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碎嘴子!”
赵彦无语,咱就好好排个榜,你们倒是啥都能吵起来,饭吃得太饱?
视频:
少年初入学,见学宫中祭祀的乡贤欧阳修、胡铨等人画像,羡慕非常,自此立下志向,要位列其中,做大丈夫。
刻苦读书十余载,一朝科举试,挥笔万言书!叫天子阅后大喜,直呼:此天之祥,乃宋瑞也!钦点其为进士第一,榜首状元郎。
也因为宋理宗这句话,自此文云孙之名不复,取而代之的则是名传后世的文天祥,字宋瑞。
开庆元年,蒙古分兵三路,大举南侵,宦官董宋臣建议宋理宗迁都避难,朝廷里没有人敢非议这件事,唯有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他上书请杀董宋臣,以振军心。
因为建议不被采纳,他自请回乡,不被允许,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但同时董宋臣升官为都知,他再次上书也未果。
随后几年,他外放地方,权臣贾似道跋扈,他上书弹劾,遭贬,几经沉浮,终于于三十七岁时上书致仕。
可惜,天时不与,寄情乡里不得,三年后元军大举南侵,国土沦丧,国家危亡,他散尽家财招募将士勤王救驾。
有朋友劝他说如今元军势大,大军压境,你领着万余乌合之众怎么抵挡,与驱羊同猛虎斗有什么区别?
他回答:吾亦深明此理,然大宋养士三百载,国势将倾,而无一人一骑入卫,吾深以为憾,因而自不量力,以身殉国,望天下忠臣义士知后能奋起护国,如此,大宋可安。
他还是没听朋友的劝告,带着一万所谓的乌合之众入京勤王去了,数百后也有一个文官,带兵勤王,可惜两者都没有如愿,国,还是亡了。
此时的南宋朝,先后离世两位帝王,即理宗、度宗,进入恭宗赵显执政,元军大举进兵,南宋此时又无孟珙这等擎天之柱,抵敌不住,加上汉奸不断,争相投敌,宋朝,已经走向末路。
此次元军南侵不久,宋元便已议和,文天祥入元营与元军主帅伯颜商讨,因面斥伯颜,使伯颜恼怒,被囚,于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伯颜:看吧,这就是证据,明明宋廷都快亡了,他还敢骂我,不抓都没天理。
没人理他,一是喜欢说话那几个此时都在静言,二是面对这等王朝末路,英雄悲歌,没几人有那谈性。
不久后,元军大军压境直逼临安,宋恭宗与谢太后出降,说来也是奇事,大宋朝得国与柴氏孤儿寡母,失国也是孤儿寡母。
皇帝都降了,按说这些个忠臣义士也不该折腾了,但显然元军和往常王朝末年改朝换代不同,这是两个不同文明的碰撞,两个民族的碰撞,也是草原第一次统一中原,君临天下。
因此,这些亡国的孤臣不降,数十万军民未降,在江西、广东这些南方地域聚兵反抗,拥立恭宗异母兄赵昰为帝。
文天祥参与了拥立赵昰,可临入朝时张世杰却不许,只升其为右丞相,继续领兵抗元。
未几,赵昰死,陆秀夫、张世杰继续拥立赵昺为帝,陆上国土保不住了那就待在海上,即崖山。
此时文天祥抗元兵败被擒,张弘范感其忠义,将他押赴元大都,试图让忽必烈劝服他归降。
同时,因为抗元,文天祥痛失至亲,唯一的儿子离世,英雄绝后,便是妻女也落到了元朝手里,入宫为奴。
海瑞:英雄末路总是悲,可叹英雄无后,倒是那些小人摇身一变宋臣变元臣,继续享乐享福,何其不公。
谈迁:青史昭彰,不会忘记英雄,也不会忘记小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全凭自选。
囚于大都三年,威逼利诱,什么诱惑都有,美人财富,权势荣华,只要他答应,一切唾手可得,可他不在乎,枯坐囚室,无动于衷。
利诱不成,自然免不了威逼,可一身傲骨,气节长存哪会屈服于此?
利诱不成,威逼再不成,元廷终于出动了杀手锏,宋恭帝、以及文天祥之女,一个是旧主,一个是女儿。
忠君之念,骨肉亲情,这要如何?一般人面对这样的一幕,大抵便是降了,可文天祥没有,面对恭宗他只回了一句“圣驾请回”,面对女儿的书信,他亦只是书信一方。
痛断肝肠?必然有过,他明白只要降了,妻女必然可以回归自由身,而不是在元廷宫中为奴为婢,受尽苦楚。
可他不降,或许他一生唯一对不起的就是至亲,一如李定国,抗清十余载,妻女被杀,儿子战死,一如于谦,蒙冤而死,子女发配,忠臣,英雄,似乎老天非不让他们好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一如正气歌,一口浩然气,贯传千秋史!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人站出来不屈抗争,或许当时会有人笑他们傻,笑他们痴,但若是没有这些人,这个民族还有什么未来?还有什么希望?
一如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一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如张巡,坚守睢阳独抗十数万强敌,灭敌十二万,便是冒天下之大不违,也牢牢坚守着江淮门户,直到死!
一如阎应元,江阴八十一日,十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终于,忽必烈也似乎没了耐心,于至正十九年将其处斩,临刑之际,他尤为从容不迫,面南而拜,坦然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