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泉州。.。
三个月前,这里原本是一片荒凉的渔村的海港,而现在,方闻书站在这块土地上,有些难以置信的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场面。
只见原本破旧狼藉的海港已经被粉刷一新,目及之处,到处都是身穿灰麻制服的工人,抗着篱笆,扛着工具,端着水泥,井然有序的在码头前做着自己的工作。
“如此多人,从何而来?”方闻书看了看码头的壮观景象便朝自己身边的一个师爷模样的人问道。
“回刺史大人话,这些个工人都是些南方农户白丁,家中饥贫,由军士从南方广贴告示,加上报纸宣传才来码头做工的。”那名师爷也是急忙谄媚道。
“哦?”方闻书这又来了兴趣,问道“这些人为何不在家中耕种,反而来码头做工?”
这一下可问到了点子上,那名师爷点头哈腰道:“刺史大人有所不知,自从三季稻从海外大量带回之后,试种的农民越来越多,虽然这三季稻吃起来口感没有一季稻好,但是耐不住产量大,现在农户们基本都不种一季稻了,只等着买从海外带回来的三季稻种子种,这些等着的农户现在无事可做,便来到码头做工了。” 然后身后一大帮子人就簇拥着刺史大人朝码头走。
越朝码头走,就能看到越多的工人在秩序井然的工作。
有的在维修大船,有的在装货卸货,还有的在运输材料。
这不。前面就有一位约摸四五十多岁的老汉正扛着一大块木料朝海边的大船走。
“老人家,老人家。”方闻书将这名老汉拦了下来。
这老汉原本不打算停下,结果回头一看,竟然是一位身穿官袍,身旁跟着一群护卫的官老爷,急忙放下木料,撩起裤腿。口中喊着拜见官老爷就跪了下去。
“老人家不必多礼。”方闻书笑盈盈的和气道。
那老汉丝毫不敢做什么,只是固执的一直磕头行礼道:“拜见官爷。”
方闻书只好上去亲自将老汉扶了起来,亲切的问道:“老人家不必行此大礼,本官只是想问些问题。您怎么称呼啊。家住何处,来泉州多久了?过得可还习惯?”
老汉听见官爷只是想问几个问题,心中不再慌张,不过还是有些诚惶诚恐的说道:“草民蔡大柜,南陵县赵家庄人士,前些阵子,儿子家书中告诉草民来这泉州码头能赚些钱补贴家用。草民这才收拾细软来投奔儿子,现在在泉州造船厂上班,月入八百文,包食宿,过得很是习惯。” 老汉有些畏畏缩缩道:“官爷所言正是。”
“家中可还有人种田?”方闻书终于问了自己最想问的问题。
“回官爷的话。家中已无人种田。”蔡大柜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不种田这租子该如何交?”方闻书好奇的问道。
老汉似乎想为自己辩解,思考了一番才道“官爷有所不知。现今海外三季稻种子一来,第一批的种子已经成熟,再加上海外源源不断运来的良种。几乎泉州很多村户都换种了,现在一季稻基本没什么人种植,那些没等到这一批良种的,就跟老汉一般,出来找些其他活计,每年交租的时候直接交铜钱变可。”…
方闻书听了,不可置否的点头道:“本官已经知晓,多谢老人家指点了。”
那名老汉有些受宠若惊的回礼,差点再次跪下磕头。
这时远处急急忙忙的跑来一队卫兵,离着老远就听到最前面的火长大喊道:“刺史大人,长安来人!李绩大将军现在在刺史府等着呢!”
方闻书一听,也顾不得和老汉告别了,急忙对周围的侍卫道:“备驾!回府!”
.............
李绩端坐在刺史府的大厅之上,只见他扎髯而束,面色文祥,身穿青鹏铠,倒是威风飘飘。
他的身旁坐着几名长衫衣袍的客卿。
“懋功将军,此番陛下派我等并州重兵于此泉州究竟为何?一路上懋功将军守口如瓶,我等心急难耐啊。”
只见一名身穿华服的紫衫客卿抱拳站了出来,他就是并州军的智囊,参知政事,王德彰。
李绩摸了摸胡须,笑道:“诸位莫要心急,此番滋事重大,陛下命我亲临,也是想要镇守泉州,以防止变故发生,要知道,如果这东西在全大唐推广开来,我大唐万世之业安矣!”
紫衫客卿听的云里雾里,还想再继续询问,就听见厅外一声高喊“泉州刺史到~!”
这时就见一男子身穿刺史服,急急忙忙的就进了屋子,见到屋中已经坐满了人,慌忙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拱手抱拳,行礼道:“泉州刺史方闻书见过大将军。”
“不必多礼。”李绩随意的挥了挥手“本将且问你,三季稻之事可曾确有其事?”
方闻书一听,急忙回答:“回禀将军,确有其事,现在那些实验稻田都已经推广,在泉州已有超过四千余户种植了此种,现如今一季已经收获,请将军明鉴。”
“嗯。”李绩摸了摸下巴,“前面带路,本将要亲自去看看这传说中一年三熟的神物!”
“诺。”方闻书急忙闪开一边,将大门的位置空了出来,等待着李绩大将军出门。
“一季三熟?!”此时那名紫衫客卿才反应过来,拉住李绩的手就道:“一季三熟?!懋功将军,此等作物现在已经在泉州?!”
“哈哈,陈元兄不必激动,随我一起去看看就是了,这三季稻可是陛下钦点的大唐粮产,咱们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好这些良种,莫要让外人拿去。”李绩握着紫衫客卿的手,一副胜券在握的表情。
“好好好。”那紫衫客卿也是激动的不得了,这一季三熟的神物以前似乎听民间传闻和那些报纸上吹嘘过,这一次总算是能亲眼见识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