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接前文,胡宗宪这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抗倭、抗倭、抗倭,针对这事儿,他做了很大努力。
首先,针对倭寇来去莫测,神出鬼没,沿海地区随时可能遭受倭寇烧杀抢掠的情况,胡大人毅然决然决定建立沿海防御系统。
他组织人员把沿海倭寇的情况、地理形势和针对抗倭的措施,编成一部书籍,定名为《筹海图编》,以指导抗倭战争。
同时,修缮兵甲,打造战船,造战船千艘,配置火器,比如佛郎机、鸟铳、火炮、喷筒、火箭等等。
由俞大猷、戚继光分别统率巡视海洋,在沿海设立哨兵,设置烽火门、小埕、南日、浯屿、铜山五大水寨,派军队驻扎扞卫海岸。
在浙江沿海设海盐、澉浦、乍浦三大水寨,招募苍山、福清等船78艘布阵于各个港口。
以参将、总兵统率,不拘于倭寇有没有来,到那时间战船就得外出巡视,明朝真正的水师就是从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
其次,减免百姓负担,嗯,有一说一,胡大人虽然贪财,但他不贪百姓的钱,最多,坑一把朝廷,所以,尽管他有错,但后世对他的观感总体来说……不算差。
言归正传,自公元1556年开始,朝廷为了抗倭,额外增加赋税,加上其他名目众多的赋役征发以及严厉的海禁,沿海百姓被朝廷敲骨吸髓,生路几近断绝,部分百姓甚至被迫加入倭寇的行列中去。
而这个时候,朝廷中,不管是修仙的皇帝,还是严嵩这样的奸臣,甚至是徐阶这样的忠臣,都不管,就很漠视。
反而是胡宗宪这个贪财好色的总督,深感问题严重,奏请朝廷宽限征收江南地区历年所欠赋税,并减免倭患重灾区的钱粮税收。
在胡宗宪的争取下,朝廷除了因自然灾害对东南沿海地区减免赋税外,又多次在倭患严重地区大规模减免赋税。
同时,胡大人还根据实际需要,裁减水陆官兵,以减轻百姓负担,如公元1557年10月,奏请裁去部分士卒和岁费银两多达四十九万九千余两,有力地调动了百姓的抗倭积极性。
说白了,如果胡大人不管这事儿的话,很有可能朝廷令人剿灭倭寇,剿着剿着倭寇还变多了,就很……无语!
再次,赏罚分明!
公元1555年正月,柘林倭寇进犯乍浦、海宁,攻破崇德县,杀死官兵多人……很丢脸。
因此,胡宗宪奏请,将失职的人治罪,不管是巡抚、指挥、参将、还是把总这样的低阶军官,只要有错,都要治罪。
同时,他对抗倭有功的官吏却不吝啬于提拔重用,如知县杨藏、千户周勇、监生乔镗等人作战有功,不吝重赏。
吏员吴成器敢死善战,他给提拔入郡府任职,唐顺之战功卓着,他奏请升迁佥都御史。
即使对同一人,他也是赏罚分明,比如公元1555年7月,倭寇攻破杭州北新关,提督李天宠因为贻误军机被他弹劾。
同年11月,倭寇劫掠绍兴府各县,李天宠率军斩杀、生擒三百多只倭寇,胡宗宪上奏为李天宠请功,就是不知道这位李天宠李大人是不是跟张经张大人一起被杀那个。
最后,平息两浙倭患!
前文说过,要想平灭倭寇,徐海和汪直这两个大海盗不得不除,徐海这货经过胡大人的努力,已经被逼投海。
而汪直,因为徐海势力已经被剿灭的原因,汪直的势力在外孤立无援,一时间进退维谷。
正在此时,胡大人故计重施,遣人前往倭国招降汪直,许诺为汪直请封官号,允许通商互市。
迫于明军兵威日盛,以及利益官禄的诱惑,汪直最终投降了,至此,汪直、徐海部倭寇基本消灭,两浙倭渐平。
然而,让人无语的是,汪直回到明朝境内后,很快被时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所擒,随后被处死。
死个汪直倒不是什么要紧事,但要命的是原来那些倭寇都听汪直的,只要汪直投降,倭寇的祸患立刻就解决了。
你就算要杀,起码也得等朝廷找好替代汪直的人吧,可惜,没有,于是汪直死后,倭寇群狗无首,再次卷土重来。
胡大人和徐谓军师气疯了,麻蛋,俺们是单纯想杀汪直一个人吗?是要消灭所有倭寇啊魂淡,这一刀砍下去,你是爽了,俺们以前做的努力算毛?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两人只能一边痛骂某位王大人,一边加紧备战,扫灭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