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真见刘契脸上露出了犹豫之色,只感大事不好,孙女婿让他做的事,可能要泡汤了。
于是他只好说道:
“陛下。依唐大人所言,钱埭过往确有功劳不假。”
“但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本就该克己奉公、恪尽职守。”
“他过往所做之事,皆是他的职责所在,不能因为曾经有过些许功劳,就可以知法犯法,肆意妄为啊。”
说到这,李巧真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又继续道:
“陛下您想啊,若今日钱埭犯了这等大罪却不受到应有的惩罚,那其他大臣们看在眼里,会作何感想?”
“他们会不会也觉得,只要自己曾经为朝廷出过力,就可以无视律法,为所欲为?”
“长此以往,这大汉的律法威严何在,朝廷的纲纪又将如何维系?”
“到那时,人人都不把律法放在眼里,岂不是会天下大乱?那陛下您辛苦治理的大好河山,又将何去何从?”
说着,李巧真朝着刘契深深一拜,言辞恳切:
“陛下,微臣深知陛下念及旧情,可陛下更要为这天下苍生着想啊。”
“钱埭之罪,证据确凿,若不严惩,难以服众。”
“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莫要因一时的恻隐之心,而坏了大汉的根基。”
李巧真一口气,把他能想到的说辞一股脑地说了出来,他就不信他劝不动陛下。
他相信他的这番话,哪怕唐直听了,也只能觉得言之有理,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果然,他看见唐直的嘴巴动了动,却半天也没有憋出一个字来。
刘契闻言,觉得李巧真说的不错,他虽有心想留钱埭一命,但也不能因小失大。
于是,他便准备听从李巧真的意见。
但坏人不能自己来当,于是他便说道:
“李爱卿言之有理,那你觉得,该如何处置钱埭?”
李巧真一听,心中暗喜,今日之事,算是成了。
“陛下,微臣以为,钱埭所做之事,涉及账目、人员过多,应先将其革去官职,打入天牢,待查清所有后,再对其和涉案人员问责。”
刘契闻言,点了点头,然后又给了身后太监一个眼色。
太监秒懂,高喊了一嗓子后,就有两个侍卫进殿,将早已失了心神的钱埭拖了出去。
“唐爱卿,钱埭贪腐一案,就由你亲自领衔查办吧。”
“记住,切不可有任何徇私枉法、姑息纵容之举。”
刘契把钱埭贪腐一案交给唐直,有两个原因。
这一,唐直本就是个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人。
刚刚他替钱埭说好话,也只是对当年的钱埭还有些敬佩之意。
而且,他从未说过,要放过钱埭这种话。
所以这事儿交给唐直,刘契很放心。
第二个原因,就是刘契的私心了。
因为唐直跟老三的关系,刘契也希望唐直能稍微“同情”一下他的“同僚”。
唐直闻言,知道这案子太大,涉及人员颇多,陛下让他来办,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
“回陛下,微臣领命。”
刘契见状,对唐直这个老臣,他还是很满意的。
“李爱卿,这户部尚书一职空缺,你心中可有什么人选推荐?”
刘契此言一出,朝堂众人包括李巧真,皆是一惊。
特别是孙思邈,都已经在心中骂娘了。
这种问题,陛下问工部尚书,不问他吏部尚书?
工部尚书他懂个球啊?
他还不禁心想,难道他刚刚跳出去说话的时机不对?让陛下不舒服了?
其实,刘契问李巧真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巧真的背后是黄昊。
刘契就想知道,黄昊会想让谁来当这个户部尚书。
李巧真虽然惊了一下,但很快便做出了回应。
因为他的好孙女婿早就嘱咐过他,如果陛下问起来,那就推荐陈辛。
“陛下问微臣,微臣不敢不答。”
“微臣觉得,户部侍郎陈辛,在税制改革一事上,足显其才,可堪大任。”
刘契闻言,心想果然,不愧是自己的儿子,想的竟和自己一模一样。
“好。陈辛出列。”
陈辛闻言,心中也是颇为激动,踉跄了一下才板正地走了出来。
他如此激动,倒也不是因为自己升官了,而是他觉得,他可以更好地为百姓们做事了。
以前有钱埭压着他,他的很多想法,根本就实施不了。
“陛下。微臣在此。”
刘契见陈辛精神面貌不错,心中也是不吝赞扬了一声。
“来人,拟旨。”
“户部侍郎陈辛,勤于政务,才思敏捷,于财政诸事多有建树,实乃朝廷之栋梁。”
“今朕特旨,着陈辛升任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