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这几日一直为着贫民区的慈善之事奔波,今儿个刚从外面回来,那小脸儿上满是倦意,脚步也显得有些沉重。
“夫人,您可算回来了,快歇歇。”香菱一路小跑着迎上来,两只手赶忙接过云溪手中沉甸甸的包裹,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哎哟,夫人,您瞧瞧您,累成啥样儿啦。”
云溪轻轻摆了摆手,喘了口气说道:“香菱,那些物资都安排妥当了吗?”
香菱忙不迭地点头,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夫人放心,都按照您的吩咐安排好啦,一点儿错都没出。”
云溪这才松了口气,刚坐下,端起茶杯猛喝了一口茶。
就在这时,只见王爷迈着大步急匆匆走了进来,那脸上的神情满是焦急。
“溪儿,你这几日太过劳累了。”王爷眉头紧皱,眼里全是心疼,一边说着一边伸手轻轻抚了抚云溪的头发。
云溪微微一笑,嘴角上扬,眼神透着坚定:“能为百姓做些事,累点也值得。”
王爷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一把拉住云溪的手,语气轻柔又带着点儿责备:“可也要顾着自己的身子。”
云溪看着王爷,“有你在我身边,我心里踏实。”
第二日,东方刚泛起鱼肚白,云溪就匆匆起身,准备出门。
“溪儿,今日我陪你一同去。”王爷一身素衣,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坚定地看着云溪。
云溪有些惊讶,停下手中的动作,睁大眼睛看向王爷,“王爷,您政务繁忙,怎有空陪我?”
王爷笑了笑,走上前握住云溪的手,“再忙也不能不顾着你。”
不多时,二人一同坐上马车,晃晃悠悠地朝着贫民区而去。
一路上,云溪时不时掀开车帘,瞧着外面的景象,眉头微皱。
王爷则稳稳地坐在一旁,目光深邃。
到了地方,王爷率先跳下马车,伸手扶着云溪下来。
王爷抬眼瞧着眼前破旧的景象,不禁皱了皱眉,鼻子里哼出一口气。
“没想到这里的百姓生活如此艰难。”王爷感慨道,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云溪紧跟在王爷身后,看着四周,说道:“所以我们更要多做些事。”
正说着,一个穿着补丁衣裳的小女孩跑过来,怯生生地看着他们。
云溪见了,赶忙蹲下身子,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小姑娘,别怕。”
小女孩咬着嘴唇,小手紧紧攥着衣角,小声说道:“夫人,我想读书。”
云溪听了,伸手摸了摸小女孩的头,眼中满是怜惜,“会的,小姑娘,我们会想办法让你读书的。”
王爷在一旁看着,眉头微微蹙起,思索片刻后说道:“溪儿,不如在这设立一个学堂。”
云溪眼睛一亮,嘴角上扬,“王爷此想法甚好。”
说罢,两人便开始行动起来。云溪挨家挨户地去询问情况,王爷则忙着找人帮忙。
“大爷,您家里孩子想读书不?”云溪满脸笑容,声音清脆地问道。
那大爷抬起浑浊的眼睛,叹了口气,“夫人,想是想,可咱这条件……”
云溪赶忙说道:“大爷,您别担心,我们正筹备学堂呢。”
这边,王爷找到几个壮实的汉子,拱手说道:“诸位兄弟,可否帮个忙?”
那几个汉子一听是为了办学堂,纷纷应下。
云溪这边刚忙完,又马不停蹄地和王爷会合。
“王爷,情况不太乐观,好多人家都有难处。”
云溪微微皱眉,一脸忧愁。
王爷拍了拍云溪的肩膀,安慰道:“莫急,咱们慢慢来。”
随后,王爷派人去买木材、石料,又找来几个木匠师傅。
木匠师傅们扛着工具来了,云溪赶忙迎上去,给师傅们递水。
“师傅们,辛苦啦,这学堂可就拜托各位啦。”
云溪笑着说道。
师傅们纷纷点头,“夫人放心,一定给您办好。”
王爷也不含糊,挽起袖子,就开始帮忙搬运木材。
那木材又粗又重,王爷咬着牙,额头青筋暴起,一步一步地走着。
云溪在一旁着急地喊道:“王爷,您小心着点。”
王爷大声回道:“没事,你别过来。”
云溪没办法,只好在一旁指挥着,“这边,这边,轻点放。”
忙活了一天,众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可看着渐渐有了模样的学堂,心里又满是欢喜。
他们找来了木匠,搭建房屋。王爷亲自帮忙搬运木材,云溪则在一旁指挥。
“王爷,您小心些。”云溪说道。
只见王爷把衣袖往上一撸,露出结实的小臂,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满不在乎地应道:“没事,这点活不算什么。”
他的脸上沾满了灰尘,汗水流过,留下一道道黑印子,却丝毫不减他的英气。
就这么连着忙了好些日子,学堂总算是建成了。
开业那天,贫民区那叫一个热闹,百姓们乌泱泱地都围了过来。
大家脸上洋溢着欢喜,嘴里不停地说着:“多谢王爷和夫人。”
王爷双手抱在胸前,一脸欣慰地说道:“只要孩子们能读书识字,将来有出息,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说罢,他环视了一圈,眼神中满是期待。
打那以后,王爷只要一得空,就陪着云溪在贫民区里忙活。
这一天,云溪和王爷正在给百姓分发粮食,忙得不可开交。
云溪的头发有些凌乱,可手上的动作一点儿不慢,嘴里还不停叮嘱着:“大家别挤,都有份儿。”
王爷也是一刻不停歇,弯着腰,把粮食一袋袋递给百姓。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哟,这不是王爷和侯夫人嘛,怎么在这做起善事来了?”
云溪闻声抬头看去,原来是侯府的一位远房亲戚,名叫赵六。
这赵六长得贼眉鼠眼,瘦得跟个竹竿似的,穿着一身花哨的衣服,歪戴着帽子,手里还拿着个扇子在那晃悠。
云溪眉头微皱,淡淡地说道:“赵六,我们做什么,与你何干?”
赵六咧着嘴笑了笑,露出一口参差不齐的黄牙:“侯夫人,别这么大火气嘛,我不过是来看看热闹。”
王爷一听,脸色瞬间一沉,眼睛瞪得像铜铃,指着赵六呵斥道:“赵六,你若无事,赶紧离开。”
赵六哼了一声,把扇子一收,梗着脖子说:“走就走,有什么了不起。”
说完,他一甩袖子,迈着那六亲不认的步子,扬长而去。
赵六走后,云溪说道:“王爷,别为这种人生气。”
王爷说道:“他竟敢来捣乱,真是可恶。”
只见王爷气得眉头紧皱,腮帮子鼓鼓的,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
云溪赶忙轻轻拍了拍王爷的胳膊,安抚道:“王爷莫气,莫要与那等小人计较,坏了咱们的好心情。”
王爷哼了一声,这才稍稍平复了些怒火。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爷和云溪的善举传遍了整个京城。
这天,一位老者来到贫民区,找到了云溪和王爷。
老者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背也驼得厉害,可眼神里透着一股子真诚和感激。
他颤颤巍巍地走到二人面前,“王爷,夫人,老朽代表百姓们感谢你们。”
说着就要下跪。云溪连忙扶住老者,一脸焦急地说道:“老人家,您这是折煞我们了。”
老者紧紧握住云溪的手,声音有些颤抖:“你们的大恩大德,百姓们都铭记在心。”
王爷摆了摆手,认真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就在这时,一个小男孩欢蹦乱跳地跑过来,小脸跑得红扑扑的,额头上还挂着汗珠。
他喘着粗气,兴奋地喊道:“王爷,夫人,我会写自己的名字啦。”
说着,拿起一根小树枝,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云溪蹲下身子,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夸赞道:“好孩子,真聪明。”
王爷也微笑着点了点头,鼓励道:“继续努力,将来一定有大出息。”
这时,又有几个百姓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王爷和云溪的好。
有的说:“要不是王爷和夫人,我家那小子还不知道在哪儿瞎混呢。”
有的说:“自从有了学堂,咱这贫民区也有了盼头。”
还有的说:“这粮食分发得及时,让咱都能填饱肚子。”
王爷和云溪听着,心里暖乎乎的。
云溪和王爷相视一笑,心中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