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月,徐州的对峙开始。周瑜和孙策所指挥的大军因为之前的计划失败,重新从良悦出发,以一万新兵驻守下邳。
他们亲自率领五万大军向驻守在九连山的刘备军压来,可以说是正经的泰山压顶之势。没办法一下子谁让袁术军原本就人多呢?
相比于黄忠和太史慈对自己精锐的信心,想要调集郯县己方部队与袁军大战一场,诸葛亮苦劝他们先行后撤步不要轻易冒险。
诸葛亮也很清楚,他的对手周瑜智计百出,实在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对手。搞不好对方就又在搞什么偷袭埋伏,甚至是火攻之类非常规的战法。
这一次,诸葛亮还真就猜对了,周瑜预计刘备军会继续屯住九连山,所以特意收集准备了不少引火材料,打算趁着夜色火攻刘备军。这山势再陡峭,只要有树,那你就没法防火呀!
结果诸葛亮为了求稳这一撤退,就让周瑜这一计是完全落空。只好大军一路前行前往郯县,准备围攻刘备军的城池。
而刘备军早已设置好了防御阵地,在城外设置大营由太史慈管理,里面除了十三个营的刘备军精锐,还有五个营的预备役,用来守卫营垒。
至于郯县城中则是黄忠亲率十五个营的预备役,以及十个营临时征召集中起来的新兵守卫城池。
新兵用来作战肯定是不甚理想,但是用来守城,数量相当的情况下,任那周瑜智计百出也是一筹莫展,只能是让大军在郯县外围扎营准备寻找机会攻破对方的城池。
只不过,就在城墙之上,一个少年正看着远方袁术军扎营,想着要怎么对付这个对手。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被袁术军三番两次施展计策,虽然都被他化解。可是对于谋士而言,算计别人总是好过被别人算计,因此年轻的诸葛亮已经在思考如何才能算计一次袁术军了。
可是,他一直以来都和顾南行学习,又身在刘备军之中。顾南行的策略一直是,只要我军够强,凭借粮草的优势,或者计策,逼迫对方和自己野战,然后靠战斗力碾压取胜。
这就让我们的诸葛小兄弟缺乏一些用计策对抗对手的手段,谁让本来打算教他计谋的贾诩,选择让诸葛亮来独当一面呢?
不过,这种独当一面的环境,有的时候也会激发一个人的才能,让一个人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所学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战法来。
就像现在,诸葛亮的小脑瓜里就冒出来了一个独特的主意,一个其他人想都不会想的奇怪办法。
要知道,大多数人都想避免添油作战,因为这种战法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己方的优势。
比如说贾诩在对付纪灵绞杀他的劫粮队的时候,经常会布置徐晃率领两千精兵押阵,一旦出现异常就突然一击,然后迅速撤退绝不纠缠。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己方的优势,保证己方所有的兵力可以以优势打敌方的劣势。
但是,诸葛亮却想要反其道而行之,以主力纠缠住对方,吸引对方反复增兵。然后再利用己方训练的优势和组织的优势,让敌人派出所有机动兵力和精锐士兵。
这个时代,可以迅速出动,并且参与到一场战斗中的士兵可不好找。哪怕是像刘备军这样的精锐部队,随时出发前去救援一支友军也是极为困难。能够做到随时出征,并且加入战斗的,不是将领的亲兵,就是少数精锐中的精锐。这些精锐可以说就是一支军队的骨骼和灵魂。
只要重创对手的精兵,那自然就可以化解对方的进攻,甚至可以寻找到机会反击,或者配合贾诩和徐晃,击破纪灵的大军。
只不过,这样的战略还是有相当风险的,要让一万多精锐进行这样的机动,可并不容易。
但是,黄忠太史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意,他们都愿意相信这个年纪不大却相当可靠的少年。当然,他们同样是对自己训练多年的精锐士兵有信心,在刘备军的训练和指导方式之下,这些部队战斗力绝对不弱于长期在北方作战的那些部队。
至少,在高标准的伙食以及长期的训练下,这些身上充满肌肉的汉子,看上去就不输任何一支历史上存在过的军队。
所以在四月二十五日,太史慈率领骑兵出发,随后黄忠带领十个营的大军趁夜出发,利用诸葛亮规划好的兵站,绕路到了袁军的后方,等待对方运粮的队伍。
要知道,考虑到刘备军可能的袭击,再加上水路上刘备军的优势,这一路上周瑜派了五千江东精兵,加上孙策所招降的周泰作为领军,护送着粮草辎重从下邳前往郯县前线。
此前,刘备军也多次以骑兵骚扰过周泰所部,想要通过反复行动找到行动的机会。但周泰治军相当严谨,根本不给任何机会,防御是相当严谨,在河岸边上让太史慈的骑兵是找不到机会。
可惜这一次,太史慈率领的骑兵可只是幌子,只是确认对方位置,而真正动手的,乃是黄忠及其麾下的步兵。
要不然,怎么说在古代有骑兵优势好呢?骑兵不只是能打,侦查和牵制样样精通。尤其是刘备军这些精心培训的骑兵。没有他们诸葛亮的计策哪怕是刘备军军队再精锐也很难实行这个计划。
在古代这个环境下,又没有电报电话,想要埋伏只能是提前约定时间。大军长期出外埋伏,别人又不是傻子,必须要短时间准确。
这时候,就可以让骑兵先侦察,初步判断对方的行动时间,然后通过袭击和佯攻控制对方的行军速度,达到自己可以一击必中的目的。
诸葛亮作为这一切的策划者,跟着太史慈率领的骑兵,帮助他们确定时间,牵制对方的行军速度。
有了这位诸葛算学大师的帮助,那一切都很顺利。唯一的问题是,诸葛亮骑马的水平被骑兵们深深地鄙视了,他只能让别人驮着走。
于是,从这一刻起,诸葛亮决心,他以后再也不骑马上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