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人人都在奉承苏公子,他则独自坐在最后,面容肃穆,静静地品茗。剩下七个人中,忽听有人道:“茶为百草之首,万木之心,不如以茶为题,各人做诗一首,以此助兴,如何?”
乔山闻言,微微蹙眉,起身道:“今日苏公子光临,我等开心之至,以茶为题做诗未免拘谨了些,不如各人吟一句写茶的好诗,一起品读,岂不更加轻松惬意?”
众人互望一眼,连连称是。
这些才子虽然品性不高,但既然能称作才子,还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做几首诗没有问题,但是他们却忘了苏公子这个半调子,背诗都成问题,叫他做诗岂不是让他下不了台面。亏得乔山机警,经他一说,大家也都明白过来,纷纷附和。
“那我便先来一句。”乔山双目微阖,吟道,“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言毕,便有人道:“此乃孟载先生所作,先生乃元末十才子之一,诗风清俊纤巧,满腹经纶,可惜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实乃我等后辈之憾事。”
众人唏嘘感叹。
此时有人接上一句:“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
“好。”说话的正是姚年。白素不由望向他,此人不屑攀龙附凤,专心学问,听到好句,忍不住拍案称绝,只听他徐徐道,“和平雅淡,词意融洽,语不雕馊,气无脂粉,出乎性情之正。”
乔山也颇为赞同:“老成熔炼,静之先生之才学似在十子之上。”转向姚年,“姚兄乃我中翘楚,胸中必有好句,吟来共赏一番?”
姚年方才忍不住出声已觉不妥,此时便有些尴尬,摆手推辞。众人相劝,他才淡淡道:“在下一介书生,毕生所求不过‘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众人交首称赞,白素也不由眼前一亮,投以赞赏的目光。她一个现代人,诗词什么的只会几首语文课本上的,但刚才姚年念的那两句通俗易懂,白素一听就觉得有意境。
一圈下来,轮到苏公子,众人力捧。
苏公子虽说书看了不少,能背出来的诗却没几首,做诗对他来说还简单一点,闭着眼睛瞎说一通,反正没人敢说不好。苏公子也不逞强,扬手一指:“素素,你就替本公子念两句来听听。”心里还不忘安慰自己:如此更显得本公子有身份嘛。
白素正好记得两句,还是当年高考时,老师划出来的重点。她下意识地看一眼姚年,从桌上拿了一杯茶,念了出来:“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众人只顾着恭维苏公子,根本没有注意他身后的婢女,此时听白素口出妙句,纷纷赞道:“苏公子不仅学问渊博,才思健举,连身边的婢女,也教导的如此之好,实在令我等佩服。”
又有人道:“这位姑娘不仅才思敏捷,并且清丽脱俗,可谓才貌双全,也唯有苏公子身边才有这样的佳人。”
这话说的苏公子飘飘欲仙,自己也忍不住点头赞同。
自此之后,苏公子开始附庸风雅,频繁地参加文化界举办的活动,但凡有邀约,必定应邀前去,成了鸿雁楼的常客。
苏公子还爱上了题字,并且一字千金,并不是写的字有多好,而是他在苏州城知名度高,趋炎附势之人捧他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