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五十一节
“父皇,”
“父皇……”
赵元佐和赵元侃不顾众人的阻拦强行闯进赵光义的寝宫,看到的就是宁娅若与他对峙而立,
挡不住他们的侍卫,或是说根本就不敢尽全力去阻挡他们的众侍卫和宫人们,在得到赵光义的挥手示意后,迫不及待的一涌而退去溜之大吉,
最后唯剩下两个倒霉的小太监落在后面,只好认命的乖乖关掩好殿门,才止不住浑身哆嗦的快步退离这三座全国最尊贵的火山,
是的,寝宫内那一触即发的低气压是个人都能感觉得出來,
龙床上的赵光义是怒其不争的默默望着赵元佐和赵元侃,
而赵氏兄弟俩却是一脸忿然的质问,不屈的静静凝望着赵光义,
宁娅若呢,则是与寒墨的态度如出一辙,立于一旁一副冷眼旁观的默然,毕竟,这是属于他们父子三人的‘战场’,她这个外人即不想火上浇油,更不想干预到他们中间去,
霎时间,整个寝宫又变得寂静无声,寒冷季节的门窗关闭得严丝无缝,连一缕清风都难以送进來,是以配上众人的气氛,可想而知其中的气压有多么的低沉,
良久,赵光义终于发话,却是对赵元佐和赵元侃的一一数落:“你们这是干甚,是想造反吗,你,佐儿,本來朕与先皇后(元德皇后)对你恩宠有加,已封你为太子入住东宫,可你却因你皇叔(秦王廷美)被贬,不但和朕大吵了一番,还发狂的纵火焚宫,朕虽废了你太子之位,将你贬为庶人,可朕对你的宠爱依然未变,你仍可日日进出于皇宫,有谁敢藐视与你,你不仍被人臣们尊敬的称呼一声长王爷吗,”
赵光义顿了顿复又继续道:“可朕年岁已大,国不可无储君,想不到朕一封了僖儿为太子,你却又甚觉不服,连年來总与僖儿挑起事端,现下可好,僖儿病逝了,你与侃儿非但不相互扶持守望,还因为一个不知礼仪水性杨花、不分尊卑粗俗恶劣的乡村女子兄弟阋墙,”
说到这儿,指了指已尽量缩下自己存在感的宁娅若,
无奈,附加之罪何患无辞,宁娅若大大方方的摇了摇头,毫不在意赵光义又射过來的怨毒目光,说真的,一个快翘辫子的老人,她又何其可惧,,
“你不停的与侃儿寻麻烦,利用自己的亲信大臣处处掣肘侃儿不止,竟然还造出一通侃儿出卖国体、通敌叛国的罪名來,你这是想干甚啊,,你是想杀了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吗,咳咳……”赵光义越说越激动,眼角闪烁的泪花一一显示了他为人父的痛心,
宁娅若不可置信的猛然抬首,她怎么也想不到赵元佐竟然已经做到这一步,,
“父皇……儿臣……”赵元佐羞愧的唤了声赵光义,本想上前为他抚背顺气,可一接收到他埋怨的一瞥,遂又低下头乖乖站了回去,
“还有你,侃儿,虽说祖宗礼法一向是立嫡立长,皇位的确是很难与你有关系,可是你却因为一个女子沉迷于情爱享乐,对政事一再不闻不问,荒废才华,不及时醒悟还不力劝兄长回头是岸,并一再任佐儿压制与你,你又是想干甚啊,,难道你忍心让朕这个白发人送你这个黑发人吗,咳咳……”赵光义指向赵元侃,其心疼之情已彰显无疑,
好不容易说完这些,赵光义已是咳得连气地换不过來,急得赵元佐和赵元侃连忙冲上前去,及时扶住了老人倒下的身躯,
“父皇,”
“父皇,”
异口同声的俩人一左一右的搀扶住着赵光义,急道,
“滚,咳咳……你们都给朕滚开,你们是不是以为朕卧于病塌,就不知道你们干的好事了,,你们不就是想气死朕,日后好无人约束与你们吗,你们两个不孝子孙,滚,给朕滚,咳咳……”赵光义犹气不可遏的怒吼俩人,一左一右的推搡着他们,
“父皇,儿臣知错,求您千万别气坏了身子……”
“父皇,龙体要紧,您快消消气……”
怕太过用力会弄伤赵光义,又怕他抵触他们的接近,赵元佐和赵元侃唯有七手八脚的虚扶着他急劝道,
“……你们真知道错了,”赵光义见兄弟俩为自己焦急不安,终于缓过气來有些欣慰的问道,
“是的,父皇,儿臣知错……”
见赵光义气色缓和不少,赵元佐和赵元侃赶紧顺着他的话应道,
“那好,朕要你们今日在朕面前发誓,从今以后你兄弟二人彼此扶持互助不可再起干戈,并与这名女子……”赵光义手指向宁娅若才道:“从此划清界线,老死不相往來,”
“这……”听到最后,赵元佐和赵元侃同时犹豫的蹙起了眉,他们也很想以孝为先,更何况现下的赵光义还是卧病之躯,可是……可是宁娅若却也是他们放不下心、松不开手的女子啊,
“怎么,,你们还想因为这名女子日后再起干戈,,”赵光义不悦的厉声喝问,就因为担心他们兄弟二人过不了情爱这一关,而让大宋基业毁于一旦,自古帝王之家就不需要情情爱爱,只有无情无爱的帝王才沒有过多的牵绊,才能做到真正公正无私为民为国,
“……”宁娅若由始至终不语的旁观在侧,现下更是抿紧了红唇等待他们的下文,因为她也很想知道,赵元侃究竟会不会为了她而违背赵光义的心意,她一则希望他能对自己不离不弃;二则却又不想看到他得背上不孝之名,两相思忖之下,她也深深感觉到了他的为难有多么沉重,
不自觉攥紧的秀拳处传來寒墨的温暖,宁娅若这才惊觉自己有多么的不安,对寒墨安慰的笑笑示意自己沒事,这才继续去关注她和赵光义正焦急等待的回答,
“父皇,若儿是名好女子,您若和她接触过,您便知她有多么美好……”赵元佐不甘的蹙眉,急急向赵光义表述道,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