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那士颂狷狂无礼,目中无人。”
“根本就不见下官,即便我是天子使者的身份,在他那里,也和一般囚徒无二。”
乌林大营内,换好衣服,整顿好仪容后的华歆,开始向曹操哭诉。
他将自己这段时间,在临沅城内的遭遇和所见所闻,一并说出。
只见他絮絮叨叨,把自己刚刚过江,就被唐瞬羁押,之后就被关在驿站,不得外出的情况说了。
至于自己天子使者的身份,在临沅城内似乎根本就没有人买账。
“南楚之人,只知楚侯士颂,不识大汉天子,更不晓魏王之威。仿佛那士颂才是他们的天,士颂的话,才是天子圣旨。”
听到这里,荀攸对着程昱笑了笑,仿佛在说,这是不是就是你和曹操想要的状态。若是中原各地的百姓,也都是这样的状态,是不是你早就劝进,自己当个从龙之臣了。
程昱在曹操麾下的顶级谋士之中,算是最差劲的一个,但是他好歹也是顶级谋士之一。
荀攸的表情里的意思,他自然明白,但他故意装作没有看懂,仿佛依旧在认真听着华歆讲述江南那边的见闻。
“那士颂软禁我,是存了杀我祭旗的心思。”
“不但满大街如此流传,前日助我逃离的蒋干蒋子翼,也是如此说的。”
华歆接着,又把士颂对自己,对投降曹操的那些叛臣之恨,添油加醋地说了一段。
在听到南楚军民,因为最近一场水战失利而人心浮动时,曹操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水军,一直都是他的心病所在,要征服南方,那就必须要有强大的水军支持。
但目前看来,自己算是找对的方向了。
之后又听说南楚和东吴之间,因为过去的旧仇,军队之间龌龊不断,甚至都需要士颂和孙权派出特使,前往军营进行调解,曹操更是哈哈大笑。
他觉得在自己百万雄师的压迫下,对方那脆弱的联盟,必然会出现这种问题。
仿佛一切,都在他曹操的预料之中。
直到听完华歆口中,所谓的“险死还生”的故事后,曹操先是安慰两句先生受惊了,随后便更加关心另外一个问题。
那便是在南楚,在荆南,或者说是在士颂目前的统治中心临沅城内,和蒋干有着一样心思的人,多吗?
虽然说是乱世,但是忠臣不事二主的气节之臣,依旧备受推崇。
这个时代,很多人还是有这方面的自尊心的,尤其是现在投降的话,可以说是临阵投降,更加的低人一等,被世人所看不起。
但是!是的,凡事都有“但是”。
但是这些人,若是跟着士颂一起“对抗”曹操,士颂兵败后,不论生死,他们也算是跟着士颂“拼”过一次了,也算是报答了士颂的恩情。
对于他们来说,最后是士颂实力不济,被曹操所击败,他们这些“名士”,或者说是读过书的饱学之士,为了荆南百姓安定,为了天下一统的大义,为了许多其他闪耀着道德光芒的奇怪理由,他们只能“非常不情愿”的归顺曹操。
他们将会在曹操手下继续当高官,享厚禄,还可以把从前的忠义行为,拿出来作为自己的资本,没人可以说他们的不是。
这样的手段,曹操都觉得佩服。
不愧是拥有武陵书院,这种全国超一流学府的地方,聪明人“叛国投敌”都能玩出花来,不但投降后,还有头有脸,还理由充分。
也还真是难为他们了。
对于曹操而言,若是南楚和东吴的文武,能直接投降归顺,甚至临阵倒戈,自然是最好不过。
但考虑到江南有着大批的名士和读书士人,需要考虑到对方的颜面,自己即将“统一”天下,稍稍做出些让步,让这些人有心投靠又纠结犹豫的人,可以有个兜底的依靠。
这样一来,即便是这些人明面上没有归顺和投效自己,但为士颂出力时,也都会有留手,算是为他们自己的未来,留一丝希望。
此外,曹操也是攻心高手了,此刻在他的心中,早已经酝酿好了一条离间之计。
或者说,一条阳谋。
那就是,他将会在明面上直接宣布,可以接受这样的“隐秘投诚”。
只要是想要归顺朝廷的人,都可以派人送来书信,告诉我你愿意暗中投降我曹操,只不过不方便立刻行动,或者说只会在士颂败亡后归顺,我曹操,都认。
朝廷这边,会在破士颂之后,约束军士,善待这些秘密投降之人,以及他们的家人,甚至是这些人的家族。
这样的消息,若是传到南楚和东吴,曹操相信,不论真的假的,都会有一大批人来给自己送“投诚”的书信。
更何况,自己百万大军南下,水军劣势又得以补齐,现在对方更是内部生了嫌隙,自己稍加用计,南楚可能好点,但东吴那边,说不定就不攻自破了。
想到这里,曹操先是笑着安慰华歆:“子鱼先生一路辛苦,这次前往荆南,获得如此重要情报,后续自然会有嘉奖。”
“为魏王办事,不敢言苦。”华歆又是一番表态,曹操自然也是安慰两句,最后直接送了一批钱财给华歆,让他多多留意蒋干,和荆南其他名士的动作。
若是有人和他华歆联系,愿意以各种方式暗中投效自己,自己这边是来者不拒。
之后,曹操便向众谋士询问道:“如今我军水军实力大涨,对方却有了内部崩溃的苗头。”
“我有一计,或可一用。派人过江,散布消息,就说只要是愿意归顺朝廷者,江南名士,不论战前战后,皆可受到优待。若是能体前有书信告知,优待更甚。”
“此乃攻心之计。且是阳谋,不论是南楚还是东吴,都无化解之法,恐怕唯一能做的,便是各种防堵消息。但这种活命的消息,流传起来,才是最快的。”
程昱对曹操的计谋是赞不绝口,曹操自己也颇为得意。
倒是一边的荀攸想了想,还是补充道:“魏王此计高妙,敌方对策,应该也是如此。既然这样,我倒有个小小的补充。”
“噢?公达快讲。”曹操对荀攸之谋略一向看重,自己的这位谋主,曹操曾经也是动过杀心的。
颍川荀氏大族,居然有荀彧这种到了如今这种局面,还有强行为所谓的大汉朝廷出头的人,自己给了荀彧暗示后,荀彧自尽。
但荀攸,在曹操看来,是比荀彧更加聪明的存在。
这人虽然从前和荀彧的态度不一致,对于自家以魏代汉,不论今后子孙是直接登上皇帝位,还是以魏王之名掌握天下实权,他都是认可的。
只是这一份认可,是迫于实事,还是他的本心,曹操拿不准。
加上荀彧之死,他和荀攸之间,其实是有了几分隔阂的。
只是荀攸一直以来,并未有异样举动,曹操也就没有下一步动作了。
而且荀彧死后,荀攸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整合颍川荀氏一族,更加紧密的靠拢曹魏集团。
不是靠拢从前的大汉丞相曹操,而是靠拢魏王曹操,让大批的荀家子弟在魏王国内为官,甚至不接受汉庭官职,以此来表明对曹魏的支持。
既然别人都做到这份上了,曹操自然顺水推舟,依旧保留着他曹魏尚书令的官职。各项机密军要,也都继续由他参与,这次百万大军南征,还将他带在了身边。
“如今那蒋干,前往对面东吴水军大营,前去调解纷争。”
“此刻南楚和东吴,都有将士在赤壁大营。我们可派遣一人为使,也前往东吴水军大营。直接就在对方这军营之内,撒布朝廷的优待政策,让这条消息,直接在一线军营传播开来。”
荀攸的谋划也是狠,按他这样操作下来,一线军营里面,只怕不少人都要起不该有的心思。
“甚妙。”曹操拍手称好。
他看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华歆,见其人神情低落萎靡,畏畏缩缩,知道此人去过一次荆南后,被士颂给吓着了。
这次前往东吴水军大营,散布优待投降之人的任务,绝对不能交给这种欺软怕硬之人。
但曹操也知道,这次出使,多少还是有危险的。
至于程昱,荀攸这种绝对的嫡系谋士,也绝对不可能送过去。
略一思考,曹操想到了一个适合的人选,便是虞翻。
这人出身交州,后又混迹于扬州的南方人士,随着士颂大败而投降自己,允文允武。
若是以他为使者,去东吴水军大营,做个散布消息之人,绰绰有余。
而且即便被杀了,曹操也不痛心。
个性耿直的虞翻,在接到曹操安排的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便领命出使。
他或许是没有多想,或许是他的心里,有自己的一番想法。
这位虞翻,被人们所记中的场景,唯有演义故事中,诸葛亮渡江后,舌战群儒时的场景。
那时的他,作为支持张昭,主动劝说孙权的投降派主力,被诸葛亮三言两语,怼的说不出话来。
传说这位虞翻,可以日行三百,擅使长矛,绝对是一个允文允武之将。
历史上,他在孙策手下从征各地,都是又当谋士又当武将。
只不过在这个时空,他跟着故主王朗,逃到交州投靠士家,之后也和王朗一起,在士颂手下为官。
后来也算顺风顺水,只是士颂北伐惨败,他虞翻中了水淹之计,直接被曹军俘虏了。
后来士颂又丢了荆北,在襄阳的王朗也被曹军所俘。
王朗直接投降后,便找到他虞翻,劝说他投降。
虞翻先是反过来劝说王朗一起南逃,但王朗不从,硬是拉着他一起投降了曹操。
之后,他便被士颂定义为忘恩负义的叛臣,于是,干脆心一横,直接真的投降了曹操。
这次曹操让他去南面散布消息,说是会优待任何有心归顺之人。这种小事,自然无所谓,但他更想要做的事,是把自己心中的疑惑传达过去。
那就是当年跟着士颂北伐的人里面,明明是因为士颂自己的谋略出了问题,导致大家兵败被俘。
还有诸多随着士颂大败后,荆北各地文武,即便是有心南下追随,但由于各种原因,来不及转移,就被曹军所俘虏。
这种情形下,大家就必须一死了之,不能有任何求活的心思吗?
难道在南楚这里,这样的人,都是变节小人吗?
挂着天子使臣旗号的船只,来到了赤壁水军大营,很快就被人请到了中军大营。
这里,周瑜和蒋干这一对“老同学”正在互相上表演课。
周瑜更是把武将中的程普,黄盖,董袭,韩当,吕蒙,邓当,凌操,陈武,谋士中的鲁肃,阚泽,诸葛瑾,步骘,吕范、陆绩等人,全部都聚集在一起。准备给“蒋干”上演一场江东群英会。
而虞翻,也正好恰逢其会。
周瑜也就顺势一起,邀请他入席。
这年,周瑜三十有四,比士颂大两岁。但依旧雄姿英发,谈笑自若。
一旁的诸葛亮,也是羽扇纶巾,面带微笑。
仿佛一切,都掌握在二人手中。
“今日,来者是客。”
“子翼兄乃我昔年同窗,故旧至交,如今更是楚侯帐下极为得力的干将。”
“诸葛先生,向来有卧龙之名,只身渡江而来,说服我主,起兵抗曹,有名士之风。”
“这位虞翻虞仲翔,更是天子使臣,来自江北。”
周瑜举着酒杯,带着虞翻入座的时候,已经微醺半醉。把今日进入酒宴的三个非东吴之人,略微介绍一番。
而后,他拉着虞翻说道:“不论三位前来我赤壁大营,有何目的,此酒宴之上,我们都闭口不提。”
“今日,我但请一醉。还请三位做个见证,代表天下人看一看,我江东的豪杰群英。是不是也是文武将星,熠熠生辉。”
“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可绝不输那曹魏士楚。我吴越之地,自有我吴越之英豪。”
说着,周瑜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大声喊道:“今日我江东之英豪,尽皆在此,今日之会,可名为群英会!哈哈哈!”
也不知历史上的群英会是真是假,若是真的,以孙权为首的,没有参加这场宴会的东南群英,对于周瑜定义东吴英豪的评判标准,又有何感受?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虞翻还真就被周瑜给唬住了。
他坐在周瑜给他安排的位置上,开始饮酒,开始看着周瑜,借着几口酒,就开始拉着蒋干一起表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