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一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于谦却是摇头,道:“早已经不是了,支运法弊端极大。”

自己搞的漕法,弊端极大?

朱棣有点儿不乐意听了,脸色澹下来,问道:“朕也确实觉得支运法不符合眼下,可你说弊端极大,朕倒是好奇了。”

“永乐年漕法行支运法,你刚才也说了,民运只占了四成,各地农户参加运粮即免纳当年税粮,纳当年税粮则免除运粮,其运费计算在支运粮内。”

“这么好的政策,对百姓几乎毫无加征,到底怎么个弊端极大法儿?”

于谦也明显注意到皇帝语气有了些许变化,似乎是有些不开心,但也没想太多,他解释道:

“行支运法在赋税上的确对百姓没有摊派和加征,这是太宗皇帝爱民之德,但下放施行以来,朝廷每年为了完成运粮任务,前前后后需要动员多达十二万的军人,连年劳苦啊!”

于谦说着,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朝廷虽然对参与运粮的夫役和官军没有加征和摊派,却有十分严格的期限。”

“江南地区远离京城,该地的农户为了顺利将粮食运往临清、淮安、徐州等地的官仓,一个往返就需要一年时间。”

“如此之长的运粮周期,已经严重耽误百姓正常农作,以至于苏松本是富庶的地区,在宣德年间几乎成为漕粮的穷地!”

听到这里,朱棣虽然脸上还不乐意承认,但心里已经知道,又让这小子给说着了。

“此外,湖广、江西、浙江以及苏州、松江、安庆等的卫军,为了运粮回卫,每年也都需要驾着空船到淮安运粮,一去一回,又要浪费多少人力和财力?”

眼见于谦还要再说,朱棣连忙伸出手,道:“得得得!朕明白了,算你说的都对了,接下来呢?”

“宣德年间行的新漕法,又是什么?”

“什么叫就算臣说的对了?”于谦十分傲娇的清了清嗓子,眼见皇帝白了白眼,遂道:“宣德四年,行兑运法。”

“所谓兑运,便是各地漕粮运至淮安和瓜州两地,兑与专门运送漕粮的运军转运,运军由地方卫所派出的漕运士卒组成。”

“河南于大名府兑与运军,山东则于济宁兑与运军,但相比于支运法,兑运法中运军的运输费用,都要摊派给农民承担,不足的就要加征。”

“宣德五年,始定漕粮‘加耗则例’,即按地区的远近计算运费,随正粮加耗征收,由各地粮长征收,于兑粮时交给官军。”

“兑运法行至如今,大明上下两京一十三省大部皆已施行,但仍有相当地区是支运法与兑运法并行。”

“正统一朝,并未对漕法有任何改动,也没有对各地区到底行支运法还是兑运法有过明确规定,所以地方的漕运,眼下实在是混乱不堪!”

于谦说完这些,不住的摇头叹息。

看来问题很严重啊!

朱棣全听完,大致已经明白从自己上一世驾崩到现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大明漕法的变化历程。

说实话,听得很闹心。

得亏这不是在天上,不然自己要恨不得马上投胎下来帮大明少走弯路,还好,老天给了这次机会。

支运法弊端甚大,尽管朱棣很不乐意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

于谦提到了要害,支运法虽然不摊派百姓,但却让百姓和运军每年来回走两趟,江南地区的,一来一回就要一年多。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至于兑运法,朱棣听着,也觉得问题不小。

宣德年间好圣孙施行的兑运法的好处,是让江南一带的老百姓直接将粮食交给负责各地区的粮长,再由粮长交给卫所,由卫所派出运军,全程运送到北京。

这样一来老百姓再也不用承担转运任务,不会因此而耽误农时,他们只需要根据里程付费就行了,如此一来军民双方都会感到方便。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也是如今河南的问题,有“加耗”的权利,也就导致地方一些本来地位不高的基层小吏,现在权利非常的大。

比如那些第一步负责征收漕粮的各地粮长,星罗棋布的遍布全国,这些人的官职非常低,甚至没有品级,但却掌控着数里之地的漕粮征收。

征多少,加多少,还不全是他们说了算?

从这些粮长,到地方河道衙门,甚至是京城中枢内的朝堂要员,一整条利益链的人都吃了这加耗的红利,那就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毕竟,赚钱吗,谁还嫌弃赚的少?

现在到底要行什么新漕法,朱棣一时之间也想不到,这需要朝廷大臣们群策群力,提出一整套新的规定。

目前看来兑运法已经是比较合适的了,只能先办下去了。

朱棣想到这里,说道:“你听听朕的想法,如果你觉得不对,你要和朕提,朕不一定会不听。”

“第一,朝廷要立即确定新漕法,支运法和兑运法并行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要完全废除支运法,全部采取兑运法。”

“第二,提升各地运军士卒的待遇,为避免地方粮长有司滥加摊派,朕想要免除宣德五年的加耗则例。”

“也就是说,此后每年运军从各地卫所来往运输漕粮的费用,全部由朝廷承担,从根本上杜绝加征加派。”

于谦听完,点头说道:“陛下说的这些,臣没有意见,但是如今河南河道衙门已罢,朝廷需要一个人到河南去主持大局。”

朱棣一听,就知道他已经有人选,于是道:“你有话就说。”

于谦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道:“臣举荐镇远候顾兴祖,这个人,陛下应该也熟悉,他在景泰元年时因北京保卫战加封过。”

朱棣颔首,思忖不已。

顾兴祖是景泰元年始封的十一名新勋将中比较特殊的一位,因为他爷爷顾成是洪武皇帝朱元章的帐前亲兵,深得信任、战功卓着。

这个人早在永乐年间就已经带兵打仗,跟随朱棣左右,朱棣也比较熟悉,知道他的品性。

所以,顾兴祖是如今极少数祖上是开国大将,自己又因为景泰元年保卫北京的战功而加封的勋贵。

他兼淮西勋贵集团、靖难功臣集团、景泰勋将集团三个身份于一身,如今在勋贵中的地位不低。

要他去,一是考虑到漕运总督这个职位也并不打算常设,二是现在除了他以外,其余那些新封的勋将威望都不高。

漕运,听起来像是管运粮的,但却涉及地方州县乃至河南至京军的诸卫所,水池子深得很,要不然也不会单单一个河南河道衙门,就养着几万的闲差。

这些人还只是记在账面上的,暗地里有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这些朱棣心里都有数。

这种活儿单凭文官是干不好的,得派有战功的武将,以文官辅助,这样才能镇得住场子。

于谦的想法,和朱棣不谋而合。

派别的人到河南,不一定镇得住场子,顾兴祖从永乐年间一直到现在屹立不倒,是有他背后势力支持的。

这样的人,无论江南苏松地区的富庶卫所,还是破产累赔的京军卫所,或者河南地方卫所,他都是能镇得住。

朱棣也不再犹豫,道:“准了。”

新八一小说推荐阅读:从农家子到状元郎隋唐君子演义殿下,求你当个人三国:天子刘协,添加好友就变强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靠着无限爆兵,我终成镇北王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亮剑:你一个小连长,也敢马踏樱花初唐小卒我是袁蜜水让你当赘婿你成了十国第一才子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商君,为万民立法,长篇不定时更大秦:开局杀戮系统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超时空:我这是超市不是托儿所啊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刷视频:震惊古人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赘婿皇帝,开局超度十万反贼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懒妃有毒我爹是奸臣三国:开局收赵云吕布,再续汉祚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朕就是亡国之君朕绝不退位我家小店通古今,我助女帝一统天下大汉最强合伙人,刘备劝我别退休帝梦未央带着华夏权谋,横扫异世界大秦:陛下,我真的是穿越者带着神级系统到大唐,我不狂谁狂我和李白是同学重生之校园特种兵我在隋唐当暴君带着沙雕系统在古代开启工业革命龙腾中华唐太宗李世民命系我手从亡国公主到第一高手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汉末龙蛇风云录乱虎春秋
新八一小说搜藏榜:大明海兵我成并肩王,你知道后悔了?海贼之体术潜能他改变了罗马黄帝内经百姓版穿书成废后她反手一个改嫁咸鱼皇帝:反贼,你们给点力行吗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傻子王妃疯王爷【完结】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退婚后,她竟揣着崽穿喜服嫁皇叔大明第一锦衣卫水浒粮草小兵甲妖孽丞相赖上门顺明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抗日之铁血军旅一龙二凤三小猪,四痞五秀六和尚谍海风雷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岭南宗师一边阳光一边乌云兴晋大秦钜子大明,我来了!天命相师,抢个皇后当老婆秦汉之召唤天下残王的惊世医妃开元帝师在他心头放肆抗战之喋血雄心刘备威力加强医妃难宠:王爷和离吧!大秦:开局一只马蜂王小小拽后狠无赖亮剑:我被李云龙拜为大哥梦醉江山明末庶子最强兵王大唐第一世家入秦记时空穿梭之恋上你的床(已完结)大宋有将门崇祯十七年秋穿越大唐,铁血郡王护国殇缤纷缭落乱三国上辈子,下辈子绝世废柴狂妃
新八一小说最新小说: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