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下午1点50分,县政府那间气氛严肃的会议室里。
周固、汪遂、章明、常伟以及黄媛几人都已提前到达,各自坐在位置上。
周固悠然自得地坐在椅子上,嘴里叼着一根香烟,不时吧嗒几下,烟雾袅袅升起。
只见他微微侧头,斜眼望向不远处的黄媛,嘴角轻轻上扬,勾勒出一抹略带调侃意味的笑容。
“黄秘书长啊,这君县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难不成是咱们把时间给通知错啦?”
周固一边说着,一边抬起手来,漫不经心地弹了弹手中香烟的烟灰。
那烟灰在空中飘散开来,仿佛也被他这不紧不慢的态度所感染。
黄媛脸上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周县长,通知的时间是两点整,君县长应该很快就到。”
汪遂坐在一旁,心中有些忐忑,表面上却故作镇定,手指不自觉地在桌上轻轻敲击着。
常伟则神色凝重,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他想起之前听到的关于君凌的种种传闻,不知道接下来的会议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自己又该如何应对。
章明静静地坐在那里,看似波澜不惊,可内心也在暗暗琢磨君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
而黄媛,虽然应对着周固的询问,但心里也在默默想着,君凌这个时间还没出现,莫非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耽搁了?
她不禁微微转头,看向会议室的门。
两点整,会议室的门准时被推开,君凌脸上带着从容的微笑,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身后紧跟着抱着一叠文件的王小双。
君凌环视一圈会议室,目光在每个人脸上稍作停留,温和地说道:
“辛苦大家久等了。”
周固脸上堆起笑容,不咸不淡地回应道:“君县长可真准时。”
那笑容里似乎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意味,像是在夸赞,又像是在暗暗讽刺。
君凌仿佛没有听出周固话中的深意,径直走到主位坐下,示意大家也都坐下。
王小双将文件轻轻放在君凌面前,便退到一旁。
君凌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眼神变得专注而严肃。
“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主要是想一起商讨一下咱们县目前的一个重要招商投资方案。想必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
说着,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汪遂。
汪遂心中一紧,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
他能感觉到君凌的目光似乎带着某种审视,让他莫名有些心虚。
常伟微微皱眉,紧盯着君凌,试图从他的表情和言语中捕捉更多信息。
章明则不动声色,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看似平静,实则在暗自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周固依旧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弹了弹烟灰,慢悠悠地说道:
“君县长,这方案看着确实不错,对咱们乐县的发展可是个难得的机遇啊。”
他的话像是在引导会议的走向,为这个方案造势。
君凌微微一笑,说道:“周县长,这方案乍一看确实诱人,但我们做决策不能只看表面。今天就是要大家一起深入探讨,看看其中是否存在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说罢,他示意王小双将文件分发给众人。
周固一听君凌这话,脸上的笑容瞬间收起,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心中不禁泛起嘀咕:
“难道这个方案真的有问题?”
一直以来,周固对君凌这个空降的县长都不太感冒,觉得君凌的到来挡住了自己原本顺畅的升职路线,心里或多或少有些抵触情绪。
然而,面对涉及乐县发展的重大事项,他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这关乎着自己在乐县多年经营所积累的利益和政绩。
周固伸手接过王小双递来的文件,快速浏览起来。
他一边看,一边在心里权衡利弊。
如果这个方案真如君凌所说存在隐患,那自己之前对汪遂推动此事的默许,是否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但他又有些怀疑,君凌是不是故意夸大问题,以此来树立自己在众人面前的权威。
“君县长。”
周固放下文件,抬眼看向君凌,语气带着一丝质疑。
“您说这方案有潜在问题,不知具体所指何事?据我所知,横太集团实力雄厚,这次给出的投资条件对乐县极为有利。”
常伟和章明则静静地看着君凌,等待他的回应。
他们都知道,君凌既然敢在会上提出问题,必然是有所准备,此刻都想听听君凌到底掌握了什么关键信息。
君凌目光从容地扫视着在座众人,随后语调轻松却又字字清晰地说道:
“据我了解,横太集团自成立以来,主要业务方向一直聚焦于传统的住宅项目开发建设。而咱们这次讨论的,可是涉及城市规划层面的文旅城项目,横太集团在这方面的经验,实在是少之又少。”
说罢,他稍作停顿,目光沉稳地看向在座的每一个人,似乎在等待众人消化这条信息。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
周固眉头紧锁,手指不自觉地在桌上轻轻敲击,心中暗自思索君凌所言的真实性及背后深意。
他不得不承认,君凌提出的这一点的确是个关键问题,一个缺乏文旅项目经验的企业,要承担如此大规模的城市文旅规划,风险确实不容小觑。
汪遂的脸色则微微一变,心中产生了不好的预感。
因为他心里清楚,君凌抓住了横太集团的软肋,一旦众人因此对方案产生质疑,他极力推动的这个项目恐怕就要泡汤。
他赶忙定了定神,试图寻找反驳的理由。
“君县长,虽然横太集团在文旅项目上经验不多,但他们资金雄厚,可以聘请专业团队来负责项目规划与运营,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常伟微微点头,觉得汪遂的话有一定道理。
他看向君凌,想知道君凌对此如何回应。
章明则依然神色平静,默默地观察着局势的发展,心中对君凌的观点和汪遂的反驳都在权衡考量。
黄媛在一旁认真记录着众人的发言,同时也在思考君凌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