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康安排别驾阎温出城,亲往刘营,面见益州牧刘釜时,刘釜正在街亭大营里,同泠苞、杨怀、刘枫、刘循等将领,以及到来的马腾等凉州军阀,商议军政要事。(注1)
街亭得手后,本地四通八达,成为了刘釜战前的实际指挥之所在。
但看街亭的行军官舍内,众将云集。
除过益州本部大将,召集来的马腾等将,亦是居内,正襟危坐。
上首位置,依旧是随军主簿仲长统,介绍完战情之后,刘釜按照同幕僚商议好的进攻安排,于众人注视下,他从案几畔站起,道:
“诸位,情况如仲主簿所言,右扶风固守下,外有平关中郎将从兵临华阴,以阻援来的许攸、荀攸部。
时下正是从武功、甘亭、云阳,此中三个方向,兵围长安的好时机。
严将军、高将军、庞将军,而今得令,必以袭许诸。
许诸若是败退,那还可以再次切断蓝田谷李典部同长安方向之联系。
我之建议是,由泠将军主持好凉州如金城,张掖等方向的战事平定,马将军同处北地,继续主持好对南匈奴之防范。
诸君等,随益州大部一道,一方驰援槐里,辅助好吴将军,以歼灭曹洪部。一方绕道往华阴,协调平关中郎将,守卫好临晋等地,阻击河东和河南来敌。”
刘釜的安排之下,官舍内,无人起身异议,大都颔首不已。
实际在进军问题上,刘釜同泠苞、马腾等人,私底下早有过讨论。
在凉州大部,因攻取或投效得手后,重点自然放在了关中。
阻断河东、河南方向的朝廷援兵,让到来的曹洪与许诸部,外有钟繇部孤立无援,逐个击破,然后将关中掌握于手,也是刘釜在到来街亭当日就制定下的计划。
从旁看去,只能说马腾等人的投诚,实在太及时了!
凉州局面的逆转,让刘釜当下才有机会腾出手来,以专门对付关中敌人。反之的话,两方作战,不论战线漫长,粮草消耗,就是兵士人数都会过于分散,而导致益州军的战力,无法全面发挥。
以马腾等人之投,更是直接弥补了刘釜在骑兵方面之缺点。
刘釜命令一下,各方军将当即行动起来。
而今在街亭的聚集之众,已达三万。
除过一半原左路益州军外,大部分都是马腾等凉州军阀混合之部。
于当下,自是接受刘釜的统一调度。
至于刘釜本人,暂还没有直临槐里前线打算,他需要亲自坐镇街亭,除过方便指挥各方战事外,还有震慑新加入的关凉军阀之意。
人心思动。
关凉军阀之加入,他可大胆用之,但不能全信。
给予马腾等人重任,是他信任的第一步,马腾等人唯有拿出战果,才能让之接受。
归于刘釜帐下的马腾等人,同样明白这些,遂在争取个人利益之外,以倾尽全力助刘釜成事,便于积累更大的政治资本。
毕竟政治,本来就是一种投资和押宝。
这边事情刚刚安排完,不到半日的时间,正在查看诸葛亮从成都送来书信的刘釜,忽然收到了上邽马虎消息。
凉州牧韦康,遣人出城,以请见他本人。
来者正是凉州别驾阎温。
对于阎温,刘釜早闻之大名。
凉州有“二阎”,一个是韩遂手下大将,几次杀掉马超的猛将阎行。另一个则是博学多识,以忠义闻名的阎温。
前者当下依旧在韩遂军中,上次邓芝与之交战于五溪聚,正是阎行大军赶来,才让邓芝不得不率部后退。
后者为凉州本地士人,当下为凉州别驾,算是韦康的左膀右臂。
现在韦康派遣阎温而来,目的不言而喻。
刘釜明白,这当是他近些时日来,让马虎所行,起了效果。
上邽城,从外部攻破,很是困难,唯有从内部瓦解,方省时省力。
而马虎依照他所说计策行事,正是直接攻破上邽城内人的人心,其中也包括韦康之决心。
韦康想要死守上邽城的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人心齐。
当人心不再齐时,必以乱生。
收到马虎信罢,刘釜派出一队賨卫,亲自前往上邽迎接,以示重视。
隔日间,当阎温到达街亭时,刘釜更是直接出城相迎。
在往街亭途中,遇到益州牧刘釜的亲卫来护卫,阎温本人心情即有些复杂。
而今再见刘釜又亲自出关城来迎,阎温精神又一震动。
但第一次面见刘釜其人,体态修长,气度不凡,全身从上到下,都有种让人折服之感,所行所为所见,便是让他本人,也觉有种特别的魅力。
便以见之,突生一种信任之感。
且想到刘釜身份,大汉宗室,益州牧,安南将军等一些列身份,阎温忙先下拜道:“凉州阎温,见过刘使君!”
刘釜面带笑容,双手将阎温扶起,目中带着回忆道:“阎君乃是天水贤良,釜早闻大名,但迟迟未能相见。
而今汉室微存,关凉之地,受羌人、匈奴之犯,釜以兵而入,受百姓之邀。
可曹公竟以派曹洪、许诸等人而战,长安钟君,韦君皆以误会而行兵事。
便是前番釜过上邽,本以入城拜见韦君和阎君,奈何同属于大汉子民,但因事,却刀剑相见。
此所谓釜不欲也!
当今大汉天下,兵事不断,见百姓离苦,汉室微存。
此亦为釜所不欲也!
而以关中、凉州战事久,胡羌、匈奴来犯,吏治荒废。
此同为釜所不欲也!
以釜于南中治,蜀内治,阎君当得耳闻。
得民所盼,釜以个人能力所及,又何以置关凉百姓于不理?
许都朝廷不作为,曹公兵向冀、并。
那釜便来做!”
面对刘釜之言,阎温知道其中大多为实情。但里面自含不少刘釜主观意念,在这一方面,阎温明白此行之重要,遂没有反驳。
而在表露个人胸臆后,刘釜请阎温与他同坐马车,回往街亭关城。
等到了官舍,阎温寻到机会,将韦康的亲笔信,递给了刘釜。
刘釜看罢,心中一松。
韦康通晓大义,终于还是走到这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