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若和张秀都是自视甚高的人物,虽然他们仍然年少,距离武功大成也需要再历磨练。但外面的那些敌人们,却根本无法让他们感到紧张。
倒是一直寡言少语的闫行,非常慎重的看待这一件事情,但他的结论却让康采恩感到震惊,这群像鲜卑人一样的蛮族,其实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样难以对付。
他认为如果以凉州精锐作为先锋的话,突围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而且这群人在战争上,并没有什么噪音,打穿他们的外围防线根本不成问题。至少也不太可能被他们的士兵纠缠住,这样顺利脱身就变得容易了。
面对杨阿若和张绣的鲁莽冲动,刚才还有的是理由说服自己不听从他们的建议,但面对闫行闫彦明的这一番说辞,他根本没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比起对冷兵器时代的了解,他比这个小伙子差了很多。
当然这个小伙子也面临着一个重大的考验,那就是东汉末年的战争形态与隋朝末年的战争形态还有着巨大的区别,虽然这种区别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最多也就是在铁制兵器和盔甲的普及方面有了量的提升,但是这依然需要他慢慢的去适应。至少铁汁甲胄的普及率提升,有力的帮助了士兵们抵抗弓箭的袭击,因此,距离的弓箭格杀早就已经不再是威力无穷的方法。
隋唐时期的卤鸡也比汉朝时期有了一定的进步,相比起一百五六十步的射程来说,隋唐以及两宋时期的路线都有了数百步不止的射程,甚至有人认为两宋时期的弓弩可以射到1500步之遥。
这对于汉朝的将领来说,尤其需要防范的,当然高句丽并不一定拥有这样的武器,但跨越时空的战争最为要紧的一点就是了解这个时空的战争特点。
所以一般来讲,如果让宋朝的军队来打这个世界的战争,说不定还是能够取得一些胜利的。但隋唐注定是属于英雄们的时代,因此如果不让那些草们出现在这片舞台上,很难说这个时期的历史会不会出现偏差,因此单雄信的人还是应该出现在这里的。至于宋朝的军队。他们的组织能力在基层上还有所保留,但在战略层级的指挥上早就开始依赖文官,因此。他们在这里的战略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同时期的文官都不能够打败西夏人,更何况是,之前就骁勇善战的隋末时期的各路英雄。
但比起英雄来,东汉三国时期的人物永远都是不遑多让的,即便拿来和隋唐时期的相提并论,也是这般道理,那个时期的甲胄防御能力严重提高了士兵和将领的死亡率,因此在那个时期能够杀出一些名堂的更多的是依赖将领们的勇武。
因此除了远距离打击武器和近战格斗当中的武器质量差异之外,这些人在胆量、武力和其他许多方面,都远远超过了隋朝时期的敌人。
所以既然他们说可以脱口而出,那自然是可以的。
于是第2天夜里,他们越开始紧张的准备起来,等到启明星差不多升起的时候,一只1500人的精锐队伍便在营中集结起来,康采恩,裹在厚厚的盔甲之中,在黄君汉和关羽的看护之下,翻身爬到了骆驼的背上——之所以会用骆驼,是因为他们准备就这驼峰用木头搭起个简单的巍澜,以防止工件对康采恩的上海毕竟12岁的康采恩才并不高大,还是比较容易躲藏起来的,而这种简单的搭建技术并不困难,心下人都能够把抛石机架在上面,难道宋朝的工匠们就是吃干饭的吗?
不过如果只有一匹骆驼的话,那未免也太显眼了一些微词,一群来自凉州的士兵也骑上了骆驼,虽然他们并不习惯在骆驼的背上作战,而且骆驼奔跑的持久力也难以保障,走的话可以走很久,但跑就不一定,因此他们也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危险的旅途。
不过后来发生的一切让他们都感到庆幸,因为在最初进攻的时候,杨阿若和张秀便疯狂的冲向了敌人为数不多的斥候当中,而他们突围的方向上并没有驻扎敌军,因此只要赶走这群斥候便可以顺利的突围。
就连康采恩也没有想到,对方竟然没有严密的将他们围困起来,或许是因为刚刚安营扎寨就遭到突袭的缘故,高句丽的军队完全还没能反应过来,除了少数尽忠职守的斥候以外,张凯在沿途并没有碰到太多的抵抗。而那些斥候们能够给康采恩带来的危险,其实也少得可怜。
在突围的过程当中,刚才发现杨阿若的剑法的确不错,依照他那浅显的理解,这家伙的剑法拥有着典型的刚柔并济的特点或许是因为在凉州那个平凡而又艰苦的地方长大,让这个孩子在性格当中,既拥有着刚毅果决的一面,也拥有着狡黠阴暗的一面。
但不管怎么说,康采恩显然发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好苗子,如果能够顺利的跟随着他学习一番建树,将来在战场上自保将不再是问题。
顺利突围之后,他们找了个无人的山岗暂时休息,同时刚才打开穿越光门,回到了越国基地,并且将那里的宋朝士兵和他们训练的当地人,全部招募起来,组成了一支2万人的大军。
当穿越光门再次打开的时候,一支两万人的大军奔腾而出,瞬间扑向了地方刚刚初具规模的营垒。
高句丽的军队显然没有想到,敌人竟然会从他们的背后下来猝不及防之下,他们只能丢下武器狼狈而逃,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敌人堡垒当中的守军还是这只背后偷袭的军队,都没有追击他们的意思,不久之后堡垒当中的守军缓缓开出,奔向东南方向的想想似乎那里有什么重要的目标一般,而这支2万人的大军在完成这次奔袭之后,仓促的回到了那个避风的山岗,并在一阵淡蓝色的光芒之后,迅速的消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