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衍川脚步再次顿住。
张金玲赶忙抓住这最后的机会,为了争取更多和陆衍川说话的时间,装模作样的向陆衍川打听。
“我虽然知道我这个朋友是在部队里,但不知道她是哪个部门呢,我看你应该听说过她的名字,要不你跟我说说她在部队里有多厉害?”
再转过头,陆衍川表情都变了。
眼底除了意外,还带着几分不可置信。
“所以,你的朋友真的是林初禾?”
“真的”这两个字,让张金玲愣了一瞬。
“所以你真的认识她?刚刚一开始就猜到我说的人是她?”
虽然意外,但张金玲却惊喜地观察到,贺衍川的表情和之前那警惕防备的模样,全然不同了。
态度只要有转变就是好事,就说明她还有希望!
看陆衍川惊讶的模样,估计是没想到林初禾那种人也有朋友吧?
不管怎么说,他总算是正眼看她了!
张金玲不由得暗暗窃喜,故作惊讶。
“你怎么这么惊讶呀?难不成林初禾部队里都没什么朋友,所以我刚刚说是林初禾的朋友你才会这么惊讶?”
“哎呀,初禾那丫头,小时候就孤僻的很,不怎么爱跟人说话的,三棍子打不出个屁……咳咳,我是说,一天能说上三句话都算是多了,你觉得意外也很正常啦。”
陆衍川眉心微动:“她从前很孤僻?”
他脑海里不由得浮现林初禾平时与队员们笑闹做一团的模样,还有她进训练营第一天,就收服所有队员的情形。
她竟然还有孤僻的时候?
张金玲见陆衍川这么感兴趣,更觉得自己有希望。
得赶紧再把距离拉近一些才行。
她眼珠子自作聪明的咕噜噜转了一圈,她故作疑惑的歪歪脑袋:“是啊,这些,林春莲从前没和你说过吗?”
陆衍川面上疑色更甚。
“林春莲?”
跟她有什么关系?
“是啊。”
张金玲故意放慢语速:“你不知道吗,林初禾就是林春莲的妹妹,梅彩英的二女儿呀。”
“你之前不是和林春莲有婚约吗?你们两家关系应该挺近的吧,要不我就说咱们两个有缘呢?”
陆衍川一时僵住,惊愕间,直觉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在倒流,有关林初禾和林家二女儿的一切,控制不住的涌上脑海。
他竟有些不敢置信。
林初禾,会是林家的二女儿?那个村民口中最不受宠的,没有半点存在感,以至于他只从别人的八卦言语中听说过一次的那个女儿?
所以,他们并不是偶然相识相遇,而是早在那么多年前,就同住在同一个村子里,只隔着这短短几百米的距离……
他们,这么有缘,又这么无缘。
有缘到出身同一个村庄,喝着同一条河里的水,从小吃同一片土地生长出来的庄稼长大。
又无缘到即便同处一个村庄,相隔这短短的距离,竟连一面都没见过。
他甚至在此之前都不确定林家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个二女儿,更不知道她的名字……
怪不得刚刚李叔说起王老太太时,还提起来她的徒弟,他们还似乎见过面的样子。
原来是林初禾,竟然是林初禾。
陆衍川一时间心绪五味杂陈,既惊喜,又有些懊恼自己从前怎么就没多留意过林家的事。
否则,他或许就能早点认识林初禾了。
陆衍川心绪还在翻涌,问话的语气都险些控制不住。
“她从小到大,都经历过什么?”
他此刻无比想要了解她的过去,了解那些他隔着这么近的距离,却没能陪伴她的童年。
张金玲奇怪的眨眨眼,隐约觉得贺衍川的态度有些不对。
他怎么好像问了几个问题,全都是关于林初禾的?一个关于她的都没有。
他到底是对谁感兴趣啊?
张金玲带着怀疑,自然没什么好话。
“她啊,就像我刚刚说的一样,从小到大性格都又孤僻又奇怪,从来都不和人主动说话,整天跟个锯了嘴的葫芦似的,闷闷呆呆的。”
“最开始的时候,好多人都以为这丫头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巴,直到后来听见她和村里的野狗说话,才知道她原来会讲话。”
“有时候她家里的东西少了碎了,她妈查问罪魁祸首,她每次都一个字都不说。”
“林春莲和她弟每次都直接指认她,她还在那犟嘴说不是自己做的,气的她妈气的藤条都打断了好几根呢!”
一想到林初禾小时候挨打受罚的模样,张金玲莫名觉得痛快,唇角弧度都跟着往上扬了扬,随即又努力掩饰住自己的幸灾乐祸。
“哎呀,初禾真是从小就不让人省心呢。”
“她每次挨完了打被赶出来,别人问她,她还硬说不是自己干的。也就是我看她可怜,每次都让我妈把她带到家里安抚一番,还给她吃的喝的。”
张金玲将是非黑白全部颠倒,将母亲做的事全都揽在了自己身上,面不改色心不跳。
“啧啧,大家都说她性格又差内心又阴暗,都不如我善良性格又好,讨人喜欢,从小就能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们玩到一起去。”
“她从小到大也没见得有几个朋友,做什么都是独来独往的,也就是我愿意理解她,能看见她身上为数不多的那几个优点,理她一下罢了。”
“她妈有时候骂她,都说她孤僻成这样,将来长大了根本没有男人会喜欢她的。”
张金玲本意是想借着林初禾的事衬托一下自己的形象,却不想说完一通,抬头一看,贺衍川脸色黑沉沉的,周围的气压都跟着变了变。
她瞬间意识到不对,连忙讪讪地转变了话锋。
“不过她妈那种人的话是不可信的,都是瞎说,都是瞎说啦。”
“初禾她……虽然小时候比较孤僻,但不管怎么说,都还算挺……善良的。”
张金玲说的干巴巴的,她对林初禾满腹怨念,真要夸起来,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夸,只能故意叹了口气,从同情的角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