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落马
就拿汪广洋顶罪。
御史台涂节站了出来,他小心询问:“那我现在就找人弹劾汪广洋。”
胡惟庸摇摇头:“不急。”
“让矛头再深一点,草草结案不是皇上想要的。”
涂节:“可是刑部尚书维中,该如何对付。”
“皇上让他也参与了审案啊。”
胡惟庸呵呵笑道:“你以为他跑的掉?
皇上让他去审案,就代表他可以下台了,这场漩涡没有人能幸免于难。”
“这老头比你我还要急呢,怕个毛啊。”
“静观其变吧。”
……
胡惟庸说的没错,维中此时确实心乱如麻,自从得到调查占城国的事情后。
他基本没有出过府。
但是总这么耗着也不是个办法。
身为第一负责人,总要出头的,可身处高位,官场二十多年的他怎么会看不出来,这是一个死局。
无论如何是让胡惟庸还是汪广洋顶罪,自己的命运都不会是个好下场。
怎么办呢。
称病不起?
不行,这一招对于别人还好说,对皇上来说,那就是欺君之罪。
在皇上的眼里,敢玩这一招,那直接就是一刀。
怎么办呢。
吕本好歹有个闺女当妃子,尚且能躲过一劫。
自己有个啥呢。
“老爷,御史台的人又过来催促啦,要不要我再去劝回去?”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维中摇摇头:“不能再劝了,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吧。”
打开府门。
涂节率领御史台已经等候多时了。
“维尚书好大的面啊。”
维中连忙笑道:“唉,您也知道,人老了,力不从心,加上前几天偶然风寒,多理解啊。”
“涂中丞多多理解啊。”
涂节呵呵两声:“当然理解啊,毕竟这调查案子,离了你维尚书怎么行?”
“你可是陛下钦点的啊。”
维中连忙称呼不敢:“我虽然为尚书,可也就管管乡野村夫,刁民淫女,这种事情,还是涂中丞把关吧。
我呢,随意,随意呵呵。”
涂节也不和他废话:“那就请维尚书上轿子吧。”
维中连忙推脱:“折煞我也啊,替皇上办案,怎么能坐轿子呢。涂中丞莫要开玩笑啊。”
“我还是骑马吧。”
“当年山东响马猖狂,我带领人可是连夜奔波数十天,才得到皇上的欣赏啊。”
说着,他就要去牵马。
可是那马却摇摇头,似乎不想让他骑。
维中尴尬的笑了笑:“老了,老了啊,这马都快骑不动了。”
“呵呵,我们走吧,涂中丞?”
涂节看着他左右推脱的样子,心中冷笑:“等会到了中书省看胡相怎么对付你。
在这里耍老顽童,想着美。
无论如何,你刑部也跑不掉了。
我们走。”
他还没有坐轿子,便听到前方队伍一阵吵骂。
回过头一看。
好家伙,维尚书座下的马,不知道发了什么狂。
开始原地乱踢,似乎很痛苦的样子,并且鼻子开始猛地叹气,这马疯了。
它开始拼命扭动腰肢。
想把背上的男人给甩下去,周围马夫都不敢上去拽。
毕竟马如果暴躁,踢你一脚可不是开玩笑的。
一脚踢死人简单的很。
维中大叫:“涂中丞,你带来的马怎么回事。”
“涂中丞救我啊。”
话音刚落,人们便看到一国尚书直接甩了下去。
“咔嚓。”
维中在地上翻滚了好几圈。
紧接着那高头大马后腿一砸,“咔嚓。”
直接把维中的腿给砸断了。
“啊……”
“我的腿啊。”
“快救救老夫啊,我的腿。”
说来也怪,维中被甩下来后,那匹马突然老实了许多。
众马夫和护卫,上前就拽着那匹马一顿暴打。
更有甚者,拿出刀子,想直接捅死这匹马。
涂节制止了他们:“行了,杀马干什么。”
“还不快给维尚书请大夫?”
维中连忙打住:“不可以,我有皇命在身,请找几个人抬着我去。”
“做臣子的哪能不为了皇上分忧呢。
这点伤算什么。
为了胜利,xxxx”
涂节简直无语了,这家伙是怎么能忍着巨痛还能说出如此违心的话。
不愧是老狐狸中的老狐狸。
哪怕是受伤,还能把屁放的如此动听。
……
很快,维尚书坐御史台的马受伤之事,传到了宫里。
宫里却迟迟没有回应。
到了第二天下午,才缓缓传出三个字:“知道了”。
这下所有的压力就给了涂节。
他可谓是现在的一把手。
他说你有罪,那你就有罪。
朱标此时没有再参与此事,胡惟庸也就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可以下台了。
现在只需要静观其变就行。
此时他正陪同着自己的二弟,走在京城外围的官道上。
队伍绵延数里,更有两千亲军护卫,马车几百辆,民夫几千人以及秦王府的下人,妃子,等等一系列。
乌泱泱几千人朝着西北出发。
前来送行的官员为 0
前来送行的宗室人员为 0
至于皇宫哪方面,朱元璋只是赏赐了他几千亩地,和一些金银珠宝。
连送都没有送。
对于这个儿子朱元璋并没有太过在意。
他在意的是,秦王到了西北,要替大哥守护好西安,以免蒙古人将来对太子的皇权不利。
除此之外,再无别的表示了。
朱樉并不在意人走茶凉,百官看不上他,他也看不上百官
本来就不是一个体系的。
没必要搞那些假惺惺的眼泪。
老四都没有来,让他心里有些失落。
好在大哥力排众议来了。
朱标与他驾马而行,讲述着让他到了西安,防范哪些人,要怎么体桖百姓。
不要再恶作剧。
更不要再去做那伤人之事,少和一群老妇女来往。
如果出兵打仗,不要随便吃农民的东西,你也不确定他们是不是害你。
同时要清除周边回回的势力,尤其和姓马的不要走的太近。
必要时可利用回回牵制蒙古人。
一片爱弟之心,尽在眼前。
到了小亭子,王府队伍还在前进,朱标却停了下来:“二弟,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大哥就送到这里了。”
“你一定要牢记大哥说的话,一个字也不许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