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圆圆二十五岁的时候,刘怀慈又一次接到了调令,这一次,他被调到了府城担任通判一职。周圆圆也知道不可能一直留在清平县的,对此早有心理准备。
刘怀慈忙着交接公务的时候,周圆圆带着一双儿女回了后山村,打算在走之前好好和娘家人多聚几日。
春兰年纪大一些,前两年已经配了人,夏竹却是一直跟在周圆圆身边。周圆圆也问过她愿不愿意嫁人,但是她死活不同意,只好继续留着她,顺便带带后来买进来的几个小丫头们。
不过,这一次周圆圆并没有带她回后山村,只带了两个小丫头,因为她把收拾行李的重任交给了夏竹,这样,她可以在家里一直住到出发的时候。
周家人知道刘怀慈要高升了,都很替他们高兴,除了周家宝,他的心情比较复杂,既替女儿女婿高兴,又很舍不得他们。好吧,其实是单纯舍不得女儿离自己太远。
说来也巧,他是去年去的府城治病,那时候周圆圆还在清平县,如今他病好了,女儿却又要去府城了。
陈小莲只好哄着他,“府城也没多远,有空了我陪你去住一阵子,再说了,许多人做官都是离家上千里的,一辈子也见不了里面,咱们已经很不错了,你就知足吧!”
郑子衿也跟着劝他,“外面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小姑,年纪轻轻就当了官夫人,妹夫又是个年轻有为的,说不定再过几年就能升五品了,到时候小姑也能封个诰命夫人当当,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
周家宝当然也知道是这么个道理,但是这几年周圆圆一直就在家附近,时不时就能回来小住几日,等去了府城肯定就没这么方便了,想到这里,他就觉得那什么诰命夫人也没那么好了。
周圆圆见他神色,就知道他还是没有转过弯来,只好下了保证,“爹,我保证,以后一年最起码回来三次,您看如何?再说了,您每年也要往府城去个一两趟的呀,到时候把我娘和哥嫂他们都带着,咱们一家人好好聚聚。”
周家宝心里也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但是嘴上还是嘟囔着,“就你公爹那小院子,地方也太小了,我们都去了,能住的开吗?”
其实当初刘杜仲买的宅子是一处两进的院子,并不算很小,他只是在故意找茬而已。
周圆圆看他神色松动了,心情也好了不少,“您就放心吧,您女婿说了,我们估摸着要在府城待不少年头呢,这次回去就打算重新买个大宅子,到时候再多人也住的开。”
周家宝这才勉强满意,吃了饭之后,偷偷地把女儿叫到了一边,问她:“你要买新宅子的话,银子够不够?不够的话尽管和爹说,爹偷偷给你一点。”
周圆圆想起从小到大,爹不知道背地里塞了多少次银子给自己,从小时候的零花钱,到现在买房子的钱,不管自己是不是需要,都会记得他对自己的好的。
“爹,不用了,如今作坊生意好,每次能分不少银子呢,再说了,我之前盘的那间铺子一年多多少少也有些收益,足够我用了!”
周家宝也是知道几个孩子每年能拿到多少分红的,就相信了她的话,又嘱咐有需要的话一定要告诉自己,弄的周圆圆有些哭笑不得。
这一住,就是七八日,期间陈小莲和郑子衿又给她收拾了不少吃用的东西出来。等刘怀慈来接人的时候,看到那堆的满满的包裹,只好笑着收下了这份好意。
到了府城之后,他们先回了刘家,接着刘怀慈就去上任了,重新买宅子的事情就交给了周圆圆。
刘杜仲知道了他们的想法之后,也拿了几张银票交给周圆圆,生怕她不要,放下银票之后扭头就出门去了医馆,周圆圆只好把银票给收了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周圆圆看中了两处宅子,一处是离现在这处比较近的,另一处则是离府衙比较近,都是三进的院子,虽然家里人口不算多,但是到时候难免要在家里请请客办办酒席之类的,地方小了不够用。
当初在清平县的时候,整个县城里刘怀慈的官职最大,周圆圆不想宴请自然就可以不办,但是如今到了府城,刘怀慈上面大有人在,官场上的人情来往,就避无可避了。
夫妻俩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要换大宅子,不然原先家里的两进院子就足够住了。
刘怀慈的意思是买在家附近,这样搬过去之后,刘杜仲去医馆还是很方便,自己虽然远了一点,但是进出有马车,也还好。
刘杜仲却坚持让他们买离县衙近的那一处,“你整日早出晚归的,买的近一点方便许多,也能多些时间陪陪儿媳妇和孩子们。”
周圆圆有些犹豫,“那样的话,公爹您到医馆就太不方便了。”
刘杜仲哈哈一笑,“谁说我要搬去和你们一起住了?你们带着孩子住过去就好了,我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已经住惯了,就不搬了吧。”
刘怀慈还要再劝,刘杜仲已经先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了。“那边不仅到府衙近,到学堂也近,到时候两个孩子读书也方便许多。我舍不得这边的老邻居们,你们有时间回来看看就行了,或者给我留个房间,我想孙子孙女了,就过去住两日。”
刘怀慈见他主意已定,也就不再劝了,就让周圆圆安排人手,准备搬家的事情。考虑到要在这里住很久,周圆圆就不怕麻烦地把宅子重新翻修了一遍。
全部收拾好的时候,已经三四个月过去了,终于在初秋的时候,一家人搬进了新家。不过周圆圆还是不得闲,因为她打算在新家里办一场宴席。
名义上是为了庆贺乔迁之喜,实际上也是为了帮刘怀慈处理好官场上的人际关系。这是他们到府城之后头一次请客,自然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