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内,李侃端坐在龙椅之上,聚精会神地聆听着王抟的汇报。
当听到最后一个字时,他的面容稍稍松弛下来,流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既然合约已然签署,也就不必再刻意为难他们了,放他们安然离去便是,依时间来推算,李嗣源想必早已展开行动了。”
王抟皱起眉头,拱手说道:“陛下,臣觉得此番赤焉表现得如此爽快,其背后恐怕根本未曾打算切实履行这份协议!”
李侃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道:“朕从未奢望仅凭这区区一纸协议便能换取长久的和平,终究还是要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来说话!”
李侃将目光转向一旁的裴严恒,“关于黠戛斯那边,务必要妥善处置,此次就由裴少卿率领使团随李归唐一同北上。”
裴严恒闻听此言,连忙躬身施礼,“遵旨!此次出使黠戛斯,不知陛下可有什么特别的叮嘱?”
李侃缓缓站起身,“诸位,请随朕移步至偏殿。”
几位大臣不敢怠慢,纷纷紧随其后,鱼贯而入。
这座偏殿乃是李侃专门用来存放各类地图之所。
一踏入其中,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高达数米的巨型地图,它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
李侃径直走到这幅地图跟前停下脚步,然后回过头来,看着身后的众臣,开口问道:“你们可知道从黠戛斯王庭到达长安城究竟有着多远的路途?”
面对李侃突如其来的发问,众人皆是一愣,面面相觑起来。
对于这个问题,无人特意去做过深入了解,一时间,整个偏殿陷入一片沉寂之中。
裴严恒小心翼翼地开口道:“李归唐一行人骑马从王庭出发,日行百里,抵达长安花了三月有余,以此推测距离有七八千里之遥。”
李侃点头道:“此次李归唐一行南下,绕过了葛逻禄和拔悉密部,行程八九千里,一个来回需要半年时间,这么远的地方,你们可曾想过朕为何要答应其归顺?”
王抟满脸疑惑,“臣着实不解,黠戛斯近万里之外,人口不过百万,地广人稀,极寒之地,朝廷根本收不了太多税收,除了能得到一些优良战马,实在想不到有何其他好处。”
杨行密也附和道:“陛下对漠北免税五年,只征收少量战马,可一旦契丹和喀喇汗国被征服,战马根本不愁,而且届时十余万铁骑没了对手,军费开支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他几位大臣虽未说话,但脸上的表情已经很明显,黠戛斯这种近万里之外的部落,许其藩国地位即可,收归朝廷还需要倒贴官吏俸禄。
“呵呵,你们可知黠戛斯曾经掌控的地域有多大?”
杨行密瞥了一眼地图,“看起来与西域和吐蕃加起来差不多!”
李侃拿起杆子点了点地图,“你们可知道这片区域有多少河流与草原?”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问题谁能知道,只怕李归唐自己都不清楚。
李侃指着地图说道:“当年太宗击灭薛延陀,于回纥地设六府七州,地域何其广阔!”
“骨利干部的余吾州境内有一湖泊名小海(贝加尔湖),面积约相当于十几个太湖大小....小海以南还有数十条河流...”
“黠戛斯王庭(阿巴坎)以东有一条河流名剑河(叶尼塞河),长度与黄河相当,大小支流上千条...”
“如此大的面积,如此多的河流,诸位想一想可以灌溉多少耕地,培育多少牧场,养活多少百姓?”
众人闻言皆满脸震惊,内卫指挥使杨广奇也满腹疑惑,内卫对黠戛斯境内的山脉河流根本没有汇报过,典籍上也没有太多记载,从未去过黠戛斯的李侃又如何得知那里的情形?
“千年以来北方民族动乱的原因除了个别人的野心勃勃,主要就是资源和人口的争夺,北方以牧业为主,一旦遭遇天灾失去了草场,大量牛羊死亡,牧民为了生存必然南下抢夺粮食。”
“受太阳黑子影响,这样的天灾大约每十一年爆发一次,每百年一次大爆发。”
“让北方牧民吃饱穿暖,战争就可以减少一半,若是再开通商路,让其以牛羊等畜牧品换取中原的瓷器、茶叶、丝绸和粮食,则互惠互利!”
“中原爆发战乱,除去个人野心,天灾是一方面,土地兼并也是一方面,待平定契丹与安西,没了战事,人口定会大量增加,土地分配只会越来越少。”
“朕之所以要收复黠戛斯旧地,就是看中了其广袤无垠的土地和众多河流。”
“将北方部落逐渐转变为半牧半农,既可以减少对草原的依赖,也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还可以安置不断增长的人口。”
众臣听闻李侃一番话语,皆恍然大悟,裴严恒钦佩地说道:“陛下深谋远虑,此乃造福千秋万代之计。”
李侃神色严肃:“裴少卿,此次出使黠戛斯责任重大,你不仅要传达朕的善意与期望,更要仔细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尤其是那些适合开垦耕种之处。”
裴严恒恭敬应诺:“陛下放心,微臣定不辱使命。”
李侃转过身,又指着地图道:“此次你们经伊吾(哈密)北上,沿途绘制地图,标记大的河流与湖泊,寻找适宜建城之地。”
裴严恒有些惊讶,“陛下打算在黠戛斯境内筑城?”
李侃点头道:“黠戛斯称霸漠北仅十余年,究其原因就是逐水而居,没有对各部落施行有效管理。”
“牛马需要驯化,人也需要教育,伊吾距离黠戛斯王庭尚有三四千里,中途皆草原荒漠,物资运输不便,行商也很艰难。”
“为了将北方部落分割教化,促进商业发展,筑城势在必行!”
“从伊吾向东北行进,每百里设一大型官驿,五百里设县筑城,一千里设州筑城,黠戛斯王庭按照中州的规模修筑城池。”
“按照朕的初步设想,伊吾至王庭共建造四座州城,四座县城,三十个馆驿,三座军镇!”
户部尚书孙偓瞬间有些头大,“陛下,这....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
李侃看向众人,神色严肃:“朕知此事不易为众人所理解,但朕希望诸卿日后行事之时,莫要只看眼前利益,我大唐若欲长治久安,必得以长远眼光布局天下。”
“修筑城池一是为了有效治理各部落,二是为了防御外敌,三是方便行商!”
“相比起北方的稳定,这点钱算不得什么,五年或十年之后征收的税赋足够填补这次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