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哥儿掰着手指头粗粗一算:
有偏厢车阵、有五十六门重炮、两个团的野战军,两个团的守备军,还有三千,呃,不是四千铁骑。
加起来多少了?一万七的大军!
红武军成军以来历次战役,可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强大过。
三千兵马敢去半岛横行,一万兵就敢抢燕京,七千兵马照样干得两万六金兵退避三舍。
耶律延禧和李乾顺算个嘚?
如果是一万七的金兵铁骑在这里,十万辽夏联军估计立马撒腿就跑,头也不回。
为哈?被满万不可敌打怕了呗!
而一万七的金兵,就算全是拐子马、铁浮屠这样真正的精锐。
面对同样人数,由车阵、重炮、火绳枪、三眼铳甲骑混编的大明皇家陆军,你看他敢龇牙不?
比嘴都给他抽歪喽!
这账很难算吗?
玩什么套路,直接平推就是。
山不来就我 我便去就山!
朋哥儿想通了这一点,立马两眼放光、神清气爽。
他用力拍了拍老牛哥宽厚的肩膀,拍的步人甲铁甲叶啪啪作响。
“中中中!老牛哥!你是真的中!”
“嘿嘿嘿嘿!是吧!在汴梁时,咱李叔也总夸俺中!”
“必须的!”
朋哥儿下定决心,再次主动出击!
将两座重城的防御,交给各自以二十五支火绳枪为核心守备连,加上两千多的骨干民兵队。
凭借床子弩和弓弩,加上一座城两千余的冷兵部队,守住坚城五六天应该没问题。
朋哥还是决心先干死西夏李乾顺,如果大辽耶律延禧回过味来,想玩突袭偷鸡。
即便战车部队赶不回来,一人双马的骑兵也能杀回来。
有四千铁骑在身侧,天祚帝还敢全力以赴攻城不?
等主力返回后,大炮、火枪和雁翎刀会告诉他们:
“赤旗为什么这么红!”
即便辽夏联军一起上,朋哥儿有近一万七的主力部队在手,朋哥也有足够的信心把他们打出翔来。
人多?有咱炮弹、子弹多不?
草!
(是一种植物!)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
一道道统帅令,从“灭辽城”快马急递传到各个节点。
燕京团总兵肖锋原本就是准备出城野战,所以早就准备就绪,只是按照军令增加干粮、备弹和净水之类的补给。
武州轻装守备团原本是先守城后出击,现在任务改变,立刻将一门门小炮从城头撤下,民兵们将一架架笨重床子弩移上城头。
轻装团迅速征集抽调马、骡、驴等牲口,各式能载人的大车,只有半天的准备,时间紧任务重。
三月十二一大早,两个团加上朋哥儿自己的两哨护卫骑兵,共计六千五百兵马,离开“灭辽城”走内线官道,直奔西南而去。
于三月十五傍晚抵达大同城内大营,汇合总兵黄明勇的重装野战“蔚州团”及已经做好出击准备的轻装守备“云州团”。
当晚朋帅亲自主持战前会议,明确战略调整和战术目的,都督同知梁云峰接过前线指挥权。
三月十六,四个团、万三大军离开大同城,出关向西急行军,直扑李乾顺五万夏军。
……
其实辽天祚帝所在的夹山大营,离大同更近。
耶律延禧没去打大同,而是选择走北线去打归化州。
公开的原因是沿着“归化、奉圣、妫州的路线”,过居庸关直抵“南京”析津府(燕京),重新恢复大辽在燕云之地的统治。
如果一切如他所愿,军事上有西面临时驻扎大同城的夏军支持,物资上有南面雄州方向的大宋支撑。
大辽东山再起、重塑辉煌、触手可得。
私下里的原因,耶律延禧很排斥再去大同城,城内城外十几万的冤魂,虽然不完全是他的错,但也是他做的孽。
再说了一座空城、遍地尸骸,拿回来有什么用?
不如当个挂在驴子头前的萝卜,让无利不起早的“好女婿”李乾顺去打吧,再祸祸又能咋滴?
……
李乾顺傻吗?人家比鬼还精!
金兵屠了大同城这事,他早就知晓,也正因为这一点,耶律延禧让他去打大同城的计划,才没被他拒绝。
按照常理推断,一座死城要想恢复原貌,没有十年八年的太平日子,就跟做梦一样扯淡。
如果明寇和大宋结盟,这个进度可能会加快不少。
但是大宋已经明确表态,和明寇没有任何关系,敌意非常明显。
根据零零散散的情报,可以确认明寇是从几千里外的高丽国渡海而来。
党项人连海都没见过,更没有所谓的水军,属于官方只有黄河上的渡船和巡检。
让党项人自得不已的是“羊皮筏子”,平时叠好放在马背上,需要用时吹上气鼓起来,数筏合并、载人载马过河,极其方便。
在他的理解中,也许大海就是大一点的湖,从几千里过来,要用多少筏子和船?
这就注定明寇人数不会太多,撑死了一万人而已,燕云加平州十九州之地,加上几大重要的关口边城。
一处才能分多少人?这简单的账,傻子也能算出来。
就算裹挟燕云百姓为兵,用缴获的武器装备,这才几个月功夫,能练出什么玩意?
真以为发个长矛就叫兵?
如果那样的话,人口亿万的大宋早就无敌天下了。
估摸着“明寇”也就仗着神秘的“犀利火器”而已,算个甚?
要是让他带兵再去跟恐怖的金兵对阵,刚吃过苦头的李乾顺一定有多远躲多远,爱谁谁。
和这股不知天高地厚的明寇打仗,他连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甚至很是欣欣然。
他和耶律延禧、赵佶、吴乞买一样,都对明寇的“火器”充满极大的兴趣。
如果自己麾下兵马掌握了这种犀利的武器,嘿嘿!
夏国的未来可期!
……
三月二十下午,自北向南流入黄河之“大黑河”东西两岸,一座用羊皮筏子搭建的浮桥上川流不息,人马都在小心翼翼的过河。
此处两岸河滩较为平整,相隔六十步左右(90米),一千多个羊皮筏子并联、系紧,铺上木板绑结实,还在河中和两岸打上若干木桩保证稳定。
一道可容三马并排,六人并肩过河的浮桥,昨天只花了大半天工夫就完成修建,今天大军主力全部过河。
此刻只剩些民夫还再搬运完物资,天黑前也能全部过河。
五万大军如此行动敏捷,
这让“御驾亲征”的李乾顺很是得意。
……
(“此时此刻朕想吟诗一首!”“不!你不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