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华神君虽然是伏辰神君的弟子,但在神魔大战期间的修为却连渡劫境界都没有到,所以当时并未参战,她不知伏辰神君在神魔大战的战场上作出此事的背景,不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
大战过后的休养生息时期,伏辰神君开始广收弟子,要将自己花费心血整理出的“别人家的传承”给传承下去。
但灵华神君不在学习“别人家传承”弟子之列,她一开始选择的就是继承伏辰神君的衣钵,并没有学习别人家的传承的愿望。
另外,她因天赋所限兴趣所在,并未研习伏辰神君的看家本领“卜算之术”。
可她于阵法一道天赋了得,是伏辰神君的得意弟子,专攻奇巧偏门的阵法,并自创了不少绝世阵法,比如,禁止时间回溯的阵法、奇巧幻阵、秘境杀阵等等。
弈阳神君和武易神君所到的那处传承遗迹,就是伏辰神君和灵华神君一起设置的,那时俩人已经结为道侣,都还未曾陨落。
伏辰神君设置完传承遗迹之后,却突然卜算出后世有“血魔之祸”,还隐隐指向他的徒弟兼道侣灵华神君?
他当时并不知是哪里出了差错,旁敲侧问了一下之后无果,亦不敢深问自己的道侣灵华神君到底哪里跟血魔有关联。
而且他深信灵华神君是绝对不会跟血魔扯上关系的,但是天机如此他不得不相信,他的卜算之术出神入化,不可能出差错。
于是伏辰神君背地里千辛万苦寻找到破解血魔的克星——血蛊,并将血蛊卵以特殊手段保存,放到传承遗迹之中,并写明为何要这样做,希望得到他传承的人能够替他消弥这场祸事。
这血蛊来自于第二代神时期的一个特殊的人族。
那个特殊的族群被血魔所圈养,长期被血魔收割人命,割了一茬又一茬。他们被当作人类养殖场里圈养的牲畜一样的生灵,但他们是有灵智的生灵。
族群里的人从出生开始起就面对着死亡终点:成为血魔的口粮。
他们的命运非常之悲惨,所有族人都愤怒于天道的不公。
但是血魔本身就是一个可以游离于天道规则之外的邪恶生灵,天道对它也毫无办法。
所有族人都在跟这不公的命运作斗争。
他们无意之中发现“收割现场”有一种小虫能免疫血魔之气,便花费心血培养这小虫,让它适应血魔之气。
很快这个族群发现了一个规则:凡天生地养的生灵必有克星。
那么血魔应该也不例外。
他们倾全族之力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用血魔出生之地的伴生草来喂养小虫以繁衍出更优秀的品种。
在这个族群的不懈努力下,花费了数代人的心血,终于用培养蛊虫的方法得到最后能克制血魔的蛊虫。
这蛊虫丝毫不惧血魔之气,遇到血魔来临反而愈发强悍,并且跃跃欲试表现出极强的战意。族人们推测一旦血魔被这蛊虫沾上,其本体会被它们瞬间蚕食殆尽。
可惜这蛊虫最终却没能派上用场,因为血魔不久之后就在神魔大战中被封印了。
而天庭众神不会为了他们的心愿再去冒险打开封印,把这蛊虫投进去试一试效果。
因为血魔在神魔大战之中不是最厉害的,却是最难缠最难搞定的魔头,神界牺牲了好几位神才封印了它,众神根本就不会碰那个封印大阵。
族人们为了不浪费心血,也为了铭记耻辱,把这个方法和蛊虫都传了下来,一代又一代,当作使命一样传承。
很幸运,他们等到了自己的使命终点:神界的伏辰神君找到了这个族群,并拿到了蛊虫卵和培养方法。
但是伴生草,伏辰神君却没法传下来。
血魔的出生之地,是个很特殊的地方,不然也不会孕育出血魔那样的邪恶生灵。如果想要保存伴生草并传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伏辰神君起初想到了一个办法:将那块地方封印隔绝起来,阻止外来的破坏,却又不会让伴生草失去生长环境。
他在传承遗迹之中只留下了封印伴生草的地址。
可是之后他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卦象的天机指向千万年之后才有血魔之祸,那么随着岁月流逝,世事变化无常,转瞬间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伴生草很可能会绝迹。
伏辰神君很苦恼这个问题,直到陨落之际,他才留下后手:以他自身的神体为容器,散尽一身的神力炼制出了一方独一无二的小天地,将一部分伴生草移植到了容器之中永久保存。
很可惜,他却没来得及将这个信息传回那个传承遗迹之中。
这个藏有伴生草的“小天地”无人知晓在何处。
直到弈阳神君卜算之术大成,才知道伏辰神君当初留下了后手。
…………
至于伏辰神君不曾参透的问题“为何灵华神君会给后世带来血魔劫”,弈阳神君拿下武易神君搜索他的记忆之后,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得来一个推测。
灵华神君曾经背着她师傅伏辰神君钻研破解“别人家的封印阵法”,毕竟第二代神时期有很多阵法和绝学,破解别人的绝学很能证明自己的实力,也能拥有成就感。
很不巧,那个“很有难度、很有挑战性的”封印血魔的阵法,被她挑选来作为练手之用,结果还真让她破解了这个封印阵法。
但灵华神君不曾学习过那些封印阵法,不了解具体背景,并不知自己破解的是个什么样的封印阵法。
破解成功之后,她不想浪费自己的心血,就传了下来。可是她自己本来就不清楚,又没有加详细的备注(弈阳神君后来拿到了她的传承玉简就没有看到特殊的备注),导致后来被一知半解的武易神君给用上了。
而武易神君拿着能够破解封印血魔的阵法,却不知道这个封印阵法代表着什么,一不小心就犯了个低级错误,结果却是犯下了一个“弥天大错”。
当初天庭众神所询问的那个古老阵法,就是封印血魔的阵法。
神君们游历各处,找到前代神的遗迹是常事,讨论遇到的各种古老阵法,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武易神君得知有这样一个“似曾相似”的阵法之后,就想试一试,练一下手。
他暗中跟提出这个阵法的神君打听之后,得到了阵法所在地,并独自前去破解了这个阵法。
另一方面,弈阳神君当时听闻武易神君对这个封印阵法有一些见解时,也只是有一丝惊讶而已,并没有太在意。
弈阳神君当时的想法是这样的:既然俩人曾进过同一处遗迹,武易神君也应该得到了第二代神的什么传承,应该知道神魔大战的历史,了解这个阵法不足为奇。
弈阳神君当时一个疏忽,就把这件事给抛在脑后了。
他还未曾想到武易神君竟然是得到了他徒弟灵华神君的传承,武易神君虽然在众神会上时侃侃而谈,其实对封印血魔的阵法是一知半解。
而且,他完全没有料到武易神君会脑子进水去破解封印阵法。
事后弈阳神君无数次后悔,恨自己当时没有多想一想。
这件事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在,俩人进过同一处神之遗迹,但是却没有事后相互打听彼此得到了什么。这是神界的忌讳和不成文的规定:同进一处遗迹,谁也不会过问别人得到了什么。
弈阳神君只以为那是第二代神时期的遗迹,或者都是伏辰神君的传承,哪里会想到是两处不同的传承。
伏辰神君根本就没有提及过他徒弟兼道侣也设置了一个传承在隔壁!
那时他并不精通卜算之术,正在艰难地学习这个法术,在谈论阵法之后的某一天,他闲来掐指一算,隐隐察觉到天机大变:血魔劫到来了。
他大惊之下,把伏辰神君的传承玉简和各种叮嘱拿出来反复查看之后,觉得武易神君很可能是得到了伏辰神君的徒弟灵华神君的传承,那个“血魔之祸”很可能是指向武易神君。
他追查到那个封印阵法之处,发现自己确实疏忽大意了:血魔和心魔估计都已经被“放”出来了。
那时候他已经参选界域之神,他手头上并没有证据证明是武易神君放出了血魔和心魔,完全是凭借他的猜测。
一方面,这涉及到第二代神的传承说出来会让众神眼红;另一方面,他和武易神君都是参选者,一个不慎他这么说还会被误会是攻击对手的小人手段。
弈阳神君无奈之下开始着手寻找培养血蛊的伴生草,他得到传承没多久就被打了个猝不及防。
果然如伏辰神君所料,他留下的那个封印伴生草之地的阵法早就已经随着数千万年的时间而湮灭,伴生草早已经绝迹了。
弈阳神君一筹莫展,满心懊悔。
可是不久之后,不起眼的心魔把火烧到了他头上:从未被伏辰神君这位第二代神放在眼里的心魔怂恿武易神君设计杀了璇玉道君,意图让他陷在情关,放弃竞选“界域之神”的神位。
从此之后,他就开始忙着复活璇玉,找到杀璇玉的真凶,无暇他顾,就此退出界域之神的竞选。
而伏辰神君不知道出于什么缘故,在传承之中只是给出了养魂护体阵法,重铸肉身的阵法,却没有提及“复活大阵”和“阴界漏洞”之事。
但是弈阳神君从种种蛛丝马迹之中得知,修士界的那个传说是真的,那位死而复生的大乘修士就是伏辰神君的徒弟——灵华神君。
可是璇玉被杀之后,武易神君并没有就此放下对弈阳神君的攻击,反而变本加厉,蒙蔽挑唆了一腔正义又冲动无脑的缇萦神女,让她“无意之间”闯进弈阳神君的“养魂护体大阵”,误会他在布邪阵残害生灵以滋养璇玉的魂魄。
毕竟那是第二代神时期的阵法,还真没有哪位神能看得懂其来历,再加上武易神君的诡异手段,能不受蒙蔽的神真没有几个。
弈阳神君跟缇萦神女苦苦解释,缇萦神女不听他的自辩,认为他是诡辩,被情所困,不愿意面对璇玉的离世,还让他早日向天庭自首认罪。
不久缇萦神女就向天庭举报弈阳神君“以邪阵残害生灵”。
随后受天庭派遣调查真相的九叶神君,也同样被武易神君使手段给蒙蔽,他的调查结果与缇萦神女的举报属实。
弈阳神君因此被开除神格,并被逐出天庭。
之后不久缇萦神女失踪,天庭以时光回溯搜寻无果。
在武易神君登上界域之神的神位之后,接着九叶神君也失踪并下落不明,同样搜寻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