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峰、赵旭的西路军,比东路军还要爽利。
大宋龙图阁直学士、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张孝纯,这都是老熟人了。
整个山西北部唯一能打的河东军,就是他长子,现任汾州兵马统制张灏,麾下一万八千兵马。
如果说当初张知府被小莫剃刀所摄,捏着鼻子写下三封大逆不道的“谋反信”。
那么随着大明拿下燕云之地,击败辽夏十万联军后,张知府已经自诩“从龙之臣”,连儿子都拉下水了。
五万大军从山西行军去汴梁,其实很大目的就是为他“易帜”壮举,鼓劲撑腰。
再一个原因就是防止消息走漏,西军东进时,大明西路军予以拦截和击溃,确保东路军夺汴梁不被干扰。
这就如汴梁基地,刘伯文四处奔走,在两路大军沿途准备的粮草物资,同属于有备无患。
朋哥儿从红武军时代开始,虽然用兵大开大合,善于出奇制胜。
但他从来不把后勤补给这条生命线,指望依靠战地缴获来解决。
也从不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敌人犯傻的推测上。
原本历史线上两年后的靖康之耻,大金西路军由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率领,自西京(大同)出雁门关攻太原;
东路军由南京路都统完颜宗望率领,出卢龙进攻已经属于大宋的燕山府(燕京)。
大宋花了巨额款项,好不容易赎回的燕京之地,再次易手。
宋武德军节度使郭药师一箭未发,全军投降,宗望以其为向导,千军万马直扑千四百里外汴梁城。
金人两路大军,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的河东河北人头滚滚、尸骸遍地。
在这个时空,因为穿越二人组的到来,大金已经烟消云散,什么完颜宗翰、完颜宗望,连骨灰都被扬了。
不出意外再次投降的郭药师,没有想到大明不讲武德,居然玩弄文字游戏。
打着“大宋武德军”旗号的六千余前“怨军”,再次踏上面目全非的故土,并没得到预想中的混吃等死。
被“狠毒的”夜虎师穆总兵,派人用火枪火炮押着,提着刀枪去打会宁府。
绕了一圈还是回归“怨军”起初的职责,抱怨于金人,抱怨有啥用,杀吧或是被杀!
就如同进“武泰军”大营时,大明参将常封对郭药师说的话一样。
“都是命,都是命啊!”
……
大明十万大军兵分两路,铁流滚滚向南,日行百余里快速进发。
整个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赤旗如火,战歌如潮!
因为军纪森严,不得随意离队,所以并没有干扰沿途百姓生活。
顶多会阻断一段时间,官道上的行人和商队通行,都不用提前清道。
如此规模的大军出动,遥遥看到的人,立马有多远躲多远,活腻了才往前凑。
懂行的人,看到赤旗和军服与宋军迥异的军队,无不惊骇欲绝。
但大多数内地百姓,还以为是宋军内部调动,能不被骚扰还很庆幸。
如果有人说这不是宋军,好像是传闻中打着赤旗的明军。
周围人一定嗤之以鼻。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难道大宋边军都是死人不成?没听说有大战啊!”
……
大明洪武三年、大宋靖康元年,九月十七。
出征第八天,大明东路军前锋铁骑,已经看到黄河浪滔滔。
此时大宋如果能早一步得知明军来袭的消息,依托黄河天堑建立防线,没准还能再苟延残喘些时日。
北宋时期的黄河在开封以北滑州、浚州一线,和后世的黄河河道隔了百里之遥。
(北宋东京开封府留守杜充,进士出身的高阶文官,害怕被如狼似虎的金人揍。
想出一个遗臭万年的主意:“决黄河,由泗入淮,以阻金兵”。
悍然扒开滑州黄河大堤,导致黄河百万人死伤,千万人无家可归。)
朋哥之所以祭出“闪电战”的狠招,就是怕大宋这些无耻的官员,再搞出个“决河阻兵”的荒唐操作来。
此时的黄河之上有两座大型永久式浮桥,一座是潼关以北,始建于唐代的“蒲津桥”。
(就是小学语文课本中《捞铁牛》故事里提及的浦津桥,是往西北去才用的上,咱们这次用不着南辕北辙)
另一座建于大宋政和五年(西历1115年),浚州附近跨越大伾山、凤凰山、紫金山三山的“三山永桥”。
耗费巨资,动用无数人力物力建成。
浮桥落成同年,徽宗赵佶发布了《三水永桥成河北京东西德音》。
赞誉“三山永桥”:“人绝往来之阻,地无南北之殊”、“万世永赖”。
三山永桥建成,使河北、京东、京西,包括东京汴梁连成一片,一年四季往来黄河两岸畅通无阻。
该桥分为两段,官家御赐桥名,大伾山至凤凰山段的浮桥曰“天成桥”属浚州;
凤凰山至紫金山段的浮桥曰“圣功桥”(一开始叫荣光桥,后来又改名),属滑州。
如果没有蔡攸的投降,朋哥儿原计划是出动飞艇加轻骑,再让地方上的锦衣卫特勤协助夺桥。
易哥儿、大平子为此策划了一系列的战术安排,光是计划文书就写了二十几页,还三易其稿。
现在不用那么麻烦,蔡枢相调动三千余亲兵甲骑,回京复命,这是公差。
旗令公文皆备,谁敢质疑,大比兜子照脸抽。
守桥的禁军还要主动在两岸值守,防止正常通行的商旅挡了蔡相的“大事”。
等卢俊义领兵到了南岸,把军服一换,赤旗一打,守桥的禁军将领瞠目结舌都没反应过来,当场被生擒活捉,其余兵卒吓得四散而逃。
按照计划,这个关键节点拿下,东路军已经不用再隐藏踪迹,一份份《明皇讨宋缴》开始张贴到醒目之处。
官宣“明宋两国进入战争状态!”
都快兵临城下了,才宣布这个震动天下的爆炸性的宣言。
这波操作太老六了!
没法子,为了尽量不造成大的兵灾,自相残杀、伤了汉家元气,朋哥儿这样做无可厚非。
再说了,兵者诡道也,又不是擂台搏击,从无公平可言。
宋襄公蠢猪式的操作,被贻笑万年。
现在大明“后宣而战”,五万大军横渡黄河,距离大宋汴梁京都只有百二十里。
大宋朝堂如何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