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衍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和深深的失望。
那声音仿佛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叹息,在空旷的草原上悠悠飘荡。
“大汉养士数百年,就养出这么一些废物公卿!”他不禁冷笑道。
那笑声在空旷的草原上回荡,透着无尽的嘲讽与愤怒。
“还是有几位公卿站出来反对!”信使开口说道。
“都哪几位公开反对?”顾衍好奇的问道。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信使,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毕竟能够顶着董卓的恐怖压力之下,还敢提出反对意见,也确实了不起。
信使非常恭敬的回答道:“此四人,分别是尚书卢植、司隶校尉袁绍、弘农太守丁原和有可乐是吧?然后浑身燥热。小心倒下来。!”
“竟然是他们四人,详细说说具体情况?”顾衍感慨一声,开口说道。
他的声音低沉而凝重,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
这名信使显然也是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口说道:“弘农太守丁原是第一个公然反对董卓的公卿!”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仿佛又回到了那惊心动魄的朝堂之上。
“他带来的兵马被董卓击败兼并,但是他的脾气非常刚烈,直接在朝堂之上就质问董卓!”信使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丁原的敬佩。
“丁太守大骂董卓,他说董卓不过是个武夫,怎么配说出废立天子这种狂妄之语!”信使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情绪也变得激动起来。
“他还说,皇帝刘辩是先帝的嫡子,做皇帝的时间虽然短,但没有任何的过失!”信使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在重现丁原当时的义正言辞。
“董卓废立天子,根本就是篡逆的行为,天下人人得而诛之!”信使的声音如洪钟大吕,在草原上回响。
说到这里,这名信使叹息了一声。
那叹息声仿佛是一阵寒风,吹过草原,让人感到一阵悲凉。
“可怜丁太守铮铮铁骨,被董卓来了一句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直接拔剑刺死在大庭广众之下!”信使摇了摇头,他的脸上满是惋惜和悲痛。
他非常佩服丁原不畏强权,视死如归的精神。
顾衍听到这里有些无奈。
他的目光变得黯淡,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
想不到这丁原最终还是死在了董卓的手中。
明明他的身边已经没有了吕布,却依旧公然顶撞董卓,惹来了杀身之祸。
此时,草原上的风愈发猛烈起来,吹得牧草弯腰,仿佛也在为丁原的死而哀悼。
天空中,乌云渐渐聚拢,遮住了原本灿烂的阳光,使得整个草原都变得阴沉压抑。
顾衍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丁原在朝堂上慷慨激昂的模样。
“丁原啊丁原,你这一腔热血,终究是付诸东流了。”他喃喃自语道。
信使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这个乱世的迷茫和无奈。
“那其他人呢?”顾衍睁开眼睛,打破了沉默。
他的目光中带着急切与探寻,仿佛要从信使的口中挖出所有的真相。
信使回过神来,继续说道:“丁原虽然被董卓当堂刺死,但是尚书卢植也是跟着据理力争,指责董卓没有废立天子的资格!”
信使的声音微微颤抖,似乎还沉浸在那惊心动魄的朝堂争斗之中。
“卢公斥责董卓不过是边境太守,没有任何资格插手朝堂上的大事,更何况废立天子!”
信使的语速加快,神情激动:“卢公也强调陛下无错,没有任何理由废立天子!”
此时,草原上的风呼啸着掠过,吹得两人的衣衫猎猎作响。
远处的牛羊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紧张的气氛,停止了吃草,抬头望向这边。
“最后董卓大怒,他又要当堂刺杀卢公,不过被其他大臣劝了下来!”信使的额头冒出了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着。
“蔡邕蔡公为卢公求情,还有议郎彭伯也帮忙劝阻!”信使喘了口气,接着说道。
“他们认为,卢公乃是海内名士,士人非常敬仰的大儒,如果杀死卢公,则天下人都会反对董卓!”
顾衍的脸色越发凝重。
“董卓万般无奈,才止住杀心,不过他把卢公彻底免去了所有职务!”信使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顾衍长叹一声:“卢公高义,却遭此劫难。这董卓,当真无法无天!”
信使望着顾衍,眼中满是忧虑:“君侯,如今这局势,该如何是好?”
顾衍沉默片刻,望着远方:“董卓倒行逆施,必不得人心。只是这天下,怕是要陷入更深的混乱之中。”
此时,一只孤鹰在天空中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
“那袁绍和丁管呢?”顾衍转头看向信使,他的目光急切。
“丁公悲壮,在新皇登基之时,突然暴起怒骂董卓为奸贼逆贼,并且用手中的玉笏砸向董卓!”信使继续开口说道。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仿佛再次置身于那惊心动魄的朝堂之上。
此时,草原上的风愈发猛烈起来,呼呼作响。
草丛在狂风中剧烈摇曳,像是在为丁管的壮烈而悲嚎。
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层阴霾之中,显得沉重而压抑。
“最后被董卓命令甲士在大殿之中,当场杀死,可怜满朝文武全部沉默!”信使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愤怒和悲哀。
顾衍神色震惊,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
“居然在新皇登基之日,在大殿中杀人。这董卓实在是过分残暴,过分嚣张。”顾衍没有想到董卓如此目中无人。
“这朝堂之上,竟无一人敢挺身而出,为丁公仗义执言?”顾衍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失望和鄙夷。
信使低下头,神色黯然。
“君侯,董卓势大,其麾下甲士虎视眈眈,众人皆惧啊!”
“那袁绍如何,看你神情,似乎有些不妥?”顾衍继续问道。
信使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道:“司隶校尉袁绍,在董卓提出废立之时,便当场表示反对。他指责董卓此举乃是祸乱朝纲,必遭天谴。”
紧接着,信使犹豫了片刻,继续开口说道:“然而,我也看不清,袁绍到底是忠是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