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于耀德城之战爆发数日,韩世忠就已经结束了克夷门之战。
当初王伦为了一战而灭西夏,搞了一系列的战术欺骗,让西夏国内误判了形势,以为新汉仍旧会效仿前宋,自陕西行省方向发起猛攻。
这个判断不能说完全错误,因为朝廷的确是从陕西行省方向发起了进攻,但西夏没有料到的是,汉军居然从河东行省绕了个大圈,从阴山方向发起了南下的进攻。
大量西夏的兵力被牵扯在南面,这导致西夏在北面只放了两个被打残后重建的军司,而且力吉里城与兀剌海城又相隔太远,汉军来得太快,根本没有给两个军事堡垒任何呼应的机会。
尽管过了一个冬天,韩世忠在西夏北方面对的对手,仍旧是一群临时征召而来的民兵。
所以西夏方面在克夷门屯了超过五万的兵力,准备给韩世忠来个狠的,但恰巧韩世忠军中出现了内部思想的混乱,韩世忠主动后撤,让西夏方面以为是出了内鬼,数名重臣被罢免。
但韩世忠所领的背嵬军迅速恢复了士气,以汉军为主心骨的漠南联军也一下子活了过来。
所以克夷门的西夏民兵大军,遇到的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因为长途跋涉、大仗没怎么打、一路行军又干又脏,又因为党项鬼魂作祟而憋了一肚子气。
克夷门名字带个门,实际上是一处典型的军事防御工事,由数道延绵数里的断断续续的土墙构成,位于贺兰山北段、宁夏平原最北面狭窄的入口处。
韩世忠便定下了作战计划,由漠南诸部挑选出来的骑兵发起第一轮的冲锋,汉军次后跟随冲锋。
漠南牧民们很有被当作炮灰的觉悟,不夸张地说,给汉军当炮灰这个机会都来之不易。若无汉军的出现,漠南诸部就是想南下入寇打西夏人的草谷,都没有人能够组织起来,更别说他们马上就能杀到西夏的腹地了。
靠着漠南牧民悍不畏死的冲锋,韩世忠集合了所有带来的火炮,对克夷门东段进行了一个多时辰的猛烈轰击,强行打开了一道缺口。
随着漠南骑兵以及背嵬军骑兵的涌入,守卫在缺口附近的西夏民兵顿时溃散了,作为前锋的秦明抓住了这个机会,将骚乱扩大到了克夷门整个东段。
杀到最后,秦明人马俱赤,手中一条狼牙棍,上面沾满了血肉碎块,仿佛是地狱中钻出来的恶鬼一般。
有个西夏民兵被当场活活吓死,秦明纵马到处,西夏军队顿时一哄而散。
另外一边还有个猛人,孙立手持两条钢鞭,浑身半红半白,尤其是看到他一鞭敲碎了一个西夏士兵的脑袋,飞溅的脑浆洒了半张脸,孙立居然伸出舌头舔了一舔,然后“呸”地唾了一口,就吓跑了一个小队的西夏士兵。
这他娘的还是人吗?
西夏虽然推行全民皆兵,但十二军司的高级军官、将领,几乎都是出自党项八部,这意味着西夏底层士兵的上升通道是堵塞了的,既然是为贵族老爷们卖命,那么在真正恐怖的战争面前,显然是自己的小命更加重要。
东段战场引发了克夷门的全线崩溃,嵬名建德也被迫、被溃逃的士兵裹挟着向南逃去,然后一口气逃到了定州。
这一口气就是四十余里。
克夷门被韩世忠攻破,也就意味着西夏最为核心的统治区域,北大门彻底向汉军敞开。
韩世忠并未急着继续进攻,而是就地构筑起了防御,并向西试探性地进攻了贺兰山附近的军砦,结果两个军砦皆降。
石秀审问了俘虏以及部分投降的西夏士兵后,将消息上报,原来西夏虽然号称全民皆兵,有大军五十万,但事实上精锐军队只有两支,驻守兴庆府的侍卫军三万,以及号称十万的擒生军。
这所谓的擒生军是分布在十二个军司的,若是再算上一部分临时征召的民兵,西夏的总兵力大约在十五万至二十万,这个数字的水分很大。
所以朝廷方面,军情司以及各情报部门讨论后,认定西夏的可战兵力大约也就在十五万左右。
在吴玠第三次大捷后,西夏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精锐大军,故而眼下兴庆府以北,西夏只有大约三万兵力,其中只有一万左右是侍卫军,其余皆是征召而来的民兵。
若这个消息是真的,那岂不是意味着汉军一战就可以冲到兴庆府城下?
秦明双眼放光,就要出言,但韩世忠却摆了摆手,他不能确认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而且即便是真的,韩世忠也不打算这么干。
稳扎稳打不好么?反正守住了克夷门,西夏想要从北面逃走,那就是插翅难飞。韩世忠一向自认为是前宋西军出来的,他可不愿意就这么痛快地消灭西夏,不好好折磨一番,如何对得起百余年来被党项祸害了的西北汉人?
“虽十世之仇,犹可报也!况累世之仇乎?”
韩世忠难得说了一句文绉绉的话,但话里夹杂着的寒意,众将都听出来了。
你是秦国公,你说了算!于是韩世忠故伎重演,一面加固克夷门的防线,一面将漠南牧民撒了出去,让他们四下里劫掠乡村。
由于韩世忠一直在行军,位置不固定,所以信鸽就失去了及时通信的作用,韩世忠不愿冒进,他得确认一下,五原府那边的力吉里城,有没有被王禀和钮文忠拿下。
好消息很快传来,力吉里城已经被王禀和钮文忠联手攻破;坏消息是,一直镇守力吉里城的西夏黑山威福军司兵马撤走,以回援兴庆府为名义,向韩世忠的后路杀了过来,王禀正领兵追击。
“哈哈,让他来!”
韩世忠浑然不惧,去年围攻兀剌海城时,力吉里城方向毫无任何反应,坐视友军断粮而投降,想来黑山威福军司不过是因为粮草有缺,无处补给,不得不逃出来,却给自己找了个好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