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久为什么那么推崇用日料练习刀工,主要也是他用那些霓虹刀更加顺手。
所以,像是国内的平板大菜刀,反而不如他用的藤次郎顺手。
像藤次郎只有130g,分量很轻,刀身长短对他来说也刚好,就很完美。
如果喜欢切东西有落刀的实感,又拿得动大刀。
这么说感觉哪里有点怪怪的,不过就是那么个意思,只要拿得动,那么可以看看中式片刀。
它刀面宽,可以用来拍击、碾压,转移食材也很便捷。
较厚的刀背也很适合磕砸和拍松肉类,所以,锋利比什么都重要。
刀越锋利,在使用过程中越不容易受伤,钝的刀在切食物的过程中很容易打滑。
这样的简易磨刀器,对新手来说足够用了!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把水果刀和一把万用刀(三德刀或中式片刀)足以应对大部分场景。
但要注意,如果你有砍骨和剁馅料的需求,建议再备一把砍骨刀。
不要用切菜刀进行砍和剁的动作,非常伤刃!
刀具的使用其实也需要看情况,当然也看经济能力。
比如一些中式片刀,很多都八九十块,多的三四百,那已经是名牌了。
但是,如果是进口的国外刀具,像是霓虹的藤次郎F-311,价格就在359元。
像是这样一些的名牌刀具,不止是要会用,还需要会清洁和养护。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刀不能进洗碗机,这么做会对刀刃造成轻微擦伤。
也不要将刀浸在肥皂水水池中清洗,容易看不清刀,然后拿起来的时候造成误伤。
洗刀时刀刃部分朝自己反方向,干净的刀不要随意放在抽屉中。
在抽屉中滑动的时候,会伤刀刃,至少带上刀鞘。
有了一把趁手的刀,接下来就是站姿。
知道了怎么站,还需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做。
因为正确站姿,这个真的太影响切菜体验了。
长期站姿不对,还会造成身体损失!
比如厨房台面太低,切东西总得弯腰低头,这样切一会儿,老腰就吃不消了。
那么站得笔笔直总行了吧?也不行,站得太直,一是视线不对,看不到菜,二是手总是使不上劲。
这时就需要老师指导了,只有老师教导,才能把你从工伤的边缘救回来。
其实想要解决台面太低的问题,也十分简单,只要这样,两腿分开站立,降低自身的高度,就好了!
然后是正确的站姿,身体微微前倾,10-20左右的样子。
同时和案板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视线正好在食物的正上方,便于观察。
对了,记得肩膀要放松。
之前林非凡看教程,说要一拳距离,其实并不用这么标准,只要自己舒适就好。
离太近很容易沾到食材,弄脏衣服,距离太远肯定更不舒服。
只有真正实践一下,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姿势。
接下来就是握刀和发力,这个很容易被忽略,但很重要。
可能每一个开始练刀工的人,都有一个月速成文思豆腐、蓑衣黄瓜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
作为一个新手,请你记住,你切东西只有两个原则。
第一就是不要切到手,第二是尽量切得粗细均匀要做到这两点。
这样基础功就一定要打好,而在这之前,需要知道一些危险动作。
只握刀柄,不固定刀身:落刀不稳,容易打滑。
总是习惯性地四指摊开切菜:非常容易切到手!
这个很多新手肯定会中招,要是落刀再用力一点,估计就不是切到指甲这么简单了。
林非凡一边纠正自己原来的错误姿势,一边想着李长久做的正确示范
右手(左撇子自己切换一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住刀柄,也就是把刀拿住;
大拇指和食指,左右夹住刀身,这是起固定作用,落刀更稳。
左手卷曲成鹰爪的形状,把指头往里扣,用指关节顶住刀面。
大拇指和小指的位置,根据食材形状灵活调节,以握稳食材为主。
然后右下刀,左后退,刀面贴着指关节上下。
这样不容易切到手指,当然刀也不要抬得过高,以免伤到指关节。
正确的握刀姿势,再配合低速,这样前期基本就不会见血了。
如果这些都掌握好了,那和一个合格的切墩之间,就只差发力了。
林非凡以前切菜,就很笨拙。
那个时候就是自学的技术,就跟无数普通家庭主妇一样,没有任何技巧可言。
他不会滑刀,不会甩手腕。
僵硬的手臂直上直下,没切多久就会小臂发酸。
而很多家庭主妇想要避免这些,只能依靠时间不停的磨炼。
时间长了,经验慢慢的就积累出来,自然也就学会了发力。
再来看看大厨是怎么切的,手腕发力:用手腕带动刀的运动,活动角度大,也更加省力。
原来林非凡看一些短视频,每次都羡慕那些厨师柔软灵活的手腕。
现在想一想,人家天生就手腕灵活吗?
现在他想要练习出一手灵活的刀工,那就得好好琢磨一下,没事的时候,可以拿把空刀多试试看。
就像是现在,日常做菜的过程当中,他被动的也练熟了很多技能。
比如他现在能切大部分食材了,这只是经验积累,也没有什么技巧可言。
武侠小说里经常会有熟能生巧那种招数,但真要做到,可就难了。
所以现在林非凡也在练习套路,毕竟这是捷径。
现在他只要练习好几种刀法,基本上能应对大多数场景了。
其他更复杂的刀法,比如什么抖刀片、直剁、排剁、摇刀切、压刀切......
嗯,如果不是做一些特殊的名菜,应该是基本用不到。
但是,林非凡呢过只做普通家常菜吗?肯定不行。
他现在也就是刀工不行,要不然,之前李长久制作的所有名菜,他都想要尝试一下。
如果有着合格的刀工,再加上他的天赋。
如果还能有心力在虚拟学习空间努力学习一段时间,那么最终的成品会是什么口味?
林非凡对于这一点,还是十分期待的。
所以,现在他练起刀工来,也是十分起劲。
现在他练习的就是直切,这个之前提过,直切最基础也最简单,就是直上直下地切,基本上切大部分东西都会用到这种方法。
刀和原料要保持垂直,右手下刀的时候要稳,这更利于切得均匀。
中式菜刀直切的着力点,在刀前端。
而三德刀和西式主厨刀的着力点,在刀后端
再就是滑切,滑切在连续切食物的时候非常实用,比如切丝切末。
它以刀尖为支撑点,刀跟向下压然后来回滑动,活动范围小,很省力。
主厨刀和三德刀的刀尖有弧度,才适合这种切法,中式片刀则不适合。
刀尖作为支撑点,滑切时不要离开砧板,多练习几次就可以掌握。
滚刀切需要把食材切成大三角块时,会用到滚刀切。
这个也很简单,只要记住一句话——滚刀块滚的是原料!
先落刀切出一个三角块,然后原料向后滚,再切,再滚再切......
推拉切一般用来切肉或比较有韧性(豆腐干)、易碎(馒头面包)的食材。
刀刃对准原料之后,先向前推,再往回拉,像拉锯一样把原料切下来。
片切片切要平行入刀,一般用来改变食材的薄厚,经常用于切肉。
切得时候,左手把食材压紧,不要滑动,右手把刀放平,根据想要的厚度进刀。
在切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全程压牢食材,不要让其滑动。
这个可以观察刀面和砧板的间距,是否一直保持相同,来判断切得是否厚薄均匀。
刀法并不是单一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多种组合使用,切出所需要的食材形状。
具体食材具体对待,动刀之前,一定要确保你的砧板放稳了!
砧板如果滑动,很容易受伤!
可以在下面垫一块湿布防滑,垫布还可以减弱切菜时的噪音。
最简单的,切规整的蔬菜。
对于圆形\/圆柱形,这类形状比较规则的食材,比如土豆和萝卜,切法是通用的。
对于会滚动的食材,要先切一刀创造出一个平面,让食物可以平稳地立在砧板上,不会打滑。
切片,要先将食材切成长度合适的块段,然后直刀切片。
注意要垂直下刀,尽量保证每一片的厚薄均匀,这样有利于后续切出均匀的丝和末。
切丝、条,要将薄片顺势码开,或3-4片叠成一摞,注意不要叠太高,容易打滑。
然后像切片一样,垂直下刀,着力点主要在刀跟部的位置,切细一点叫丝,切粗一点就是条。
这里用的就是滑刀切末、丁,得到丝和条之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来加工末和丁。
每次拿一小撮,以你可以握稳为准,然后顶端对整齐,再下刀切。
要想切好末,你就要有粗细均匀的丝。
这也意味着,最初的片也要切得好,层层相扣,缺一不可。
依旧是滑刀切上面这三种再加上滚刀块,基本就是你最常会用到的食物形态。
切长得歪七歪八的蔬菜,一个大原则:所有不规则的菜,先给它整成规则的完事。
比如西蓝花梗,先把张牙舞爪的梗修整成长方体,然后按照上面的方法切就行。
当然,有些食材有自己的特殊切法,常见的都给你们列好啦。
洋葱洋葱快速切末之时,整颗洋葱先对半切,不要切去根部,这样可以保证洋葱的完整性。
后续切窄条切丁的时候,没那么容易散开。
用刀尖对着洋葱根,顺着洋葱的纹路切窄条。
然后用片切,平行入刀,把洋葱横切成三层,最后直刀切末。
切到没有分开的根部时,可以把洋葱放倒,先切长条再切末。
大葱大葱切细丝,先切葱段,然后把大葱一剖为二,摘掉实芯,把葱叶叠起来,再切细丝。
青椒青椒有两种,一种形状非常规则的四方圆柱体,只要顺着边切,就可以很轻松地得到规则的片状。
另外一种长条不规则的,则要先对半剖开,去青椒籽,再根据需求切片或者切丝。
青椒像下面这样竖切炒出来会更脆,横切的话弯弯曲曲看起来好看,但是很容易出水。
西蓝花西蓝花先切掉根部,然后可以直接用手掰成小朵。
如果掰下来的朵太大的话,可以用刀划开根部,继续切分成自己想要的大小。
南瓜对于很硬的南瓜,千万不要用中式片刀或三德刀劈,太伤刀了!
要用砍骨刀完成劈这个动作,或者小心地切出一条缝隙,然后用手掰开。
暴力开瓜,去南瓜皮有两种方法。
皮比较薄的,可以直接用刮皮刀。
皮比较厚的话,先切月牙小段,然后立起来,用刀把南瓜皮削掉。
去皮之后,切分成自己需要的大小即可。
白菜需要大块来炖菜的时候,直接这样切小段再切块。
切丝这里要注意一下,不要横切,要顺着白菜的纹路竖切。
直接横切的话,每条丝都中间是梗,两边是叶子,等梗变熟之后,叶子已经烂掉了。
竖切则可以把梗和叶子轻松分开,之后再分别下锅,就能炒出清爽的白菜丝了!
在这里,林非凡还学到了一个白菜清洗小技巧。
直剖成两半,切面朝下泡在盐水里就可以,不用一片片摘下来。
切蔬菜也有进阶技巧,下刀的方式会影响蔬菜的口感。
顺着纤维切,能够在烹饪中保持蔬菜的形状和口感。
逆着纤维切,会让口感更柔软。
切到最后只剩一点了,怎么办?
放平了用片刀法,或者干脆丢掉。
再就是切肉,切肉的时候,会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纹路。
如果可以,一定顺纹路切。
筋少、细嫩、易碎的肉,比如鸡肉和鱼肉-逆纹路切(即垂直于纹路切):
筋多、质老的肉,比如牛肉
原理很简单,嫩肉保留其原有的纹路,老肉切断纹路。
不管哪种切法,目的都是为了口感好!
对猪肉来说,则顺逆切影响都不大,常见的切法一般就是切片、切丝。
肉切薄片很常见,一般先把肉切成大小合适的长条,然后找对纹路,再顺\/逆着纹路切。
用推拉切的手法,比较容易。
肉比较厚,或者需要切大薄片的时候,常用片切的手法,切时刀往下压着走,可以避免切到手。
肉丝有了肉片之后,就可以切肉丝了。
注意找对肉的纹路,然后不要太多叠在一起切,以免打滑。
这是切猪肉,如果是鸡鸭鹅等去骨,比如鸡腿去骨也很实用。
毕竟鸡腿肉和鸡腿的价格,还是差蛮大的。
首先在鸡腿根部环切一圈,注意要把白色的筋膜挑断,挑筋膜的时候,刀尖向外,不要冲着自己。
把鸡腿摆正,从顶部开始一刀切到最底部,下刀要深,可以切到骨头。
用刀把肉往两边扒开,露出完整的骨头。
这时候把鸡腿翻面,用刀顺着骨头往下剔,切断所有黏连处,就可以得到一块完整的鸡腿肉啦!
小刀更好操作,鸡腿比较滑,要拿牢,不要着急,顺着纹理慢慢来。
当然,这些都是简单的食材处理。
而在切肉当中,切肉类也有进阶技巧。
比如,如果肉太肥,滑来滑去不好切的话,可以冷冻之后再切。
或者把肉蘸水之后再切,可以增加黏性。
切肉之前最好先剔除黏膜和筋,不仅好切,口感也更好。
这些都属于基础刀工,要想继续深造,那就需要切鱼了。
如何处理鱼,已经不属于基础刀工范畴。
而这个已经属于解剖学了,这可一点不夸张。
比如之前李长久做的脱骨鱼,如果不是解刨技术足够,哪里能够那么完美的去骨?
还有三套鸭、宝塔肉,如果没有点刀工技艺,哪里能够做的那么好?
看过经典武侠电影《新龙门客栈》的,想必都还记得,那位手拎刮骨刀的鞑靼小厨师。
他仗着日久练就的纯熟刀工,一阵眼花缭乱后,无论是猪是人,都瞬间变成一副骨架,令人叹为观止。
这等技艺,神乎其神,简直可与传说中的“庖丁解牛”相媲美。
而在我国唐代时,也早有对于厨师高超刀工的记载。
“脍飞金盘白雪高”、“无声细下飞碎雪”。
厨师用快刀切鱼,使得薄如蝉翼的鱼片如同雪花一般飘落在盘中,此情此景,令人神往。
刀工,作为中式烹饪的核心技艺,代表了一个厨师的功力。
极致的刀工,如高深的武林功夫,只有经过数十年磨砺,运刀才能随心所欲。
最经典的刀工菜,要数“文思豆腐”,几近“鬼斧神工”。
只见上千条长如牙签,细如粉丝的豆腐丝,漂浮游戈在清汤之中,轻盈、洁白、精致。
吃起来,既爽滑柔润,又清鲜利口,通常食客们还未回过神来,它已舒坦地抵达你的胃里。
这样的一道菜,回味之际,让人不住叫好。
而次之的就是三套鸭,把三种食材放在一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做到去其骨而留其形。
因此这道三套鸭,需要剔、敲、削等多种功夫都用到极致。
刀尖稍微偏一点,皮就破了,整道菜就宣告失败。
取一只宰杀好的鸭子,刀锋探入鸭子体内,剔骨、切肉、翻转,动作犹如事前设计好的一般精准。
一只完好的去骨鸭子便呈现出来……
将骨头取出来,不沾一丝肉,从外表看起来整个食材完好无损。
并且在长时间慢炖后,还能保证菜式的外观完整美观。
这些林非凡只是想一想就好,现在他肯定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