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北京,胡同里,圆圆牵着阿姨的手,手里还拿了一个阿姨刚给她买的糖葫芦。
“妈妈允许我吃吗?”有些东西不能吃,她是知道的,虽然是阿姨来接的她,但她还是会先问一问,再决定吃不吃。
“允许呀,就是你妈妈说今天回来的路上给你买个糖葫芦,但是只能吃两个,剩下的得吃过晚饭才能吃哦,不然吃完了你就吃不下东西了。”阿姨细心的解释。
“哇,那我就吃了哦”圆圆听完是妈妈允许的,一脸期待地咬下半颗糖葫芦,微微沾牙的糖膜甜腻地融化在口腔中,接着是酸酸糯糯的山楂果肉,甜与酸完美融合,“好好吃呀!”说着还要分享给阿姨吃。
阿姨摆手说:“我吃不了,太酸了,牙齿受不了,圆圆吃吧。”
走到快到家的地方有个十字路口,在街边会有一些小摊贩,卖炒栗子的,还有卖小猫卖小狗的,也有卖水果的,对于吃的,圆圆自小物质丰富,也不是个贪吃的小孩,唯独对笼子里的猫猫狗狗很感兴趣,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了两眼。
看着看着就忘了要回家,直接蹲下来去逗小狗小猫。
小猫冷漠一点,对于她的注目无动于衷,但小狗狗各个摇尾乞怜,吐着舌头,小爪子扒拉着笼子,一副欢迎互动的欢乐模样。
“它们好好看。”虽然很想摸,但她并没有伸出手。
阿姨看着活泼的小狗狗们说:“是挺好看的,肉乎乎的。”
卖狗的老爷爷说:“这几只是土狗,另外两只是京巴,比土狗贵一点,你们要不买一只,土狗很便宜。”
阿姨笑着拒绝说:“小孩子一时兴起,我们得回去了”扭头和圆圆说,“妈妈还在家等你回去呢,走吧走吧。”
圆圆恋恋不舍地跟阿姨起身往家走。
回到家里后,圆圆见妈妈在书房,没有打扰她,重新来到家门口,站在小门那里远远望着还在街角卖狗狗的老人,看着笼子里的小狗蹦蹦跳跳的。
她托着下巴坐在门槛上,萧槿出来看到的就是这副样子,她出声问道:“怎么坐门槛上,不冷吗,快进来。”
圆圆闻声,扭头看向从屋里出来的妈妈,站起来,扒着门框说:“妈妈,外面有卖小狗的,我们可以买一只吗?”
听到有卖小狗的,萧槿摇摇头说:“我们寒暑假就回老家了,回老家的时候,小狗怎么办,阿姨也要回去过年,没有人照顾小狗,它会饿死的。”
本来圆圆还很想养,一听妈妈说小狗会饿死,而且每年的暑假和寒假她们的确会回老家,认真想了想就点头说:“好吧,那就不养了。”
萧槿看着跑过来牵着自己的手的小姑娘说:“作业写了吗?”现在的幼儿园,中班后就需要开始写家庭作业,萧槿自己小时候上的幼儿园并没有写作业,但是她会被爸妈送去上不少特长班,她会钢琴,轮滑班、书法等,课余生活也被排的满满的。
她其实不喜欢所谓的快乐教育,为了以后的生存,也得让她的宝宝吸取知识,该督促学习还是要督促的。
圆圆满脑子都是小狗狗,根本没心思写作业,被妈妈这么一说,才想起来自己回家后还没写作业呢,立即往屋里跑着说:“还没有,我现在去写!”
厨房里吴阿姨探出头说:“别忙活了,先吃饭,吃过饭再写。”她去接孩子之前,把稀饭炖上了,菜也都处理好,现在在炒,很快就能搞定,母女俩吃东西不挑食,做什么吃什么,早上不用她做饭,中午和晚上各三个菜,还是很好处理的,对她来说,照顾这母女俩很省事,没有什么太操心的。
萧槿闻言也说:“那就吃过饭再写。”刚好她也要继续写一点。
最近在构思大纲和人设,正文还没有开始写。
正说着话时,出版社的编辑邱雨过来了,她站在门口,敲了敲门上的挂耳。
“特意赶着饭点来的,有我的份吗?”
萧槿一扭头,看到站在小门旁边的邱雨,招手让她进来。
“怎么没有,多的是,反正我们也吃不完,快进来。”
其实昨天邱雨就用出版社的电话给萧槿打过电话,说是今天会过来,虽然电话里没说什么事,但她猜测大抵是询问她第三本小说写得如何了。
邱雨进来后,吴阿姨也已经炒好了两个菜,第三个菜特意加多了份量,稀饭是足够的,还有包子和是杂粮馒头。
客厅旁边就是餐厅,长条桌子,萧槿坐上首,右边是圆圆,左边是邱雨,三人在餐厅用餐,吴阿姨在厨房支了个小桌子,坐在小凳子前用餐,萧槿让她和她们母女俩一起吃,吴阿姨却有自己的坚持,不愿意上桌吃饭,说是不能坏了规矩,不愿意让别人觉得自己一个帮佣登堂入室不晓得身份。
萧槿也不爱在这些事扯来扯去,便也随她去了。
邱雨边吃饭边和萧槿讨论新文的事情。
“你最近在写第三本小说了吗?”之前知道她去翻译外文短篇,年前一直没催过,现在过完年了,她便赶紧过来问问新文什么情况,最好是能早点写出来。
自从萧槿这种风格的脑洞文出现后,陆陆续续出版社也收到了其他人写得此类梗,但文章风格总是太过刻意,要么就是比例不行,梗有时候还行,剧情却无法支撑梗走完全文,总是不对味,便希望萧槿能够再接再厉,延续之前的文风,继续发展这个题材。
萧槿把嘴里的馒头咽下去,也没藏着掖着,直言自己第三本小说并不是以往的那种天马行空的脑洞文。
“这次写的题材和之前两本不一样,写实风,和爱情没关系,也没有幻想因素在里面,就是普普通通的几个农村女孩的成长故事。”
邱雨可能没想到萧槿一下子换了风格和题材,愣了片刻,放下筷子说:“怎么不写之前的风格了,你的读者对你的新文一直很期待,想看的肯定还是之前类似题材的故事,带着点浪漫,轻松的,让人愉快的故事。”语气里有劝慰,以及对她忽然转型感到隐隐的忧虑。
“我想试试,这篇故事应该不会很长,不超过15万字,脑子里已经有了大致的人设和大纲,现在只需要我细化一下就可以开始动笔,报社如果还想要我之前那种风格,只能等我这本写完了,再去考虑下一本的题材。”
“这种题材说实话,市场会很小,有可能交给我们,我这边过了,主编那边可能也会被拒了,你要慎重考虑。”
“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现在我不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也写不出其他文,满脑子都是现在脑子里的故事。”她需要一个抒发点,而把故事写在纸上,便是一种发泄方式,只有发泄出来,释放了脑内的思想,她才能继续去思考新的作品。
这种创作欲望是比之前为了解决温饱更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