不再停留,直接来到小镇大门口,和村民一起坐上村长家的牛车返回了家中。
家里除了陈大林去地里看看情况,准备今年的水稻育苗外,其他人都在堂屋里面做女红。
“奶奶,我们回来了。”三毛一进到院子就大声喊了起来。
“哎呀,我的孙子回来了呀,你们怎么去了这么久,不是只去书店买点东西就回来吗?”钱氏一脸疑问。
“奶奶,我们去到了书店,店小哥介绍了许久才买了书本和笔墨纸,又吃了点东西,还给你们买了包子回来。”三毛对着钱氏慢慢解释。
“这样啊,买东西是得好好看看再买,再说了家里刚刚才过年,还买什么包子,浪费钱。”钱氏上一秒肯定,下一秒嫌弃地说道。
“那不一样的,奶奶,家里吃的是年前买的,现在吃的年后买的。”三毛胡搅蛮缠地说。
钱氏见孙子这样就不再说什么了。
老陈头坐在凳子上喝了口水后,才从篮子里拿出用布包裹着的书本和笔墨纸。
交给钱氏说道:“老婆子,包里就是孙子上学用的三千文和笔墨纸,一共花费了一千七百文。”
“你一会放进屋里收好,砚台就没有买,就拿家里破损的碗先用着。”
钱氏点了点头,赶紧把包裹拿进屋里藏好,除了她自己谁也找不到。
接着老陈头把八个包子递给了大孙女,让她热一热晚上再一起吃。
大喜一脸高兴,接过包子带着两个妹妹就走进了灶房,打算一边做饭一边把包子热一热。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
在这期间陈大林也从地里回来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说着三毛进学堂的事。
全家人除了将要进学堂的三毛,没有一个人去学堂读过书。
大家是对学堂都是即陌生又有点熟悉,陌生就是没去过,有点熟悉就是有家人将要去。
今天的晚饭很简单,有中午带回来的肉包子,有一碗鸡蛋,一碗白菜,一盆黄豆饭。
一大早,一家人都在忙着给三毛进学堂前的准备,明明不需要这么多人。
但就是不懂为什么觉得人多好办事,所以不管帮不帮得上,都在围着三毛团团转。
准备好了之后,老陈头穿着平时不怎么穿的新衣服,带着孙子在前面走,大儿子则是挑着大米,肉条,鸡蛋,白菜跟在后面。
为什么比村长说的多了两样,实在是家里人觉得给多一点东西,三毛在学堂里就能多得到一些夫子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