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元修等一切平静下来后,他悲哀地发现,如今的日子跟洛阳简直没法比。再怎么说高欢坐镇晋阳,洛阳的文武百官还拿自己当回事,在京师之内,皇帝说话还是管用的。
现在呢?自己简直成了摆设,关西的事本来就是宇文泰全权负责,自己来了当领导,可大家早就习惯了有事向大行台请示,中原的事好像更跟自己无关了。自己算什么?不过是寄人篱下的一条丧家犬罢了。
同高欢斗来斗去,牺牲了这么多,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竟然得到这样一个结果,果真心有不甘啊,元修懊恼不已,开始向杯中物寻找安慰了。
王思政、斛斯椿当初一再替宇文泰说好话,如今你们怎么不说话了,心中有了不满,对两人也渐渐疏远起来。只有在后宫里,元修尚能得到一丝安慰,因为在那里有元明月陪着他。
在洛阳的时候,元修有三个红颜知己,都是自己的从妹,一个是平原公主明月,南阳王元宝炬的孪生胞妹。一个是安德公主,清河王元怿之女;一个是宗室女蒺藜,也被封为公主。三位公主经常出入后宫陪元修吟诗作赋,关系**。
元修落荒而逃的时候,安德公主选择了留下,可惜,将来她一定会很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蒺藜自缢而亡,而明月则随元修入关。
说起来,当初封隆之、孙腾的出走跟明月大有关系,明月寡居在家,侍中孙腾打起了她的主意,可明月却看上了封隆之。把孙腾气得够呛,当情感蒙蔽了心灵,作为高欢同一战线的两位战友就掐上了,为了讨好皇帝元修,孙腾把封隆之那些大不敬的话都告诉了皇帝。吓得封隆之一溜烟逃回了渤海。
不过,孙腾也没赚到便宜,不久有人授意有关部门开始调查他在御史台飞扬跋扈带仗杀人的旧案,吓得孙腾也跑到晋阳高欢家躲起来了。
综合这些线索,我们有理由相信明月公主一直在配合堂兄加蓝颜清除政治敌人。明月不顾一切随元修入关,元修把原配高皇后扔在洛阳不要了。同为天涯沦落人,两人有时候躲在宫里,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宇文泰恼了。
虽然出身代北,宇文泰却非常仰慕中原文明礼仪,他如何看得惯这种兄妹*之事。只有禽兽才不避讳,于是他私下召集元氏诸王商量对策,大家一致建议干掉明月,以此断绝元修的邪念。就这样,明月香消玉殒。
元修这个气啊,不让我管事,我闲着没事同妹妹聊聊天喝点小酒吟吟诗,竟然害的明月妹妹送命。可恼,可恶,可气。可杀!心中有气,索性破罐子破摔起来,有时候在宫内弯弓搭箭高喊要射死宇文泰,有时候突然将办公桌子推翻,火冒三丈,骂不绝声。
这是在谁的地盘上?到处是宇文泰的耳目。元修的这些小儿气的行为传到宇文泰的耳内,宇文泰内心不安。
虽说皇帝不管事。但是,毕竟是皇帝。如果铁了心要对付自己,难保没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卖直求忠,自己岂不危险?此事当真头疼。可是,宇文泰就是宇文泰,他没有高欢那么多的顾忌,既然对自己不利,干掉算了。
明月能杀的,没有权的皇帝就杀不得。哼,就凭洛阳来的万把人,还能把天反了?事实上,洛阳来的六坊鲜卑中亲宇文泰的也占大多数,念贤、宇文测、宇文深、于谨这些人一定支持自己的,其他人不足为虑。
大魏永熙三年(534年)闰十二月十五日夜,元修在逍遥园宴请阿至罗部落首领,一杯酒下肚,他四顾园内的景色,不由一阵心伤:此处仿佛洛都的华林园,好伤感啊。
宴席散后,元修将自己的波斯宝马赐给南阳王,元宝炬刚要上马,那马却一蹬腿死了,众人隐约有不祥之感。
回宫的时候,到了后门,御马不走了,随从抽了几鞭子才入宫。元修不安地对太史潘弥说:今日没有什么异常吧?潘弥回答说过了半夜就没事了。
然而,元修不知道的是,宫中早已暗伏杀机。元修回到寝宫,照例在睡前饮了一杯酒,这杯酒却不寻常,于是二十五岁的皇帝一闭眼睡过去再没有睁开。
次日,宇文泰宣布了元修病死的消息,死者死已,活着的人还要好好地活着,活还要干,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另立新君。
宇文泰与群臣商量皇帝人选,鉴于元修没有留下后代,很多人推选元修的侄子广平王元赞继任,可元赞如今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推测,很多人要么受到了某某的暗示,要么揣度了莫某的心思。侍中濮阳王元顺把宇文泰叫出来,垂泪对宇文泰道:高欢逼逐先帝,立幼主以专权。
明公应当反其道而行之,广平还是个孩子,如果立了他咱们跟高欢有什么区别?
不如立长君。宇文泰听罢,暗自思忖,元顺所言果然有些道理,自己辛辛苦苦迎接皇帝入关的目的就是为了借用皇帝的金字招牌,如果全天下人都一眼看出自己需要的不过是个傀儡,金字招牌恐怕变成垃圾了。
何况,自己拥立的皇帝敢跟自己做对吗?即使他有非分之想,凭我手中的数万精骑还怕他能反上天?长君就长君吧。
西从诸王,以南阳王一脉与孝武帝血缘最近,两人是堂兄弟,同为孝文皇帝之孙,牌子最硬。所以,大家都瞩目于元宝炬。
元宝炬的父亲京兆王元愉祖孙曾两度为帝,他们家还真跟皇帝有缘。
不过,尽管元愉的父亲是皇帝、哥哥是皇帝、侄子是皇帝,甚至孙子也是皇帝,元愉的帝位却是自封的,按照国法属于谋反。元愉的孙子元钊倒是合法的皇帝,在他刚刚学会走路说话的时候便被他叔奶奶胡太后抱到皇帝御座上,不幸的是,很快他就陪着太后被尔朱荣扔进黄河喂了鱼。
元愉好文章爱诗赋,自鸣风流。却真一痴情种子,为了心爱的女人,不惜铤而走险。原来,元愉的婚姻被其兄宣武皇帝包办而娶了顺皇后于氏的妹妹,元愉很不喜欢却不得不接受。
后来他在徐州刺史任上娶了小妾李氏,李氏善歌舞讨人疼。元愉为了与她长相厮守,假托为赵郡高门李恃显的养女以提高她的地位,然后公然带着回到京城。
顺皇后为替妹妹出气,将李氏招到宫内,侮辱之打骂之。然后令其在宫内出家修行,与元愉分开一年多,元愉后来还是在后父于劲和皇帝的干预下两人才破镜重圆,从此更加恩爱。
后来,元愉因贪污不法被皇帝杖责五十出为冀州刺史,仕途不顺,女人受辱,双重打击之下元愉心理极度扭曲。竟然在冀州烧燎告天即皇帝位,以李氏为皇后。
以一州之地对抗天下无异于以卵击石,叛乱很快平定。元愉自杀,李氏所生四子被幽禁于宗正寺。宣武皇帝驾崩后,灵太后将四子重新列入宗籍,并追封元愉为临洮王,元愉长子元宝月袭封。
元宝炬为宝月之弟,因为晚生了些时间。王爵于己无关所以只能从零开始入宫做侍卫,曾经与孝明帝密谋诛杀胡太后的情夫们。也因此被免官。元子攸即位后封其为南阳王,孝武帝以其为中军四面大都督。
元宝炬继承了元愉痴情的优秀品质。与王妃乙弗非常恩爱。入关后,元宝炬任太宰、录尚书事,名义上位列政治局委员分管国务院,国务总理宇文泰的直接上司,事实上只是个摆设,宇文泰这个尚书令(国务总理)从来没有大事需要请示他,而军国政务哪一样却都需要丞相府点头才能操办。
元宝炬曾经年轻气盛,冲动之下也能在朝堂上一记老拳将高隆之打倒并骂一句“镇兵无礼”,那时候,他丝毫没有顾忌同为镇兵出身的大丞相高欢。
但从孝武帝与高欢翻脸到如今遇鸩身亡,一系列的变故让他成熟了不少,所以,当元氏诸王同宇文泰商量处死自己同胞亲妹的时候,他没有说话,原想牺牲了妹妹可以让皇帝警醒躲过一劫,谁知大丞相到底还是动手了。
至尊宝座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但同时又是个高风险的职位,所谓机遇与风险共存,元宝炬同样渴望那个位子,但他的脑子很清醒。事情明摆着,人家要的不是领导,皇帝就是一个傀儡,而且必须是一个听话的傀儡。元修的下场殷鉴不远,自己同宇文泰能够相安无事吗?
如何做才能不重蹈元修的覆辙?做这样的皇帝能活下去就需要大智慧。元宝炬犹豫再三没有答应。宇文泰以为元宝炬谦虚,连尔朱群胡导演禅让大戏的时候都要三次劝进,给足准皇帝面子。
既然要面子,我们会给的,于是宇文泰与百官上表劝进,令文化人吕思礼、薛憕作表,前后两请,元宝炬以德才不够推辞不从。一定是劝进表写得不够诚恳,看来吕思礼、薛憕水平不高级别不够,得找个重量级的高手作文,让元宝炬无法再谦虚。
宇文泰想到了一个人,如果由御史中丞董绍出面,大事一定可成。董绍,就是曾经号称以瞎巴三千平萧宝夤的董绍,当年因拒宝夤功赏新蔡县男。
尔朱天光镇关西启用为大行台从事、吏部尚书,贺拔岳、宇文泰都对他很重视,元修来长安后以其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属于事务官,素为高门所鄙视,董绍以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讽刺,从此抑郁了,慢慢就像变了个人,或在大街上公然游戏玩酷,或与少年游聚喝酒高歌,故作放荡不羁状,一付名士派头。
宇文泰听之任之,文化人吗,闹闹情绪是无伤大雅。“为文能动至尊,唯董公耳!”宇文泰先给董绍戴了顶高帽,请董绍作第三份劝进表。
文化人分内之事,弄这个董绍有干劲,当即挥毫泼墨一挥而就。第三道表上去,元宝炬终于答应了,原来宝炬等的就是董绍这道表!就这样,继元善见登基为大魏皇帝(洛阳)后,南阳王元宝炬又登上大魏皇帝(长安)宝座,史称其为魏文帝。
公元535年大年初一,借着除旧迎新的热闹,元宝炬在长安城西正式即位,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统,535年成为大统元年。随元修入关的文臣武将们再一次面临选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