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从北平出发,这可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走的,消息自然没有什么封锁,但如果正常的话应当是比朱棣本人的速度更晚一些传到金陵才是。
可事实却是在北平城里有人紧盯着朱棣的一举一动呢,锦衣卫的人无孔不入乃天下皆知的事情。
但是朱棣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之前和毛骧有过约定的,却还是在北平里有不少的锦衣卫奉命死死地盯紧朱棣的动向。
就算现在整个北平的地下势力都由朱棣掌管着,所谓北平暗王朱九可不就是朱棣的人吗,按理说一些风吹草动朱棣都应该清楚的。
锦衣卫是何等人物,又岂能是朱九手下那些下三流的人物能比拟的,想不让你知道,你变什么都不知道,这才是锦衣卫的厉害之处。
原本毛骧掌权的时候的的确确是将北平这一片留了出来,或者说是没有太过于盯紧朱棣的动作。
可要知道,现在锦衣卫都指挥使是蒋瓛,此人随是毛骧的亲随,但过气之人难免又会降低影响力,尤其是现在正值新君登位在即,需要锦衣卫大力支持的时候。
就算以前毛骧和朱棣有约在先,那蒋瓛看在自己师傅的面子上已经照顾了几年,现在大明的天子换人了,以往的一些约定也应当就是不算数了。
尤其蒋瓛很清楚一点,朱允炆此人极其不喜大明亲王分封的制度,更是对边疆这些手握兵权的各位王叔十分的忌惮于不满。
以前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允炆还能克制,但现在朱元璋殡天已逝,朱允炆已是将要登基之大明新皇,还有什么需要忌惮的,早就和一些朝中大臣们说了此事,并且严明自己有削藩的意图,只是目前朝局未稳,先给众位大臣们透个口风具体什么时候动手还待确定。
一众朝臣们自然点头答应,毕竟是新皇的命令,这队伍明确的很,那大家战队自然也不需要犹豫,所以一个个都点头表示什么都不会说,只是心里已有准备。
可锦衣卫是什么人,哪个大臣的府里没有锦衣卫的人,谁家的大事小情不都让锦衣卫探知的清清楚楚一点都没有什么隐瞒。
锦衣卫知道,那蒋瓛作为都指挥使自然也清楚,所以他很明白朱允炆对朱棣的态度,那简直是相当的恶劣。
所以在这很明显的选择题上,是未来的大明之主朱允炆,还是如今的燕王朱棣,蒋瓛第一时间便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将以前毛骧和朱棣所定下的那些约定统统作废,但却没有立即在明表示出来,反而暗中派人死死地在北平盯住朱棣的一举一动。
现在朱棣带着张枫并三十骑匆匆南下,这事自然瞒不过锦衣卫的眼睛。
而且相较于需要休息的朱棣他们,锦衣卫传递消息的速度可是快得多得多。
如果说朱棣需要十日才能赶至金陵城,那他从北平出发的消息约莫只要五六日就能从锦衣卫的渠道送到蒋瓛的面前,到那时朱允炆也就知道了这件事。
所以虽然朱棣争分夺秒,也没想过太要隐藏行踪,可万万却没料到自己刚从北平出发就暴露了,这也的确是出乎他的意料。
不过五六日也是时间,况且现在消息还刚从北平出来,金陵城蒋瓛这里还什么都不知道呢,朱允炆依旧在准备着明日登基大典的事情……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三十日。
距离先帝朱元璋逝世已有七日,先帝葬礼是丧仪也已妥当,切国不可一日无君,正需要朱允炆登基称为新帝。
今日的奉天殿和以往都不一样,因为大明即将要迎来他们新的主人,第二位皇帝陛下。
当朱允炆走在台阶上真正坐到龙椅上的那一刻,看着台下文武百官齐呼万岁,感受着天下苍生皆于自己手中掌握之时,只觉得权力这东西还真的是美妙啊。
虽然他是经受儒家熏陶教学张大的,可是朱家血脉骨子里的权力欲望依旧存在,这是他一辈子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也许在外人看来,朱允炆是温文尔雅,继承了其父亲懿文太子朱标的温和宽厚的脾性,却比起父亲显得更加温顺。
但是这只不过是朱允炆的外在表现罢了,虽然其内心本也是儒家之道秉承礼教修治齐平的那一套,但却不代表朱允炆真的是懦弱,腼腆的君王。
反而从他决意如此精简下葬自己的皇祖父,更是擅自在遗诏上增添之时,便足以看得出其心中亦有果决的一面。
不过不管如何,不论朱允炆到底是装出来的表象欺骗了朱元璋这么多年也好,还是他只是将内心的一些想法隐藏的十分隐秘也罢。
今天这个日子,注定是朱允炆一生最辉煌的日子。
当平天冠待在朱允炆头上的那一刻,便代表着他已经成为大明的二世皇帝,手里掌握这大明百万计的军事力量,更是有天下苍生百姓一千多万户,七千多万人丁的共主。
在正式称为大明天子之后,朱允炆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予身边三卫智囊幕僚倚重和地位。
首先是黄子澄,作为朱允炆后来的恩师,得封翰林学士,参国政事。
其次为齐泰,从原本的兵部左侍郎,被朱允炆提拔为兵部尚书,也算是补了兵部这几年尚书的空缺,同黄子澄参国政事。
最后才是方孝孺其人,受封翰林将读,却无其他职权,但也是朱允炆幕僚之一。
其余文武等皆有封赏诏书等等,更包括朱元璋留下的耿炳文,郭英等,还有驸马梅殷也一并封赏。
不过从黄子澄于齐泰两人的参国政事就能看得出来,真正在朱允炆心中所依仗的还是这两个心腹之人。
而方孝孺虽然也得朱允炆看重,但其本身却是朱元璋所留下的人才,和朱允炆之间始终隔着一层。
再加上方孝孺参与到幕僚集团的时间最晚,资历尚有不足之处,从汉中教授封为翰林将读已是跨越了很大等级。
或许将来方孝孺能在朱允炆心中得到更深的看重,地位也能随之增高,说不定参国政事这项特权也能挂到他的头上,但显然不是现在方孝孺所能具备的。
对于这些封赏,有人高兴自然也有人不满,不过毕竟都是新帝初诏,大家就算心里再怎么不悦也不会表示出来。
毕竟朝臣终究是臣子,而陛下一辈子都会高高在上。
而且就算是这一次在其他朝臣眼里,看起来应当是心腹的方孝孺所受的待遇也并没有多好,其本人也并无什么怨言,那这些之前连站队表态都没有的朝臣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