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派出边军攻打梁师都,差点就把梁师都的朔方灭了。
当时梁师都的朔方东面城墙都被占领,梁师都跑到西面城墙抵抗。
最后突厥的颉利可汗带着一万精骑兵赶到才救下梁师都。
可想而知,只是派出边军都打不过的梁师都垃圾到什么程度。
可是梁师都被救下来后,大唐依然不让他好过,天天不断地骚扰。
搞得梁师都门不敢开,地不敢出去种,还是突厥支援梁师都粮食才没被饿死。
当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梁师都得到消息,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又去游说颉利可汗南下,这就发生了李世民一生的耻辱,渭水之盟。
如今,大唐缓过了贞观元年的元气,而梁师都的靠山突厥也内乱不断。
就在大唐军队刚刚在灵州集结的时候,颉利可汗也得知了契丹十几个部族向李世民投降的消息。
连梁师都在长安都有探子,突厥在长安怎么会没探子?
那十几个部族的使者被李泰带着在长安到处转,李泰向使者炫耀长安的繁华之时。
这些部族叛变的消息也被极快的速度传回了突厥。
颉利可汗秘密的向李世民写去了一封密信,说可以拿梁师都和李世民交换。
把秘密向大唐投降的十几个部族拿来交换,只要李世民答应,突厥可以不支援梁师都。
但李世民怎么会鸟突厥,这十几个契丹部族现在已经投降了大唐。
如果现在拿来交换,以后那些草原部族怎么还会向大唐投降。
这种拿盟友来交换的事情当然不能随便公开,颉利可汗是秘密的写信。
但李世民现在不能和突厥完全撕破脸皮,也就没张扬出去。
但李世民不同意,那突厥也不能随便放弃梁师都。
梁师都城内只剩下几千的老弱病残士兵。
在柴绍刚刚来到朔方附近,真正让柴绍带领的大军伤亡的是突厥的军队。
但突厥自己内部都是天灾和叛乱不断,能来多少?也就三万人马而已。
柴绍这次带来的是十万人马,不仅在军队数量上比突厥多。
在装备上也是强的可怕,十卫的内府兵作为常备兵,更是人人配备重装步兵甲。
哪怕是那些外府兵也是半数穿着明光铠,其余的哪怕不是这么精良的装备,也是人均铁甲在身。
柴绍当初都是不准备弄这么多兵带着,梁师都连边军都没打过,怎么会需要来这么多精锐士兵。
李世民却说,这些是为了看看和突厥的战斗,能有打到什么程度。
但李世民明显高估了突厥的战斗力。
以往的突厥还能做到大多数人骑马,但是现在天灾不断,突厥来的这三万人多数连铁甲都没有,别说马了。
柴绍轻松击败了这三万突厥,只付出了一千人的伤亡,却杀敌一万,俘虏了八千。
这种惊人的一比十八的战斗比,让李世民看到战报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这是必然的,大唐全员披甲,甚至有浑身都是铁甲的钢铁侠步兵,想不打成这样都不行。
而这种明显是送死的战斗,颉利可汗也不会真的让精锐人马来。
自己都自顾不暇了,哪里还顾得上梁师都这个小丑,精锐人马当然要保护自己了。
而现在,自己的靠山都被打跑了,梁师都这么点老弱病残还能干嘛?
梁师都登上城楼,先是看了看外面绵延百里的唐军帐篷。
再看看自己城墙上有些都胡子花白的老兵,止不住的摇头和唉声叹气。
随行的梁师都堂弟,梁洛仁。
他就建议梁师都投降算了,突厥都被打跑了,咱们还坚守什么?
可是梁师都自己很清楚,如果在渭水之盟前投降,也许还能活。
但是渭水之盟后,自己还怎么活?
哪怕李世民能不杀自己,长安百姓能不杀自己吗?
李恪的那首《满江红》满满的都是对渭水之盟的耻辱,恨不得吃他肉,喝他血。
梁师都没同意投降,只是让堂弟去征召城内全部的男人,不管老少,全部上城墙。
这下子梁师都的朔方粮食马上见底,这么多人吃粮食,还有出没有进。
而柴绍呢,他觉得这次战争死伤一千多已经不得了了,不打算继续死人了。
这些都是精锐士兵,死在朔方可惜了,以后去打突厥不行吗?
柴绍就想着能不能劝降,但是梁师都把派去的送信人给杀了。
这下是真的激怒了柴绍,直接下令攻城。
先前和突厥的遭遇战,死的很多都是那些外府兵,装备和训练都不行。
这次柴绍派出的全是十卫内府兵,这些都是精锐士兵,在攻城战里能少死点人。
而现实确实是这样,这些人身上的重装步兵甲穿在身上,让城墙上的弓弩箭都射不穿。
这些士兵只需要把盾牌举在头上,挡住迎面而来的弓箭就行。
因为铠甲太重,柴绍是选择攻击城门。
这里就不得不提夏州都督刘旻,司马刘兰成。
夏州是和朔方接壤,这些年朔方的穷困潦倒,以及缺吃少穿的现状全是两人搞得。
既然梁师都能在长安安插探子,两人也会在朔方城安插内应。
这些年两人的破坏,早就导致了百姓逃离,有些甚至被调换身份,安排了唐军士兵混进去。
如今柴绍准备直接往城门攻击,就是里面有内应打开城门。
城门一开,大唐的铁骑和士兵就势不可挡,一路杀到了内城外。
而梁师都的堂弟看大势已去,自己堂哥还执迷不悟,不肯投降。
梁师都堂弟梁洛仁杀梁师都,直接打开了内城,举城投降。
自此之后,隋末最后一个王侯也被灭,大唐正式接管了全部前隋的土地。
而柴绍也在此战得到了灭国的成就。
朔方大捷的消息,被驿站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一天就到了长安。
骑马的官兵在长安城外就大喊“五百里加急!任何人速速闪开!”
守门的士兵看到骑马的官兵身上有“驿”字,身后的旗子写着“五百”,赶紧疏散城门进出的百姓。
驿站官兵畅通无阻的在朱雀大街上狂奔,一边喊着“驾!”,一边喊着“朔方大捷!朔方大捷!”
听到消息的百姓无不欢喜,这代表了战争结束,自己的父亲儿子或者哥哥弟弟很快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