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誓结束后,洛戎首领找个机会,悄悄地对管仲道:“孤见相国是宽厚道义之人,有一语欲对相国说,却又不知当说不当说。”
管仲道:“但说无妨。”
洛戎首领道:“本来诸戎与周相安无事,这次犯周,实由王子带相邀。”他把前因后果叙述一遍,最后说道:“相国宽厚,不敢相瞒。若王子带不除,周之乱将难以消除。”
管仲拱手谢道:“谢谢提醒。肺腑之言,夷吾记下了。”
送走了诸戎首领,管仲、隰朋各自率领兵马,一个返周,一个返晋,将诸戎起誓不再来犯之事通告天下。
周襄王大喜,以上卿之礼宴享管仲,管仲却不敢接受,他推辞道:“臣只不过是齐侯所任命的官吏,协助齐侯处理邦国事务罢了。而高子、国子是天子直接任命的二位上卿,与齐侯共守齐土。臣若受上卿之礼,待高子、国子来朝见天子时,又该用何等礼节呢?陪臣敢辞。”
按周朝礼法规定,齐国设三卿,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高、国正是天子所任命的上卿,与齐侯一样有守土之责。虽说此时已经礼崩乐坏,天子威严已经一落千丈,但礼法制度尚在。管仲尽管身为相国,劳苦功高,但他自谦,不愿与高子、国子一样,受上卿之礼。
周襄王知道管仲自谦,更知道管仲在齐国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他不惜打破陈规,坚持以上卿之礼宴享管仲。他道:“莫要推辞,平戎之功勋谁人能比?朕必须嘉奖。请你接受,莫违朕命。”
管仲固辞,坚持只受下卿之礼。周襄王见他如此自谦,便不再勉强,以下卿之礼宴享管仲。
宴享之间,管仲悄悄地对周襄王道:“陪臣有一语,说之不恭,不说不忠。”
“请讲!”周襄王道。
管仲看一下四周,欲言又止。周襄王手一挥,左右之人退下。管仲悄声将洛戎首领所言王子带如何使诸戎伐周之事向周襄王述说一遍。周襄王长叹一声,说道:“兄弟失睦,以至于此!”
其实,周襄王早就猜到诸戎来犯是王子带所致,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从一开始他就提防着王子带与诸戎里应外合,所以,他先是使秦、晋勤王,秦、晋难以平定戎患,又请齐国戍周,而自己一直坚守在洛城不敢外出,唯恐王子带乘虚而入。
周襄王对管仲道:“朕命你征伐甘邑,讨王子带勾结诸戎犯周之罪!”
管仲道:“谨受命!”说罢,又悄声说道:“陪臣奉王命伐甘,劝王子带至齐如何?”
周襄王沉吟未语。管仲又道:“劝子带至齐,一则可昭示天下天子宽厚仁慈,不忘兄弟之情;二则可除隐患。待王子带醒悟之后,再使他返回甘邑,此为万全之策。”
周襄王点头说道:“子之所说,甚合朕意。”
明日早朝,天子颁诏,令齐国伐甘。
管仲率领齐国大军,大张旗鼓,到达甘邑,距城三里,扎下营寨。管仲亲自修书一封,派人进城,呈给王子带。
却说王子带见管仲奉王命来伐,心中万分着急。仅凭小小甘邑,无力与大军对抗。正欲出奔他国,突然侍卫来报,说有齐国书信到来。他急忙接过帛书,展开一看,却是管仲所写,只见上面写道:“齐臣管夷吾呈王子足下:天子震怒,王命难违,夷吾以为,王子不如幸齐,暂避天子之怒。”
王子带看了,思之再三,如今只有出奔他国这一条路了。管仲让自己到齐国,实际上是把自己看管起来,不能再惹事生非。若要不去,如今诸侯皆看齐国脸色行事,恐怕不敢收留自己。如今,不敢不听从管仲,于是,收拾一番,带上家眷细软,在数十辆兵车簇拥之下,直奔齐国去了。
管仲见王子已经走远,便凯旋而归,向周襄王报捷,然后,告辞返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