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最后一年,崇祯帝登基之前,大明在辽东取得了昙花一现的胜利,史称:宁远大捷。
具体的战事其实比较简单,就是皇太极继位未久,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发动了一场从辽东明军身上刷威望的战役。
这场战役实际上准备不够充分,实施得也很草率。大致进程就是皇太极拿自己的野战铁骑去死磕袁崇焕的坚城大炮。这样的傻逼事情结果当然是注定的。
结果是宁远没打下来,调头去打锦州,还是没打下来。最后,军粮吃完了,撤军回去。以逸待劳,站在城头上放炮的袁崇焕,就收获了一个“大捷”。
要说这个大捷的含金量,那还是有一些的。人头毕竟砍了那么一些,明军想砍建奴的人头那可真不是容易事儿。也挫败了皇太极的战略目标。
但战果其实并不比上一次宁远大战更大,那次好歹把努尔哈赤轰成了重伤,并且半年不到就嗝屁了。袁崇焕也是凭借此功,一跃成为辽东巡抚,变成了大明高级官员兼战区副司令!
更何况,这次皇太极是彻底试出了辽东军的斤两。那就是:辽东军畏惧野战!宁远和锦州,相互之间,名为掎角,实际各自为战,互相不敢救援!
这就为以后的祖大寿投降埋下了伏笔。而且,一支只能龟缩的部队还有什么可怕的?城池是死的,人可是活的!难不成进关还真的只有一条路可走?显然,并不是。
原本时空上,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辽东军的确就是只敢龟缩。皇太极主力全出,数次入关劫掠的时候,沈阳空虚,通常只有两旗,也就是四分之一的兵力留守。然而,辽东军做了啥?他们有趁机全军去偷家吗?并没有。
他们坐视辽东军抢劫完毕,大大咧咧地撤回去。整个过程长达数月,多尔衮都抢到了济南!辽东军依然毫无动静,甚至包括回京勤王的队伍,都客客气气地将后金军队礼送出境。
那么,朝廷耗费巨资,几乎是倾国之力打造的辽东军,到底起什么作用?袁崇焕可是喊出那个“五年平辽”的人啊!不仅寸土未进,而且还让人家打进门来威胁天子了。至于什么中途跟人家议和、没有圣旨却砍了毛文龙之类狗屁倒灶的事情就不提了。
就这样的人物,满清修的明史里,竟然把他塑造成英雄人物。这就有点扯淡了!在姜骧看来,顶多是算不上卖国贼罢了,这种人物,如何可以跟岳飞相提并论?!他不配!本朝于谦他都比不了!
原本时空里,因为陕西民变未起,而没什么事情缠身。而又因为兄长余荫,被调往辽东的尤世禄,曾经参与此战并获得了战功。现在由于陕西民变提前,他自然是不可能再出现在辽东战场了。不过他在宁夏镇的发展也不错,现在是仅次于宁夏总兵的参将,独掌3000精锐。
总之,大明内外双双大捷,突然间陷入了相对的平稳期。而崇祯帝新登基,什么都不懂,这个时候,基本是东林党说什么就是什么。读圣贤书长大,一心想做个好皇帝的崇祯,秉承着亲贤臣,远小人的教条,大刀阔斧得干掉了魏忠贤、客氏,彻底整废了厂卫,断掉了自己的爪牙。从而在事实上,被东林党彻底架空了。
这事儿,得等到好几年后,他的认知能力提升了,才能明白过味儿。不过这一切对姜骧却是有好处的。为啥呢?因为,东林党看不上陕西这个穷地方,而且,东林党爱财……有足够的钱财,就能让东林党为姜骧说话!
而姜骧有钱吗?答案是,很富有!因为他的银子压根就不需要自己挣啊!其他武将靠吃兵血,他是靠系统奖励!现在系统空间里还堆满了数十万辆银子,根本就用不到!
这些银子,他基本都是用来上下打点的。粉饰战报(通常是缩小战果)、恰到好处地要官,合情合理地安排自己人……等等。
朝廷的政治斗争,说到底,是为了财。
比方讲,东林党把持了大明的商业和海外贸易,所以,不许朝廷收商税(包括矿税)、坚持禁海策略,动辄就说朝廷不能与民争利。然后坐视加派辽饷等负担一层一层加在底层人民身上,甚至逼反了人家都不悔过。
在这帮人眼里,你没吃的可以去死啊!你怎么可以造反!或者说,在他们眼里,底层并不是民。他们所谓的民,只包括士绅阶层。
而姜骧却不需要争夺利益,因为他根本不缺钱。所以,这些政治斗争,他没什么兴趣。他在乎的只有一点:积蓄力量、扩充实力!谁也不要阻挡他扩充实力的步伐!
年末,横山军(现在其实应该叫延绥军了)全军完成大换装。除了重骑兵和重步兵,全军装备制式板甲和头盔。这使得横山军变得特别好辨认,只要一看那明晃晃的一片板甲,就知道这个是横山军了。在这个年代,整个东亚,也不会有重样的军队。
全火器的第三旅经过了多轮整训,基本已经适应了火器和冷兵器结合状态下的作战。
训练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火器的种类还是相对少了,对于一些基层反应上来的需求,姜骧基本上一看就明白将士们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第一个,是短小精悍的近身防卫火器。这个需求主要是各级军官和骑兵提出的。明白,燧发手枪嘛!其实明军也有火铳,也有手铳,但用过了自家横山造以后,全军上下都觉得这不是同一个东西!咱那个就不能叫铳!你没看总兵大人也没叫那玩意儿火铳。
第二个,是火炮的种类太少了。虽然拿破仑12磅炮威力不俗,但很多时候显得有些浪费而且不利于山地机动。一线部队认为应该增加更小口径的火炮,放到营一级去掌握。这个需求很合理,能造12磅炮,当然造更轻便的6磅炮也没有问题。
第三个,是重弩营的奇思妙想。他们在观察了火枪兵的射程和射速后,发现燧发枪的射程是不如神臂弩的,就想象着能否把燧发枪造大一点,射程和威力赶上神臂弩,然后在第三旅也可以搞一个重枪营,弥补枪和炮之间的火力空隙。
姜骧看到这个需求的时候不禁一呆……这尼玛,不就是抬枪吗?这个……确实可以有!造抬枪确实不难,只是,咱真的需要这么凶猛的火力吗?
最终,姜骧还是决定把这些东西都造出来,并且彻底形成火力体系。
旅级火力:
重炮营:配备拿破仑12磅炮,负责覆盖1-2公里范围
重枪营:配备抬枪,负责覆盖400米—600米范围
营级火力:
轻炮营:配备拿破仑6磅炮,负责覆盖300-800米范围
火枪营:配备标准燧发枪,负责覆盖200米以内范围
自卫火力:
骑兵左轮枪:枪管加长的左轮燧发枪,预装弹6发
步兵左轮枪:正常长度的左轮燧发枪,预装弹6发
这个时候的左轮可不是后世的左轮,实际上造出来比姜骧印象中的左轮整整大一圈!大致相当于古装剧里那种古老手铳的尺寸。而骑兵左轮则还要长一截,大致相当于一把现代微冲的尺寸。
弹种:
炮弹:包括实心弹、引信延迟版开花弹、霰弹、榴霰弹
子弹:除抬枪外,所有枪械采用12.7毫米口径制式米尼弹,抬枪采用专用25mm米尼弹
整个系统火力规划完成后,毫无疑问,又面临新一轮的军队整编以适应全新的武器系统。
不过这一次为了不影响总体战力,也避免步子太大扯到蛋,整编涉及到的仅仅是第三旅。而其他三个旅,则只是下发了一些单兵左轮给各级将官装逼……
第三旅:
旅长:游击将军姜让
下含:
第三重骑兵营:500骑,一人三马
第三轻骑兵营:500骑,一人双马
第一重炮营:500人,5人一门拿破仑12磅炮,共100门大炮,一人一马,另每门大炮配驮马2匹
第一重枪营:300人,三人一杆抬枪,共100杆,一人一马,另配100匹驮马
第一火枪营:550人,一人一马,含10门拿破仑6磅炮,另配10匹驮马
第二火枪营:550人,一人一马,含10门拿破仑6磅炮,另配10匹驮马
第三火枪营:550人,一人一马,含10门拿破仑6磅炮,另配10匹驮马
第四火枪营:550人,一人一马,含10门拿破仑6磅炮,另配10匹驮马
第三辎重营:3000人,配备单兵左轮,1000辆四轮马车
合计:7000人,战马5500匹,驮马2340匹,四轮马车1000辆
暂时只整编这个一个旅看效果,等实战检验之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姜骧的部队,最终肯定是要全部火器化的。但冒然全军火器化,风险很大。毕竟从上到下都没打过纯火器的战争,即便姜骧自己,也只见过影视剧里的场景。
理论上,后金骑兵,是这个时代东亚的最强军队,没有之一。如果与后金骑兵碰上,自己的火器部队到底会遇到哪些问题,目前是不得而知的。不经过实战,就不能妄下结论。何况当前的产能也有限,一年装备一个旅的节奏应该是大致可以的。
猥琐发育几年,几万纯火器部队直接横推后金,你说你是骑兵,打不过还能跑?不好意思,我也是全骑兵的机动军团!您跑不掉!基本就是这么个计划。什么阴谋诡计、合纵连横……姜骧表示,不感兴趣!能用火力解决的,干嘛费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