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十节
可是。现下……现下这又是怎么回事。宁娅若不仅摆正了她的身份地位。明明白白彰显出了一定的威慑力。还逼得她不得不狠狠惩罚自己的心腹。以堵众人悠悠之口。。
太后望着仿佛有着浑然天成之贵气的宁娅若越想越心惊。难怪这宁娅若年纪轻轻就能俘获两代帝王的心。短短时日就能爬上这等至高无上的地位。果真有不容小觑的心机城府啊。
慈宁殿花厅内久久无声。太后与宁娅若就这么僵持着。谁也不先开口出声。俩人比试着谁的城府更深、谁的心机更重。谁又最先沉不住气。一个经验老道多年运筹帷幄。一个阅历丰富聪明的能学以致用。一时之间竟也斗得难分难舍。
终于。良久后……
“怠慢失礼与一品皇贵妃。按宫规杖责五十大板。你下去领罚吧。”太后始终有心救自己的心腹一命。于是思忖过后选了个不轻不重的予以惩罚道。而且。她还有话要对宁娅若说。自然不能长久与之沉默下去。明面上该做的。她是一点也不能徇私太过。以期日后宫中众人不会觉得她偏袒护短公私不分。
“谢太后娘娘、谢圣妃娘娘不杀之恩……”太监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千恩万谢的对着让自己无故被罚的两宫感恩戴德道。随后。待太后首肯。他便起身躬着背退出花厅。去承受那能使他丢掉半条命。兼卧床修养半个月后才能下地走动的惩罚。
“圣妃。哀家如此处罚。你可还满意。”太后面上扯出个僵硬的笑容。对宁娅若淡淡问道。
“臣妾还是那句话。太后宫里的人、事。皆不是臣妾所能插手干涉的。不在臣妾职权之内的。臣妾根本沒有立场加以置喙。”宁娅若的语气比之太后的更显淡然无波。完全将自己置身事外无动于衷的道。太后这么说是想干什么。想讨好她。黄鼠狼给鸡拜年。有阴谋哦……
“你。。……好好好。圣妃雍容大度公私分明。堪为后宫之表率、天下之楷模。是皇上之福、社稷之功也。”太后言不对心的一番赞扬下來。遂有些失去从容冷静的脱口将这次的目的道出:“圣妃也陪同皇上临朝好些时日了。想必也已知晓如今天下太平无甚可担忧之事。可惟独皇上一日不立后。朝堂上就一日不得安宁。若群臣百官一意只在争论立不立后。或是该立谁为后之事而无心理政。一直吵扰着皇上。这就不单只是皇上不宁了。传到朝野外的话。天下民心恐也会……”
“……”终于要说出來了吗。宁娅若静默的听着太后洋洋洒洒的如何如何忧国忧民。不动声色的久立于原地。也不任性的寻椅子坐下。更不去提醒太后的故意为之。反正她也不愿在这儿多待片刻。太后能赶快把话说完自然是最好的。所以对她而言坐与不坐根本沒有丝毫关系。
一通长篇大论下來。太后已力竭口干的灌下整整两杯茶水。缓了缓气后。遂对着一脸泰然自若的宁娅若问道:“……圣妃。你听明白了吗。”
“臣妾愚钝。还请太后明示。”宁娅若无辜的眨巴眨巴眼。难得糊涂的不明所以道。
太后深呼吸一下才压抑住即将脱口的愤然言辞。随后一字一顿重重的咬牙道:“圣妃你不仅是目前后宫中位份最高的妃嫔。还是皇上宠爱有加的心尖尖。更是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上位者。你若是能劝皇上一句早日立后。在朝堂之上开一次口。立后之事自然毋庸再争执不下。这江山社稷自然也就安然无波了。”
“太后的意思。是让臣妾主理立后一事。”虽然后宫不得干政。但是事关皇帝婚姻。太后参与此事自然是名正言顺不遑多让。可是。她们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竟然要她宁娅若装出一派贤良淑德。大方的去为自己老公娶老婆。。
呵呵……真是可笑至极。她们不知道她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出了名的小气霸道吗。如果按照古代的礼法來说。那她就是被人休弃十次都不够的标准妒妇了。
她又怎么可能会去主动做这些损己利人的事。。怎么可能主动去帮别的女人扶正地位。让自己永远处于别人之后当个小妾。。
于是在太后刚有一丝满意的笑靥时。宁娅若就硬生生打碎了她的美梦道:“太后就不怕臣妾将自己扶上后位。毕竟。臣妾只要在朝堂上公然说出一句想为后。即使是皇上也不能反驳拥有打龙鞭的臣妾啊。”
“……”赫奴躲在宁娅若身后尽量压低着脑袋减小自己的存在感。面部肌肉忍得都不停抽搐了。才好不容易忍住不喷笑出声。这算什么。算不算太后自食其果。。
“你。。……”太后纵使一时被气结。可多年养成的深沉心机让她气愤过后很快就能冷静下來。分析道:“沒错。你是有打龙鞭。皇上也不得不听你的。而且皇上如此宠爱你。就算你不威慑皇上。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任你为所欲为。但是。。。你可知先帝为何只封你为妃。却不直接立你为后。”
“……”宁娅若无所谓的耸耸肩。一脸的愿闻其详。安静的听太后接下來还有些什么深文大义。
太后瞥了瞥殿内仅有的几名宫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故意嘲讽道:“别人也许不知。但哀家却是知道得清清楚楚。你与那些面容异美的男子是什么关系。。先帝又为何对你如此宠信有加。独独赐你一座宫外府邸。。你自己深知你为何不堪母仪天下。。。”
“太后这般一说。臣妾还真不明白了呢。臣妾与凌逸他们是什么关系。先帝又为何独独宠信于臣妾。先帝不是早颁过旨意了吗。何况。太后刚刚不也称赞臣妾雍容大度公私分明。堪为后宫之表率、天下之楷模。是皇上之福、社稷之功吗。怎么就当不得一国之后母仪天下了。。”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