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二十八节
因此,在圣妃始终沒有回归大宋,薨于澶渊之盟后的景德二年,寇准升任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景德三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贬至雷州(今广东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阳)等地,病死于当地,
话说在终于议和成功之后,辽方却说为确保他们的安全退兵,离开时要圣妃与他们同行直至漠北,方可将人安然送回,如此卑劣的行径使得宋方三军上下十数万将士无不愤然大怒的磨刀霍霍,差点酿成全体将士不顾军纪撕毁议和痛杀辽军的集体恶性事件,
赵恒本想跟在辽军后面一路随行,准备着随时能亲自接回宁娅若,可无奈群臣以龙体为重江山社稷为堵,彻底打消了他明显不顾自身安危过于轻率的行为,只留守在了澶洲行宫等待,
宁娅若由十月阵前失踪至今已有两个月的时间,而且由始至终辽方都未拿出过任何与她有关的物什,这使得赵恒再也按捺不住,异常心急如焚焦躁不安的唤來乾支,一见面就问道:“国师,你可否再施法探探圣妃的踪迹,这么久都未见她的音信,朕担心她恐怕……”
“陛下,贫道听闻辽方并未如约归还圣妃时也已心生怀疑,不想刚刚探察所得,陛下就召见了贫道,”乾支对赵恒行过一礼,安抚似的缓缓说道,
“真的,,那太好了,还请国师告之朕圣妃现下安危与否,”赵恒满心欢喜的起身绕过桌案,走到近前只想听个真切,
“陛下,这次的消息恐怕……还请陛下作好心理准备,”乾支看着赵恒满面只为爱人的担忧,不忍心打破赵恒最后一丝希望的暗叹道,
“心理准备,,你有什么话就快说,别这么吞吞吐吐的令人更担心焦急,”赵恒心中一凛,强制镇定的催促道,
“是,陛下,贫道此次探察已完全失去了圣妃那沾有陛下微弱气息的踪迹,且,另一位赫奴姑娘早已身在辽国腹地,不在辽军队伍之中了,这还是贫道借用了赫奴姑娘的物什才能探得,圣妃的气息一直是隐蔽性的,是以贫道即使借用她的物什也不能探得出一二,”乾支生怕赵恒再抓着他追问下去,于是自顾自的解释道,
“会不会是因为圣妃离得朕久了,最后那点气息也消失殆尽了,或者,是辽国那些会法术的巫医长老施了什么法隐藏了她的踪迹,”赵恒不相信的问出心中的疑虑道,既然一直对宁娅若忠心耿耿情同姐妹的赫奴还不回來向他报信,那就说明她肯定还留在世间,赫奴才会选择一路跟着她,
“还是陛下圣明,贫道也曾想过兴许有这样的可能,”乾支不是时机的奉承一下道,看來,赵恒还沒因为个人感情而完全丧失了应有的理智嘛,
“那就是说,若儿如今已身在辽国……”赵恒喃喃的思忖片刻,随后坚定的对乾支下令道:“国师即刻去整理行装,天一黑就随朕秘密出行辽国,亲自寻回我大宋的圣妃,”
“啊,,”这一惊天雷可真是非同凡响,炸得乾支好半天回不过神來,他刚夸赵恒尚保留了几分理智,现下赵恒就來了个如此任性妄为的疯狂之举,
如此,赵恒不理会乾支的一再劝阻,强势的决断下了此次的行程,一临夜,他就秘密带着乾支、吕文威与一干暗卫悄悄潜出了行宫,一路急行奔往漠北,,辽国,
而,辽国都城燕京这边,宁娅若在昏睡了半个月苏醒过來后就一意往北上,赫奴以赵恒的担忧为由的劝阻也打消不了她的念头,无奈,赫奴唯有更加小心谨慎的跟随在她身边,时时刻刻处处皆极力掩护着已变化了容颜的她,
耶律隆绪却在宁娅若苏醒后就一直避着她,可暗地里也时时照应着她的需要,连她执意北上他也不顾萧太后的意愿与三军将士的侧目,光明正大的带着一干侍女与易了容的她大摇大摆的摆驾回京,
同是这日,是夜,
宁娅若追循着凌逸三人微弱的气息來到辽皇宫就彻底断绝了线索,无奈只好暂时留在这个她以前极度想逃离的辽国后宫,作为随侍皇驾的侍女,又重新留在了耶律隆绪的寝宫,
而赫奴,总是有意无意的留给俩人独处的空间,
“你安心的休息吧,我还有些奏折尚未看完,今夜就在外间软塌上歇歇就行了,”耶律隆绪第两百七十次的避开与宁娅若的眼神碰撞,第三十九次的回避到外面去道,看着日渐憔悴的她,为了让她能更好的休歇,他总是夜夜守在她的外间,既可以不让人进來打扰到她,也可以避开那张他日日夜夜思念的面容,
“我记得……”宁娅若坐在床边低垂着螓首似说给耶律隆绪听,又似对自己说一般喃喃道,
“嗯,,……什么,”以为宁娅若还有什么需要的耶律隆绪顿住逃离般的步伐,踌躇不前的立在原地疑惑的问道,
因为耶律隆绪总是逃避她的脸,所以宁娅若从变化了容颜后就一直沒变回本來的面貌,但是此刻,她由低下头让人看不清面容开始,悄悄的变化着自己的面目,复一抬首已是她那艳绝无双额有九色彩莲的真面目,
耶律隆绪乍一再见之下,原本以为自己早已经可以做到平静无比波的心境又翻起汹涌的浪潮,深深的倒抽一口气后,脑中一片空白的怔愣在原地,
不再顾忌耶律隆绪曾经的话语,宁娅若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缓缓站起身走近他,道:“我还记得,你曾经说过希望我不再出现在你面前,可是,如今我又再次真真切切的站在你面前了,你打算怎么办,”
“……”完全不在状况内的耶律隆绪怔怔的看着妖魅诱惑的宁娅若一步一步……靠近自己却作不出丝毫反应,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