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顾南行提振士气的政策推出之后,全军上下那是士气大振,尤其是在前线日复一日与吕布军对阵厮杀的普通士兵。
他们原本就收入不高,也没有办法获得更好的职位,尽管严格的训练和晋升机制让他们远比其他诸侯的士兵善战,也更加具有战斗力。
可是若和那些精锐骑兵相比,不管是主动性还是参与作战的积极性都远远不如。可是随着这个规矩推出,确实是极大的提升了这些士兵的士气和战斗意志。
终究,不管什么理想,只能感召少数人,对于大多数人,还是要更加实惠的东西才能起到效果。
自从建安四年(199年)二月公开这个消息,到建安四年三月这段时间,刘备军的士兵们,在战场上展现了更高的作战积极性,把一场看似无穷无尽的消耗战打出了极高的战损比。
让吕布不得不把更多的士兵送上前线,于是燕县周围的大军是越聚越多,营垒修筑的绵延十里,每天都有近十万人在互相攻杀。
可是,这个规模的消耗,对双方都有点吃不消。尤其是吕布军,虽然只是离开补给线几十里,可是他们大军消耗粮草的量实在是惊人,袁术可以征募新兵,但是根本送不到前线。因为实在是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撑了。
所以,战局再次僵持了下来,刘备军主力和袁术的十万大军进入了一场近乎无穷无尽的绞肉战里。
吕布虽勇,孙坚虽猛,但是刘备军士气要高得多,并且军心可用猛将如云,更有贾诩、庞统和诸葛亮等人是出谋划策。
袁术军十里联营里,每天都会有不小的损失,可刘备军那边却每天都损失很小。
在这种情况下,吕布只能继续调集士兵加大筹码。对此,吕布只能安慰其他人道:“士兵少了,粮食消耗也就少了,诸位不必慌张,刘备军士卒训练不易,死一个少一个。而我军士兵在豫州要多少有多少,如此下去我军必胜。”
这当然只是安慰之言,谁都知道,这大军里尽是选拔的精兵,真的打光了,那袁术手上也就没有可用之兵了。
相反,孙坚倒是向吕布表示,他儿子孙策正在计划一项大计,若是成功,则有可能让刘备军不战自退。
吕布等人好奇是什么计划,但是孙坚一直是语焉不详,所以众人也只能作罢。
只是,随着两军相持的时间越长,刘备军就越是能够发现吕布军的弱点。
而唯一能够阻止刘备军突袭的,就是吕布和他的并州精骑。
作为天下第一等的名将,他和他的精锐骑兵,来去如风,很难在他手上找到进攻的漏洞。因为他反应又快,实力又强,颇难对付。
毫无疑问,要是当年袁绍有吕布去守官渡粮仓,曹军精锐也恐怕难以轻易得手。吕布统帅五千骑兵的支援,和淳于琼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所以,如何拦住吕布这支精骑就成了刘备军突袭计划里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毫无疑问,只要牵制住吕布,然后一把火点燃袁术军的粮仓,这一战袁术军只能退却,甚至是溃败。
到时候,刘备军就真正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可以安心转向吞并冀州了。
只不过,要做到这件事可并不容易,刘备军中诸谋士对敌我双方都很了解,知道吕布这支骑兵就是在保护后勤线路,从不涉险。想要针对这支队伍确实很不容易。
直到诸葛亮有一天突然告诉所有人:“我们的奇兵,有了!”
众人都不解其意直到诸葛亮说清楚他的作战计划。
原来,刘备军与袁术军在这燕县激战数月,虽然说损失小得多,但是也不是没有损失,各营士兵也有很大的损失。
战场上也难以马上补充,只能是继续坚持作战。可是,这也让刘备军各营配备的牲畜,尤其是马匹变得有余起来。
诸葛亮就是要等水兵营送物资到来的时候,抽出这些多余的马匹,让水兵营暂时替代部分步兵营。
这样,刘备军等于多了一支可以承担突袭营垒任务的骑兵队伍,可以用来攻击吕布军的粮仓。
等于是,凭空让刘备军增加了一支近十个营的机动兵力。
众人都对此感到惊讶,也算是见识到了诸葛亮的这以后勤来算军事的强大之处。永远能够在不可能之中找到可能,这可以说是奇迹了。
唯一的问题是,应该派谁去执行这个任务呢?
最后,因为甘宁主动请缨,要带水兵营立功。因而让甘宁做此战主将,让魏延做此战副将,让从豫州投奔过来的陈到作为向导,在刘备率领的骑兵掩护之下,是偷袭袁军设在封丘渡口的粮仓。
只不过,要调集水兵还需要时间,所以此战时间被设在了三月初七。
到时候,乍暖还寒时候,水运可以解冻,正是水兵运粮的高峰,不会引人怀疑。毕竟,黄河封冻以后,刘备军依赖河运的粮食就中断了供应,急着补充物资再正常不过。
骑兵们到处机动保护粮食运输也不会让别人起疑,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突然发动,然后一击致命。
更重要的是,此战主将甘宁,几乎没有什么战绩,是一员被袁氏忽略的猛将。
唯有刘备军中众人才知道,这位整日活跃在水上的将军,到底有多强。尤其是对于偷袭和破坏,他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流。
这一次就要他去领兵作战,也算是刘备给这位投靠多年,还没有太大战功的将军一个表现的机会。
至于魏延,他计破濮阳兵行险招,也堪称是搞偷袭的好手,自己一身武艺也是过人。他和甘宁又都是从荆州来得,勉强算是一系,无论如何都会互相照应。
不然派谁去,都可能和甘宁配合上有问题,或者是让甘宁这个资历的将军难以坐稳主将。
而除了人员,各方面配置诸葛亮搞定了基本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之后。刘备有针对指挥者是甘宁做了不少调整。
这让诸葛亮也是收获颇丰,更是让甘宁指挥起来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