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宪的无奈,康采恩可以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尤其在代数方面是非常突出的。所以像贾宪这种少年成才的人物,肯定已经吃透了古往今来的大多数数学典籍。因此他的心中其实已经有了一套相当成熟的理论体系,而此时康采恩却要传授他一套来自近代的全新体系,这自然就要将他原有的体系全部重新推倒,而后进行一番重建,当然这个重建的过程没有想象的那样痛苦,至少不会如同建筑领域那样痛苦,因为真理就是那样的,他在东方和西方只会有不同的表现,而不会有不同的本质!
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的,出现在方程当中的x,它在古代只不过会被称为“元”而已,稍微有些替代思想的人,就可以轻松的将其理解。所以对于贾宪而言,即便是重新学习,按说也不一定会感到太过疲劳。
然而,康采恩却在这个时候展开了事业上的扩张,从原本就缺乏数学和统计人才的朱雀集团,发展成为一个体积更加庞大,野心也更加庞大的全新组织。
这就让人才饥渴刚刚缓解的原有体系,再一次出现了新的人才危机,所以贾宪才会比较含蓄的暗示康采恩,应该继续寻找他这样的人才。
这是一种非常有良心的表现,从中也可以体会到,贾宪其实已经在心中认可了康采恩的位置。
这就让康采恩在感动的同时,也觉得非常有必要及时的回应贾宪的这一番好意,只可惜他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当中,为数不多的几位数学家都距离他现在的位置有些远。
其中一人是大名鼎鼎的算圣刘洪,按照历史的记载,他在公元179年应该在洛阳担任城门官。而另外一位名气不大,但却实力不俗的人物叫做计然,是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击败吴王夫差的有功之臣,然而此时的他大概正在江湖上游历,即便康采恩不愿万里前往他的故乡濮上,也不一定能遇到这位仁兄。
相反。计然的弟子范蠡,应该已经从楚国逃到了越国,虽然还没有得到勾践的重用,但打听起来应该容易一些。
康采恩决定,等这边的情况稍微稳固一下,他就前往春秋时期的公元前505年,找寻这位历史上有名的陶朱公!
当然,在此之前他还要为陶朱公准备一件礼物,如果宋朝人喜欢来杯1971年的廉价工业品,那么春秋时期的人,应该也会对宋朝时期的各种产物感兴趣。
两宋时期,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要么刚刚出现,方兴未艾,要么积累多年,进入鼎盛。无论是造纸印刷,还是火『药』司南,都是春秋时期的人所没有见识过的,其实就连宋朝农民最常用的农具,也是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宝贝。
于是杂七杂八的东西开始在康采恩的搜罗下堆积如山,不久之后,这些东西都消失在仓库之中,进入了康采恩的随身空间,然而,这些还不能让他觉得万无一失,他还需要另外一样东西,来到越国的范蠡,吴国的孙武刮目相看。
那就是已经由毕昇发明出来的活字印刷术。
康采恩在潘楼之行结束以后,才得知他一直期待的人终于来到了汴京。
这个人就是在历史教科书上鼎鼎大名的毕昇。
当康采恩在曹婆婆的肉饼店里见到这个人的时候,他干瘦和憔悴的面孔,让康采恩产生了一种他将命不久矣的错觉,话说这个家伙的身体状况好像真的不怎么好,尤其是在经过一番长途跋涉之后,他的状况就越发的让人担忧起来了!
负责保护康采恩的郭逵,和把毕昇弄到这里来的那群人进行了一番交接,并从对方那里弄到了一些此人的近况。他回来之后就把那些消息告诉了康采恩。
康采恩这才知道,原来这位仁兄的确在路上生了一场病,要不然的话他们是可以赶在大雪来临之前进入汴京城的!
从还算温暖的南方,被别人用强制的手法带到这寒冷的北方来,换成是任何一个人,都会有所怨言,所以康采恩在与他交流的第一时间,就甩出了一张让他难以拒绝的契约。
年薪一千贯,这已经是堪比朝廷重臣的待遇了,虽然朝臣们的收入可不仅仅是工资而已,各种福利待遇更是多得让后世之人羡慕不已,但对于普通工匠来说,能够拿到这样的薪水已经足够让他们震惊不已,毕竟在这大宋王朝,金融资本是占据主导优势的,他们像十六十七世纪的荷兰那样,瞧不起英吉利海峡对岸的工商资本。
而毕昇这样的工匠,显然属于工商资本生产环节当中的因素之一。所以在大宋王朝,他的社会地位是相对较低的,任凭是谁也不可能想到,康采恩竟然会慷慨的给出这样的价格。
然而毕昇却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之中,开始浑身战栗起来。康采恩见状之后,还以为他是旧病复发,然而当他关切的上前询问之时,他才注意到对方的眼神之中流『露』出来的,并不是生病时的脆弱,而是无边无际的恐惧。
没错,在毕昇那副形容枯槁的身躯里,却隐藏着一副拒与其聪明的灵魂,若是平常人面对这样的待遇,很有可能会不加思考的,答应康采恩的要求,但是他却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位小郎君计然愿意花如此重的价钱,一定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让他去办。
而越是重要的事情,就往往伴随着越是严重的风险。
他这种社会地位卑微,却又有着自己独特嗜好的人物,最为忌惮的事情就是卷进高层的斗争旋涡里去,所以,不要说康采恩摆出的是一份年薪千贯的契约,就是一年之后给他万贯家资,他也不敢轻易接受。
然而康采恩毕竟是个经历过50年金融市场磨砺的老狐狸,他在第一时间就看透了毕生灵魂当中的恐惧。于是,第二份见面礼就被他很快的抛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