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齐老师有事,我就先走了。”郑万里向历小沫和齐芳婉施了一礼,退出历小沫的书房。
出门后,郑万里回头瞥了一眼齐芳婉:我可最是尊师重教了,为何齐老师每次见我都横眉冷对?唉,女人心,海底针呐~
书房内。
齐芳婉随便扯了一个椅子坐下。
“喂喂,虽然我很平易近人,你也不能这么嚣张吧,好歹我也是华军和蕲县之首呢。”
历小沫边给齐芳婉倒茶边吐槽。
“诺,新的花茶,尝尝。”
齐芳婉起身端茶,“多谢。”又款款坐下。
跟自己有点点点仇的冰山美女,惹不起。
“茶还不错,清香绵长。刚刚跟你说的事情,你怎么看?”
齐芳婉轻呷了一口茶,便继续谈正事。
原来妹妹你是这么一个负责任的事业型女强人吖~历小沫脑中的小人儿已经扭成了麻花。
“哦,没必要。我曾听闻,有一位伟人为了增强自己的专注力,特意在喧闹的集市上读书学习。”
历小沫正了正颜色。
“现在学生们因为有几个旁听的外地人就乱了心神,那更该锻炼锻炼他们了。”
“你还是这般,想法异于常人。”齐芳婉表面露出嫌弃的样子,内心却也有些赞同。
若是只能在老师和学堂提供的绝对安静的环境下学习,那这些学生何谈往后的“终身学习”?
几个外人在学堂外参观就能引得他们转移注意力,还是没认真听课!难道是自己讲得太烂?
为何每次历小沫讲课大家都听得那么带劲。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外界因素的干扰,也不能否认学累了会走神是个正常现象,更不能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讲课无趣上。”
看出齐芳婉有点子自我怀疑,历小沫出声解释。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需要多方努力才能达成的。以后正常上课期间就不允许外人进学堂的院子参观了。”
“行,我去通知他们。”
齐芳婉抑制住自己嘴角的微笑,匆匆忙忙出了书房。
历小沫手中拿着新鲜出炉的《百姓日报》,津津有味地读着。
“可以呀,刘明秀你这报办得不错。民生、经济、文化、政治,每个版面都言之有物,还极具传播性!”
历小沫向正紧张地看她反应的刘明秀竖起了大拇指。顺便夸赞了自己,那天刘明秀带人与地主对峙时她就看出来这是个能办事儿的人。
“还好还好,看完第一期以后我认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哦?说来听听。”历小沫有了兴致,望着刘明秀。
“就比如民生板块,除了现在的米面等物的价格公示以外,我们还可以讲讲如何科学沤肥、如何科学插秧。”
“就像这沤肥,大家看了您制作的农家肥在郑大哥家和军田里的成效都想学得紧呢。”
历小沫本想着这《百姓日报》在十一月份才能出版,毕竟雕版印刷的制作且需要些功夫呢。
结果蕲县的各路人才颇多,这才几天呢,就办好了事情。刘明秀也是个急性子,立马出了一期给她审核。
“嗯,你这报纸办得及时,一会儿你去问问郑万里技术要领,出版的时候最好能图文并茂。”
“图文并茂?这倒是个新法子,虽说现在大家都认识字,不大懂的人读拼音也可以,但有了图就更好理解了!”刘明秀击节称叹。
“还有什么其他想法?”
刘明秀有些犹豫,“历老师,我们真的要把各地军情也刊登在《百姓日报》上吗?”
“放心,军队思想建设已经逐步成熟,百姓们在阅兵后也少了许多杂心思。”
“蕲县现在有各路商贾来来往往,自然会带来些小道消息。与其让百姓听信那些消息,引起恐慌,倒不如我们把一手的、准确的消息放出去。”
历小沫喝了口新做的奶茶,美滋滋啊~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原来如此!历老师您真是妙算!”
刘明秀选择性忽略了历小沫嘴上的一圈奶沫。
“对了,来尝尝咱们的新饮品,奶茶!莫北北刚刚才给我送来的。”
历小沫从座椅左边端起一个大坛子,刘明秀则是从自己身旁的桌子上取了一个杯子,走上前去。
“哪儿能劳烦您,我自己来吧。”
“嗐!咱俩谁跟谁,快,我给你倒。”掀开盖子,一股茶叶与牛奶的混合香气传入鼻中。
“若不是历老师您鼓励发展畜牧业,我们哪里能喝上这样有营养的东西。”
想起蕲县每日清晨免费配送、低价购买的白花花的牛奶,刘明秀开始感动了。
“蛋白质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不吃饱喝饱大家做工跟学习的时候又没力气又转不动脑子,这怎么行!”
怎么越说越觉得自己像个资本家?疯狂压榨百姓的劳动力。
不不不,不对,咱可没有榨取剩余价值,而且劳动所得都是集体所有,到时候受益的还是百姓!
“再给你加点料。”历小沫又从座椅右边端出一个食盒,舀了一堆珍珠、芋泥放入刘明秀的杯中。
之后变满脸期待地看着刘明秀喝奶茶。
刘明秀喝了一口,嚼了嚼弹牙的珍珠,一双杏眼瞪大。
“好喝!也好吃!”
送走前来报告、询问的众人,历小沫开始研究探子们送来的军情。
虽说会把军情公之于众,但有些机密还是得留着自己看。
除了蕲县这个地界,其他地方仿佛依旧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着——
刘邦、项羽、齐、魏等人都按着原本的路径攻城略地,而原本陈胜占据的地方,也都由陈胜曾经收服的人或一些无名之人控制着。
“历史果真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没有了陈胜吴广,也会有别人顶替。这才是不可阻挡的汪洋!”
想到未来项梁的军队会追着秦嘉到胡陵,占据胡陵。
而干掉陈胜派出去的周文手下几十万大军的秦将章邯,又会打败项梁手下将领朱鸡石、余樊君。
同时,项羽则会攻下襄城,并坑杀襄城全部军民。
几波人杀来杀去,死的不是那几个响当当的名人,而是听他们号令的普通人。
历小沫实在不想见如此惨剧发生。
救不救?
自然要救。
如何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